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8597
魅 力 值:1490
龙    币:15066
积    分:12703.6
注册日期:2004-03-16
 
  查看波涛汹涌个人资料   给波涛汹涌发悄悄话   将波涛汹涌加入好友   搜索波涛汹涌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波涛汹涌发送电子邮件      

来而不往非礼也,关于北京教育资源,和异地高考等问题的几点意见和建议,欢迎京籍、非京籍、支持、反对的都来斧正! 参考很多大家论点论据,一并衷心感谢!
我当然理解外地家长的心情,也支持他们表达观点的权力,并对他们的精神表示赞赏。
但意见、建议从来都最好是,也应该是对等的、平衡的!
此版本,整理完善后,我会以个人名义提交教育部门,如果有认同的,我们可以一起提交,但据说不能超过5个人.

关于北京教育资源,和异地高考等问题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尊敬的~~~ ~~~有关领导:
您好!

近期北京中小学教育资源,和开放异地高考等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但其中的很多说法、做法,既不符合事实情况、也不符合现实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发展情况,某些群体的某些过激言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就我们了解到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我们的观点,向您反映如下三点情况:

1,某些外地家长(以“我要高考网该网址不再展示”为代表的)要求全面开放北京(或其他一线大城市)教育资源、实行异地高考(甚或异地录取)的主张,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既不符合目前中国国情、北京市情,也是和绝大多数本地、外地家长、孩子的总体利益是相违背的。
他们的主张,只是符合他们小集团的利益,和社会总体公平、平等的权益保护无关。

2,在目前国家、北京总体现实环境、发展阶段过程中,我们建议在不具备社会综合、公共资源准备的情况下,审慎全面开放北京教育资源,这也是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
是顾及到更广泛、更长远的社会总体公平、正义的。

3,对北京教育资源规划部署、和高考发展方向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以下,谨做详细说明。



一、 为什么说某些人质疑的、要争取的,在北京没有所谓的“教育公平”,是不符合事实的。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既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整体教育资源严重缺乏,这是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对于任何问题的考虑,和实施,都不能离开、也离不开这个国情。

目前,国家规划了九年制的义务教育,确保在此阶段内,对全体孩子普遍实施。

就北京市而言,实际上很早就已经尽力在安排外来人口,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遍接受教育问题,近年来更是实现了公办学校(委托办学)接收、同城待遇的问题。

根据2009北京人大代表对北京经济发展状况的专题调研,据市教委统计,全市已占66.9%,一些区县的比例更高。
(详见《附件一》该网址不再展示新华网:北京中小学生近七成非京籍 医疗保障成问题)

近年以来,北京市民高素质、高标准完成计划生育指标,于1990年就进入了极低生育率、在2000年后更降低到1以下,和香港、澳门、上海等成为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地
区之一。
(详见《附件二》该网址不再展示搜狐网:城市生育率极低后果严重 低生育时代困惑)

在北京人口得到控制后,本可以进入减少学校、班级数量,实行小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但由于为了接受海量的外来人口子女,却只能继续维持大班级(普遍45人边缘)的教学模式,同时北京克服各种困难,为外来人口解决了很大的实际问题,2011年北京关停一些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曾经引起争议,甚至某些人抓住此事件,污蔑北京没有“教育公平”,但北京教委做出了的“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承诺,并赋予了实施,8000多外地孩子得到了安置。
(详见《附件三》该网址不再展示凤凰网:北京19所打工子弟学校停办 8604名学生公办校报
到)

但从全国的大局分析,也正是在此期间,逐渐形成了一些人口输出大省减少教育资源配置和管理、依靠大城市解决大量、无序流动人口教育问题的恶性循环模式,这对北京(或其他一线大城市)产生了巨大的教育资源压力,此种情况长期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多年以来的实际情况是,北京有关教育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北京普通市民牺牲了本应享有的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克服了种种问题和困难,为全国来京的流动人口尽力提供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机会,某些人所说的要求得到北京“教育公平”的问题,是不符合事实的,是颠倒黑白的。

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问题,尽管国家针对不同层次(高中、中职、高校)分别提供了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但就整体而言,国家、社会都没有绝对义务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进入高等教育渠道。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说,非义务教育阶段确实需要根据经济实力、教育愿望、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选择,并不能100%依赖国家。

