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35142 |
魅 力 值:1235 |
龙 币:20631 |
积 分:20863.6 |
注册日期:2004-04-07 |
|
|
|
战争史上第一次空降的桥 (ZT)
http://www.cchere.com/article/550224
提起战争中的桥,想必很多人都会想起前南斯拉夫的一部电影——《桥》,那的确是一部给很多人都留有深刻印象的电影。
就象影片中所揭示的一样,桥在战争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一场战斗或战役的最终胜利,有时往往取决于谁占领了桥,谁封锁了桥,或者是谁摧毁了桥。
现代战争中第一次使用空降桥梁的,是朝鲜战争中处于逃跑状态的美军。
1950年12月初,在朝鲜战争中的第二次战役,也就是长津湖战役中,当时东线美陆战一师 以及美七师和南朝鲜的一部分军队大约14000人,被我志愿军第九兵团包围在朝鲜北部长津湖地区的古土里一带。在后方供给线被我志愿军占领的情况下,陆战一师师长史米斯只好选择从古土里向南撤退,从志愿军的包围圈中逃出去。
在从古土里向南撤退逃跑的道路上,必须要经过一个地方,那就是长津水库的一个引水闸门。这个闸门位于古土里以南差不多六公里处,长津湖的湖水从这里通过四个很大的管道,被引到山下的一座发电站。公路被架起来从这四个管道上通过,因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作水门桥。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水门桥的风姿。
此照片应该拍摄于大雪降临之前,注意看管道的右上端的桥面,似乎已被志愿军破坏。
从上面这张清晰一些的水门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水门桥就象是悬挂在山梁上的,下面仅靠几个柱子支撑着。桥一侧是深达四百五十米的山谷,另一侧依然是峻峭的陡坡。对于拥有重型坦克、火炮和许多车辆辎重的美陆战一师来说,一但此桥被断,是绝对无路可饶的。那样的话,他们就只有仍掉所有的重装备,徒步逃窜。在没有了车辆运载和重武器掩护的情况下,他们想逃出志愿军的围追堵截恐怕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志愿军当然不会对于这个能阻止美军逃跑的天堑置之不理。但是由于当时极其恶劣的天气(大雪和罕见的严冬,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穿插堵截到这个地区的我志愿军六十师,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也没有力量守住或封锁住这座桥。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炸断这座桥。
战争中建桥和炸桥都是工兵的事,志愿军的工兵就把美军逃跑沿途所有的桥都给炸了,这座水门桥炸得更厉害,前后炸了三次,直到最后觉得美军是插翅难逃了才罢休。
但可惜这座桥还是没有炸彻底,美军是没有插上翅膀飞了,但是却用带着翅膀的飞机空运来了一座桥,才得以最后逃脱。
那么当时志愿军到底把这座桥破坏成什么样了呢?让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水门桥被炸后的情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志愿军实际上仅炸断了管道一侧的桥面,而且炸后断开的距离也并不是很大。有三种说法,从22呎,24呎到29呎,也就是说少则6.7米,最多也只有8.8米,反正是一个跳远运动员可以越过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车辆来说是无法逾越的,对付国民党的军队估计也够用了,但对于当时的美军来说,只是一件头疼事而已,却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美军的整个空投架桥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费尽了周折。
现在轮到美国的工兵露脸了。史米斯的工兵参谋,陆战一师工兵第一营指挥官约翰.帕特里奇(John H. Partridge)中校,是一个开路架桥方面的行家里手。12月6号这天,他坐着飞机在水门桥上空巡视研究了一番,算出至少需要四套M2型钢架车辙桥组件才能恢复通车。
M2型钢架车辙桥,是美国军用钢架桥梁的一种标准型号,每一套组件重达1.1吨,可以按要求组接成任意长度,另外还有M1、M3等型号。当时的这种M2型钢架车辙桥,每套尺寸约为16呎X 5呎(4.88米X1.52米),因此四套组件,理论上搭建的车辙桥不会超过32呎(9.75米)。
