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这不是jx-zjk的马夹
这不是jx-zjk的马夹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这不是jx-zjk的马夹个人资料   给这不是jx-zjk的马夹发悄悄话   将这不是jx-zjk的马夹加入好友   搜索这不是jx-zjk的马夹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这不是jx-zjk的马夹发送电子邮件      

哈尔滨"小饭桌"老板用手为孩子"抓"煎饺
  【核心提示】“小饭桌”又称“校外托餐机构”,是指专为中小学生提供的一种饮食服务,经营者一般在学校附近租赁房屋,每月收取定额费用,一般还提供午休场所。

  “学校的饭不好吃”“带饭盒太麻烦了!”孩子们的种种抱怨,让冰城哈尔滨的家长们感到无所适从,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不好饭,影响了身体怎么办?无奈之余他们只能选择让人又爱又恨的“小饭桌”。

  提起“小饭桌”,冰城的学生家长们再熟悉不过了,能找到一个干净的地方,让孩子吃上放心饭,在家长们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孩子进了重点校。“小饭桌”在方便学生和家长的同时,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存在食品和安全隐患的问题也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近日,记者对哈尔滨市几所中小学校附近的“小饭桌”进行了走访。

  家庭作坊式经营 卫生状况堪忧

  4月24日中午,随着下课的学生,记者来到位于香坊区公滨路公滨小学西侧一栋陈旧的居民楼前,公滨小学的很多学生就是到这里的“小饭桌”吃午餐。

  在这栋居民楼的一层,记者发现,几乎所有民房都被改装成了门市房,门口也无任何“小饭桌”的标识,民房的内部格局也被改装成了狭小的简易食堂。仅这一栋居民楼就连着开了5家“小饭桌”。

  走近其中一家,经营这家“小饭桌”的老板立即迎了过来,记者便以学生家长的身份与她聊了起来,这家“小饭桌”的经营者姓顾,在得知记者有意将孩子送到这来时,顾女士便递给了记者一张联系卡,上面写着“星星看护班”。

  在“星星看护班”内不足15平方米的简易食堂里,拥挤的摆了4张大桌,每张桌能坐8到10位学生,厨房则只有不足5平方米,由于是中午午休正巧学生都来吃饭,屋内被孩子们挤得水泄不通。

  当记者询问其是否有健康证或经营执照时,顾女士一边用手抓着煎饺往孩子的碗里面放一边说:“我从97年就开始干了,这么多年没办啥证,孩子们不也吃的挺好吗?现在你要送孩子来还送不来了呢,下学期开学之前我这都订满了。”

  随后,记者来到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在学校对面居民楼内的一家“小饭桌”里,记者发现,这里的经营场所居然是间半地下室,“小饭桌”的老板是对夫妻,他们正在往一次性饭盒里盛饭,忙的不亦乐乎,地下室里横七竖八的摆放着桌椅,20多名学生吃的也是热火朝天。在屋内,记者也没有发现任何卫生许可证或经营执照。

  记者走访发现,“小饭桌”几乎都是成片成区域的设置在普通居民楼中,有的在小区内,有的就在马路边上。经营者多为附近居民,退休或下岗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哈尔滨市大大小小的“小饭桌”已有近千家,中小学校园周边的“小饭桌”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已逐渐形成一项产业,在小饭桌发展的同时,无证经营、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2006年10月11日,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家“小饭桌”就曾发生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呼兰区康金镇石人小学26名学生在学校附近一家“小饭桌”吃完饭后,陆续出现呕吐、腹泻并伴有高烧等症状,所幸学生经过救治后都恢复了健康。



老板用手为孩子“抓”煎饺(非正常情况下拍摄 夏彬彬 摄)

  学生爱吃家长无奈 食堂营养餐斗不过“小饭桌”

  既然小饭桌的卫生情况堪忧,为何生意还是如此火爆,学生家长也甘愿让孩子铤而走险呢?

  哈尔滨市市民张女士的孩子在116中上学,中午就去学校附近的“小饭桌”吃饭。说起“小饭桌”的卫生问题,张女士无奈地说:“我开始也很不放心,他们有没有正规手续我也不知道,只能挑看上去干净的。后来看别的孩子也都去,就不在乎了。学校也没有食堂,我们夫妻工作都忙,实在是没有办法给孩子做饭。”

  据哈尔滨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目前,哈尔滨市市区500余所中小学校中,仅70所左右的学校有食堂,食堂具有一定规模的只有近20所,大部分学校的食堂建设之初是为解决教师的午餐问题设置的,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中午在校用餐。

  市民周女士的孩子也在“小饭桌”吃饭,她说:“原来给孩子订营养餐,孩子回家就说菜是凉的,米饭又粘,不好吃,说什么也不吃了,喊着就要去‘小饭桌’吃,最后我只能把孩子送去了。”

  据了解,2002年,哈尔滨市指定了4家企业为学生配送午餐。今年,“工大学子”退出了学生午餐配送市场,其余几家配餐公司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为什么这些“正规军”却敌不过“小饭桌”?

  哈尔滨市一中学的老师对记者说,平时不让孩子去外面“小饭桌”吃饭,因为“小饭桌”基本都没有营业资质,学校以前也给孩子们订正规配餐公司的营养餐,但营养餐都是早上做好,每天10点左右就送到学校,等中午孩子们午休吃饭时都凉了。人越订越少,最后就干脆不订了。

  哈尔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纲说,学校没有食堂、家长没时间送饭、营养配餐众口难调等原因催生了“小饭桌”的火爆。

  王纲认为,“小饭桌”迎合了学生的口味,也的确解决了一些家庭的实际困难,但“小饭桌”无证经营和缺乏监管等问题也很突出。一些“小饭桌”的饭菜质量和卫生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纠纷时有发生,应该加强对“小饭桌”的管理、规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关部门应敢于承担责任。



在“小饭桌”的简易食堂中等待用餐的孩子们(夏彬彬 摄)

  相关条例尚未出台 监管“小饭桌”有点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朱国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饭桌”相关活动多半在民宅进行,不属于常规意义上的经营场所,故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无法认定该由哪个部门监管;经营门槛低,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且大多没有健康证,餐具不定期消毒;提供的膳食营养不均衡,可能成为爆发流行病的潜在隐患。

  黑龙江省教育厅一位李姓负责人表示,教育厅相关部门只能从学校角度督促学生和家长尽量不要去“小饭桌”就餐,但对于校外周边“小饭桌”泛滥或监管问题则不在教育厅监管范围内。

  记者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工商局香安所了解到,按照发照名称规定,根本没有“小饭桌”这种名称,其所辖区域内经营的“小饭桌”没有卫生等相关手续,不符合发照要求,均无法办理执照。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国家没有出台“小饭桌”准入标准,所以“小饭桌”办证无章可循,因此导致了“小饭桌”无法办证,且“小饭桌”大多开在居民家中,隐蔽性较强,监管部门无法掌握其情况,监管难度很大。

  该名负责人还表示,虽然目前针对小饭桌的卫生标准尚未出台,但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即将出台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中对“小饭桌”的监管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待今年条例出台后,该局还将根据条例的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出台黑龙江省校外托餐机构(小饭桌)具体的许可和监管要求。


2012-04-25 20:35:2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9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