从全国总体发展的均衡考虑,既要多开放资源,保证一部分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也要同时鼓励职高、技校、中专、高职、成人高校等多种教育路径,实际上这些才是真正解决更广泛老百姓子弟就业、生活,使社会资源的运转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 为什么说某些人质疑的北京、北京人“排外”问题,是不符合事实的,是故意混肴视听。
还有某些人始终攻击北京、北京人的“排外”问题,实际上无论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北京外来人口数量的704.5万,还是某些海报自己宣传的732万,好了,什么都不用说了,仅仅以这些数字,就是铁一般的证据,北京,北京人根本不排外!但,不排外、讲包容,并不意味着北京外来人口可以无原则的放开、无限制的增长!

所以,核心的问题并不是排外与否,而是北京有限的资源、与人口之间的配置关系。

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感知,和对一些数据的调查,均表明目前的北京已经是超负荷运转。比如水资源是一切资源当中的最关键的、所谓的“卡脖子”资源,北京市水务局日前透露,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

已降至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等于已破国际警戒线的1/10,也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2000立方米左右的水平,北京缺水形势已经极度严峻。虽然构成水资源消

耗的包括气候干旱问题、奢侈水消费、节水等诸多环节问题,但在北京用水总量的构成中,唯一逐年增加的是生活用水,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即使实现了大家期盼的“南水北调”,其作用也打上了一

个问号。
(详见《附件四》该网址不再展示 北京人均水资源已破国际警戒线1/10)
(详见《附件五》该网址不再展示 “南水北调”延迟致北京水资源紧张 已超承载力)

北京的交通目前实行按尾号上路、买车摇号政策,各地铁在高峰期间实行了限流措施(某些地铁站在高峰期间排队人山人海,进站需十几、几十分钟,早已经是家常便饭),这说明北京的公共交通资源

已经极度紧张。
其他诸如医疗、教育等各类公共资源,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会有更多的直观体验,不再一一说明。

某些人始终强调着他们来北京是建设的、是给北京做贡献的,但为什么近几年来,北京市民,无论本地、外地,都会深刻的感受到北京社会公共资源的紧张、稀缺,导致北京生活质量受到负面影响。其

实这一核心问题仍然是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某些人一直在回避、或故意淡化的问题。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提出,北京2020年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800万,目前来看,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这个水平。尤其是目前的外来人口以年轻人比例居多,他们长期生活在北京,在不远的将来就要结婚生育,如果孩子符合就读条件的话,都将在北京接受义务阶段教育,这需要北京教育部门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包括其他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在人口、资源的管理上,也要做大量的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给庄稼地浇水之前,都要先挖沟、拢渠,规划好水源、水量、路径,如果直接开闸放水,庄稼地会变成啥样?!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如果仅仅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没有相应的资源配套、和周密的计划、管理,往往能不得到良好的结果! 现在的北京现状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如果我们仅仅抱着不排外、讲包容的美好理想,如某些人一样,空喊着“公平”、“正义”的口号,却从来闭口不谈北京资源,和人口的承载力的问题,不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一味开放北京人口政策、生活资源、教育资源,那么无论是对北京本地人口,还是对外来人口,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所造成的社会负面问题将会引发更多的困难、更复杂的局面。



三、 为什么某些人的说法、做法是自相矛盾的,是背离了公平、平等原则的,是不符合绝大多数本地、外地家长孩子的长远、根本利益的。
某些人不顾事实,为了掩盖自己高考移民的目的,却以保护广大外来人口权益的名义做包装,伪装为所谓自由公平。但他们在谈条件时,也提出了“劳动合同、单位出具证明、工资发放依据、纳税证明

、社保证明等”的说法,赤裸裸的抛弃了大多数普通的、中低端的外来务工人员。
(详见《附件六》该网址不再展示 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民间建议方案)
(详见《附件七》致袁部长的信,“当然,考虑到历史形成的教育水平和高考录取率差异,为避免短期内人口输入地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前提下设置一定

限制条件,逐步放开城市新移民子女在经常居住地上学和参加高考。”)

请必须注意到某些人倡导的全面开放教育资源、实施全面的教育公平,却又主动要求设立门槛问题,而却把北京落户这个当前已有的准入门槛置之不理。这充分暴露了他们所争取的是虚伪的公平,只是