当时在古土里的美军没有这种组件来搭建这种桥,又由于美军被围,唯一可以采用的办法就是空投了。帕特里奇就要求美空军为在古土里的陆战一师空投组装好的这种M2型钢架车辙桥组件。为了保证架桥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考虑到空投过程中的损失,帕特里奇多要了一倍,要求空投八套这样的组件。
对当时的美军来说,空投这种大重量的车辙桥也是头一次,能不能成功他们也没有把握,接到命令后就抓紧时间组织人员,在靠近元山港的连浦空军基地进行空投试验。
当天他们进行了第一次空投试验,用直径24呎(7.32米)的G-1型小型空降伞进行空投,结果成功地把一套钢架车辙桥扔到地面几米深的地方,车辙桥被摔得七零八散,根本无法修复使用。
看来这种小伞无法承受整套桥的重量,他们就打算使用更大一些的降落伞。在日本的第2348军需空降支援连的赛欧.豪斯培豪恩上尉(Cecil W. Hospelhorn),奉命和他的几名手下,带着更大的伞降设备也于当天飞到了连浦基地。
当时有人主张用六个G-1小型空降伞空降一套车辙桥,也有的主张用一个最大的G-11型空降伞,但豪斯培豪恩上尉坚持用两个直径48呎(14.63米)的G-5型空降伞,解决争议的方法就是再试一次。他们连夜又做了第二次空投试验,采用的就是豪斯培豪恩的建议,这次试验结果十分理想,空投很成功。
经过连夜的准备,八套组装好的车辙桥及其配件,连同相应的伞降设备都被安置好在八架C-119 “飞行货车”这种大型运输机上。
C-119 飞行货车。
这种C-119“ 飞行货车”,当时也是一种新型运输机,双引擎,可以一次运送62名士兵或十三吨货物,用来空投车辙桥组件是绝对没有问题。
12月7日,八架C-119运输机运着八套钢架车辙桥,准备空投给古土里被围的陆战一师。
当时在古土里的美军,已被志愿军包围在一个很小的区域,能用来作为空降场的,只有一个长度不超过270米的长方形区域。在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空投的精确性,C-119运输机决定降低高度和速度,进行低空空投。当时空投飞机的飞行高度只有240米,对于朝战初期防空力量薄弱的我志愿军来说,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投的准确性,豪斯培豪恩上尉他们在空投的方法上也做了前所未有的改进。在空投前,他们先把桥架伸出机仓两米多,减少了两秒钟抛投时间,更加确保了空投的精度。
就这样,八套车辙桥组件,陆战一师的工兵们也只完整地收到了六套。一套落入志愿军的阵地,另一套依然被摔得无法修复使用,但这已足够他们架设水门桥了。
第二天漫天的大雪,再加上不断有志愿军在后方道路上骚扰,陆战一师第一工兵营的工兵们直到12月9日,才有机会在重兵掩护下,用两辆工程卡车把空投来的车辙桥运到水门。
至于这两辆工程卡车,还不是第一工兵营的,而是隶属于第58工兵舟桥连。当时古土里一共有四辆这种载重六吨带装卸装置的卡车,不过一开始这些卡车可不是专门为了往水门桥运送车辙桥组件来古土里的,它们是为古土里运医用帐篷和其他一些用品来的,而其中只有两辆各项装置都能正常操作。一辆车上两套组件,正好够用。
等到了地方,美国工兵们发现卸车也是个问题。原来这种组件,装车的时候只能从后面装,卸的时候同样也只能从后面往后卸,可水门桥附近道路很窄,卡车根本无法掉头卸桥。
好在来路上有一段刚刚好容得下装了车桥组件的卡车掉头,于是两辆车就分别掉头,倒着开到断桥处,才把桥从车上卸下来,一边两套,两套平行地架在断桥处。
车辙桥组件中午运到水门桥,到下午三点半,工兵们才筑好桥墩,把车辙桥搭起来,并铺好四吋厚的垫板以及加固了一些加强筋,而这些材料也都是空投来的。
到下午六点钟左右,第一辆工程车辆首先通过了车辙桥。工兵们紧接着过了桥,他们要去前方道路上修理其他的桥,还要填补路上的弹坑。
逃跑中的美军正在通过水门桥。
后来一辆推土机过桥时,把桥上的垫板压破,差点连车带桥全都掉到山谷里。一个技术精湛又很勇敢的工兵,爬到推土机上,一寸一寸地把推土机给倒了回来。又是帕特里奇,到桥跟前再次测量计算了一下,重新调整了一下桥的车辙距离,最终使得M26坦克和吉普车都是刚刚够宽,悬悬呼呼地开过桥。
陆战一师的队伍就这样连夜通过了水门桥,向南撤退。当遇到车辆过桥时,工兵就在一傍用手电照着,指挥车辆过桥。此后这座桥上再也没发生什么事故。
12月10日下午,陆战一师需要撤退的所有人员和最后一辆坦克驶过了车辙桥。
战争史上第一座空降的桥,在建成后差不多正好24个小时后,也结束了它的使命。美军的工兵们,又把这座对他们来说曾经是十分珍贵的车辙桥,炸到了水门下面那冰冷的山谷里。
这第一座空降的桥,不仅让美军第一次感觉到被人打的狼狈逃窜的滋味,也使我们中国军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打的就是国家的工业实力,军队是一定要现代化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