《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老塔
老塔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0294
魅 力 值:3279
龙    币:7073
积    分:11879
注册日期:2006-06-09
 
  查看老塔个人资料   给老塔发悄悄话   将老塔加入好友   搜索老塔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老塔发送电子邮件      

世人几个不为名利忙?
看到论坛一个贴提到苍梧,想起吕洞宾来了。这篇帖子是2002年写的一篇读书笔记。当时读的书是南怀瑾老师的文集。

清朝康熙(记不得是不是他了)南巡的时候,一次和一个和尚站在海边的一个山上,看到海上来往往来的船,就问和尚船上装的是什么。和尚告诉他装着两样东西,一个是“名”,一个是“利”,正是: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名”和“利”两个字贯穿了人类史,就是连神仙也逃脱不了。大家知道吕洞宾吧?就是不识好人心,被狗咬的那个仁兄。说他是个得道的神仙。历史上他是道家一个很出名的人,地位很高,剑术也不错。他曾经在岳阳楼写过一首诗:“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苍梧是广西一带,青蛇是他的宝剑,他这个神仙飞来飞去,没有人认识他,他很无聊,也很惆怅,就写了这个诗,中国不是一个老话嘛:富贵不还乡,如褐衣夜行。人前显贵的目的还是为了名声的。我这个神仙你们都不认识,太让我没有面子了。岳阳楼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面的那个,范大夫的一句“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可是激励了几千年的有识之士进取的。所以说“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没错的。后来有个岳阳楼当地的秀才看不过眼,就写了一副对联:

吕道人太无聊 八百里洞庭 飞过来飞过去 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煞多事 人生几十年 什么先什么后 万家忧乐总关心

看破人生是好事吗?我也曾经琢磨,有时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情,都看破了就不好了。比如都像严子陵一样就麻烦了。汉光武皇帝刘秀和严子陵是发小,后来刘秀当了皇帝,下命令全国找严子陵,而严子陵不愿意出来作官躲了起来。后来在浙江的富春江上,发现有个人反穿了皮袄钓鱼,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怪人,县令把这件事报到京里去。刘秀知道这人一定是严子陵,这一次才把他接到京里去,但严子陵还是不愿作官。汉光武说,你不要以为我当了皇帝,如今见面的还是同学,今夜还是像当年同学时一样,睡在一起,好聊聊天,严子陵还是那样坏睡相,腿压在皇帝的肚子上。也不和刘秀谈论国事。刘秀没有办法,于是打发他继续去钓鱼去了。后世在严子陵钓鱼的地方,建了一座严子陵的祠堂――钓台。因此历代以来的读书人,都很推崇严子陵,认为他是真正的隐士。

有一个读书人去考功名,经过严子陵的祠堂题了首诗:“君为名利隐,吾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这是推崇严子陵的。相反的,清人却有诗批评严子陵:“一袭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这是说严子陵故意标榜高隐,实际上是沽名钓誉,想在历史上留一个清高的美名。不管怎么样,严子陵一生确实也就那么浪费了,也许他满腹经纶,对社会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算隐居也是为了名隐的,算沽名钓誉也是为了名。

有人说中国过去的隐士就是西方文化中自由主义者,这是民主政治的自由精神。这样比实际上有问题的,因为中国一般的知识分子走隐士路线的人并不是不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而是非常关心,也许可以说关心得太过了,往往把自己站开了,而站开了并不是不管。印度的思想,绝对出家了,去修道了,就一切事物不管;中国的隐士并不是这种思想。我们研究中国的隐士,每一个对于现实的政治社会,都有绝对的关系,不过所采取的方法,始终是从旁帮助人,自己却不想站到中间去,或者帮助他的朋友,帮助他的学生,帮助别人成功,自己始终不站出来。

在中国过去每一个开创的时代中,看到很多这样的人。中国过去有道之士,可以不出来干涉现实的事,但他非常热心,希望国家太平,希望老百姓过得好,宁可辅助一个人到太平的时代,而自己不出来做官;等到天下太平了,成功了,他的影子也找不到了,他什么都不要,就像《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这一类的人是非常多的。也有的隐士,明知道时代不能挽救的时候,他们站开了,担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保留了文化的精神,培养后一代,等待下一代。如唐代的王通,他的学生在他死后私缢他为“文中子”。在隋炀帝的时候,他本来有志于天下,自己想出来干,但与隋炀帝接触过以后,知道不行,就回家去讲学,培养年轻一代了。所以到了唐太宗开国的时候,如李靖、房玄龄、魏徵这一批唐代的开国元勋、文臣武将,几乎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开创唐代的文化思想,文中子是最有功劳的。历史上有名的“自比尼山”故事,就是说不仅他的弟子,连他自己也比为当代的孔子。而实际上以功业来说,也许他比孔子还要幸运,因为孔子培养了三千弟子,结果没有看到一个人在功业上的成就,而文中子在几十年培养了后一代的年轻人,开创了唐代的国运与文化。明知道时代不可以挽回了,不勉强去做,就是道家的“因应顺势”,这类人的做法,就形成了后世的隐士,应该比严子陵强多了。

--
2012-03-25 19:56:0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55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