符合他们小集团利益的本质。

如果考虑到社会总体的公平、正义,需要谨慎按照所谓的“纳税年限”、有固定住所、有正式工作等高端门槛条件,在此要考虑到更广大、更普遍的中、低层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保障,他们、及他们子

女是外来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同时,更要兼顾考虑到不能来北京的,全国普通孩子利益的总体公平,这才是考验异地高考方案是否真正公平、正义的试金石。

我们建议是,或者暂缓开放异地高考,或者放宽准入门槛,允许全部外来人口子女(甚至包括没有北京高中学籍者,采取高考地自愿原则)在北京参加高考、但在原籍参加录取,这才是顾及最广泛范围、最公平的做法。否则,无论设立什么样的准入门槛,都会引发公平、正义的争论。

同时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全面开放北京的教育资源(主要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可能引发的高端人口对教育资源垄断程度的提高,对本地、外来的中、低端人口子女的排斥、驱逐效应,导致出

现更深的社会不公平、及更严重的社会矛盾。

此外,某些人在强调教育公平的同时,也有着一系列令人遗憾的说法,和做法:

“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初中位置一个也多不出来了,那么,根据平等原则,应当由2万小学毕业生抓阄确定谁有资格升初中,这才叫不分户籍一律平等。”。
对于5800万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搞好乡村教育,而是要和父母团聚。
(详见《附件八》该网址不再展示不分户籍一律平等的可行性——与海淀教委的探讨)

某些人为了实现一己私利,使用“美国小石城种族歧视”事件,来影射有关教育部门,这是毫无道理的,与我们所说的教育资源均衡问题是完全不相关的。

某些人明知高考制度改革涉及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工作安排部署,却只苛责于教育部门,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某些人一边喊着是为了孩子的权益,一边却又把孩子推到幕前。甚至有人,鼓动自己未成年的孩子、甚至幼童上街募集签名、围堵教育部门办公场所。足可见这些人的“爱子之
心”是多么的炽烈,炽烈到把子女当做博弈的筹码、工具也在所不惜!

2011年10月29日,某些人曾经召开了《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方案》发布会,邀请了部分学者专家,就其方案进行了研讨,大部分学者专家对其表达公民主张权利予以了支持,但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一些

学者专家,也指出了其方案的问题。

梁文永,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兼评估所负责人:

“我不得不讲一讲我在法律方面的思考,尽管这个思考和方案推动者的利益不一致,我认为方案的具体的规定,是一种新的不公平代替旧的不公平,比如说三年、四年,我们有一个杠杠,杠杠论讨论,

标准论讨论,非常重要。当我们推出这样一个标准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新的家长会议又会出现,只不过家长不是你们了,是另外一批家长,他们又会要求学校,要求熊教授来出席这样的会议

了。真正的均衡在哪里?真正的对策我没有太多思考,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国家必须非常重视”

“刚才我跟曲教授讨论这个问题,一方面这是用不平等的制度,用一种新的不平等代替旧的不平等,但是我仍然同意这个制度,为什么?我希望这个黑幕要有一个口子,这个口子需要有人撕开,不管撕

的对还是不对。”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演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

“这个方案本身,我觉得大家现在的目标选得有些偏了,事实上现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主要障碍已经不在教育部门,就包括当初小升初为什么能放开?因为小升初完全是在教育部门控制范围之内,但

是高考这个户籍就不在教育部门掌控范围之内,所以这个问题解决的主要障碍,事实上不在教育部,而是在掌握户籍的这个部门。”

“从大的方面说,我认为要彻底解决公平问题,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整个社会怎么平等怎么公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是大的方案,大的方案怎么实现不

同地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平等公平,如果这个大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这个小问题解决等于是挖开一个口子,后面就会有很多沙,就跟着流到这个状态,使得这个口子的压力增加的很大。在这个解

决大的公平前提下,我们才能解决这个小的公平问题,这个小的方案仅仅是解决外地人口,户籍学生怎么考试的问题,我觉得这是解决一个小的方案。现在我们争取一方面解决的的问题,一方面有大的

方案,同时另外一方面又有小的方案,把这两个方案并行,态度最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曲相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法学博士副研究员:

“我很赞同梁文永老师的观念,我们现在拿出的这个方案并不是最公平,最完美的方案,按照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最后要得到的是统一高考公平录取,绝对的让高考与户籍脱钩。按照我们的保护原则

,这个优惠应该是给予社会中的最弱者,而不是给社会中的强者,我们不能够把给弱者的优惠改变成优惠强者,我们现在的高考方案就是一个优惠强者的方案,我们反对这个方案,我们要推动另外一个

公平的方案。现在我们拿出来的方案,并不是我们课题组最后所要的那个最公平的方案,但是我们仍然愿意支持这个方案,以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呼吁来支持这个方案,就是梁老师刚才说的我们愿意把

它作为一个突破口,从这里开始,打开这个门,撕开这个黑幕,然后去到达我们最后要追求的目标。”

以上各位学者专家,分别从异地高考准入门槛所适用人群范围的公平性、异地高考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就能解决的问题、开放方案对全国范围的总体公平性、保护弱者(弱势群体)/优惠强者(强势

群体)等几个层面提出了质疑。

为防止断章取义,将我们搜集到的学者专家的讲话全文,附录于后。
(详见《附件九》《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方案》发布会议内容文字实录)

综上所述,希望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能充分认清某些人诉求的核心目的、手段,充分认清其些小集团自私自利的本质,以及他们方案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因素。



四、 为什么在目前总体现实环境、发展阶段过程中,我们建议审慎全面开放北京(或其他一线大城市)教育资源,异地高考异地录取。
1. 异地高考、异地录取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如果北京(或其他一线大城市)全面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异地高考、异地录取,可以预见,目前的“高考移民”将转化为“教育移民”,并且教育工作者、教育资源也会产生跟风效应,从小学开始,即

开始向一线大城市集中移民,而这个移民的趋势数量,在未经充分论证、准备的情况下,是完全不可控的,将导致全国教育部门在进行规划、配置困难,某些省份可能持续降低教育投入,甚至发展形成教育空洞,使全国范围内从教育引发的经济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不利于全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问题,和现实矛盾。

如果全面开放异地高考,则人口输出地的教育资源将会更加萎缩,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人口输入地只会促使择校风、招生腐败愈演愈烈;其种种恶果最终是由全国、全体普通老百姓来承担的。

所以,在目前全国总体环境模式下,异地高考、异地录取只是另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即使要投票的话,也应该是全国家长一起投票,异地高考、异地录取”一定会被否决,因为它并不符合全国最广泛家长、孩子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如果在异地高考异地录取中,设置准入门槛,又会引起新的公平争论,在非义务教育领域,如何实现最大范围、最大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并不是仅仅靠准入一批“符合条件”的群体来实现的,这必然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其实,我们目前应该着重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异地高考、异地录取,而是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教育投入、平衡教育资源的规划、和布局,包括教育资源从优势地区,向匮乏地区的平稳转移工作。



2. 引发北京(或其他一线大城市)的社会资源矛盾
综上所述的外来人口子女,在北京中小学就学比例已经非常之高,在现阶段,他们由于全国教材、全国高考按省区执行,因此绝大多数,都在高中阶段返回了原籍,如果开放异地高考,那么他们势必将留在北京高中,再加上开放后可能产生海量的新移民,北京高中教育资源是根本难以承受的,首先是学校、班级、人数的猛增,必将带来教学质量的滑坡,直接影响到北京本地的核心竞争力,和北京刚刚起步的素质教育模式,而倒退回应试教育模式。这是以一种以牺牲、剥夺别人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所谓“公平”。

其次,目前流动人口的模式,已经从“分散型”转型为“家庭型”、“群体型”,一个落地的孩子将会带来若干家庭群体人口,对于北京的人口冲击力将是巨大的、沉重的,对于北京交通资源、就业资源、医疗资源、居住资源、生活基本资料资源(水电气)、环境资源、和首都的安全保障资源的冲击力也将是未知的、不可想象的,在没有充足资源供应、准备的情况下,必将直接影响到北京的总体生活质量,加剧各种社会新矛盾的产生。在此要注意,防止类似于2005年北京开放户籍购车后,很快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北京道路交通资源的趋势饱和,又于2010年底采取限牌政策、摇号购车的前车之鉴。

所以,退一步分析,即使我们开放异地高考、原籍录取,那么上述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不是教育部门一家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一个地区本身能解决的,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下大力气,做调研、做计划、做方案、做配套措施、做落实部署,千头万绪,工作量是极其巨大、并极其复杂的,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第(八)条规定“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编写的《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称,“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这也充分表明,国家从总体战略上,已经开始要求做异地高考的工作,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条件评估上,都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资源部署、配套措施的工作,并不是、也不能一蹴而就的。



五、什么是真正的、普遍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从目前某些人提出的“教育公平”、和异地高考、异地录取的无关,他们所要求的并不是符合全体国民现实情况的“教育公平”、而是某些他们“自定义符合条件”的小集团公平。

当前社会普遍议论的公平模式,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录取,但此点却并不被某些人提及。

实际上,“全国统一”的模式显然比起“异地高考异地录取”的方案要更公平许多,当然也会存在很多问题:

1,中国发展不平衡,“老少边穷”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统一划分,这些地区的教育权会受到严重侵害。而无论中国古代,还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历史上的发展,对老少边穷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从来

都是采取倾斜政策的。如果给“老少边穷”地区实行加分机制,则又会引发高考移民、内幕交易的问题。

2,考试内容尚不能做到100%的客观题,没有统一评分模式,各省区从地域感情、教育业绩出发,评分宽严难以把握,如果全国以省份为单位换评,又会互相压制评分。

3,各地考场秩序情况不一,各省区从地域感情出发,监考宽严难以把握。

4,考试内容,无论是按应试教育模式,还是按素质教育模式出题,或者对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考生、或者对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考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公平。

也有人提出是否可以按考生比例,或者人口比例绝对平均录取资源,但这也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不公平,主要是剥夺了少生优生家庭受教育权,不利于全国总体范围内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制度、政策,都不可能保证绝对公平、平等,尤其是在中国目前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各地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更要对大局负责,而不是着眼于局部。具体而言,我们要实现的真正公平,是保证“老少边穷”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普遍的、更好的义务教育,并争取能有更多的名额就读于非义务教育,他们才是天平另一端,真正需要政策大幅度倾斜、照顾的群体。

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决定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程度,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在人类历史上,经济、政治和文化总是不均衡发展,这就使教育不公平成为一种客观事实,我们即不能漠视这种事实,也不能脱离实际情况盲目追求教育的绝对公平,否则显然是脱离社会现实,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据“木桶原理”及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首先应该追求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并在其基础上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这才是我们教育部门应该下大力气做的实事。

实际上,就中国目前的现实环境而言,最根本的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增加教育投入、平衡教育资源、大力兼顾发展职业教育,同时希望能限制住人口的增长,这一进一出的两头问题。将教育资源,逐渐平稳的转移到教育匮乏地区,才是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对最广大就学孩子真正负责的最好出路。


六、加大调整、配置力度,支持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建议
1.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组织北京的知名教师,为外地教师、学生提供网络远程的专项教学服务;
组织北京名校的网络公开课,使全国范围内的学生都能同步到北京的教育现状;

2.高校招生发展的增量部分,应优先分配给“老少边穷”等教育资源匮乏地区,逐渐平稳完成全国高校招生资源的平衡。

3.教育资源优势地区,通常是本地人口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地区,其因人口稳定下降,所节余出来的高校招生比例,应优先分配给“老少边穷”等教育资源匮乏地区,逐渐平稳完成
全国高校招生资源的平衡。

4.教育资源优势地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所接受外来人口所取得的补偿费用,由北京、原籍、“老少边穷”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按比例分成,补偿其各自的教育资源。

5.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拓宽高等教育容量。很朴素的道理,只有在“广度”的基础上,才能挖掘“深度”,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整体的创新力、竞争力。

6.教育资源优势地区,要加大力度,制定教育资源输出计划、方案,包括在教育资源匮乏地区,进行合作办学、开办分校分院等形式,以量化标准,提高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升学比例。


七、对北京教育资源规划部署,和高考改革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
1、义务教育阶段:
1)学龄人口的前导管理
鉴于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定位,北京目前仍应该尽力安排好外来人口,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但,目前外来人口存在着比较多的,将学龄孩子无序的带到北京暂住生活,希望在这方面加强管理和服务,比如:

提前公开发布北京中小学义务教育范围承受总体能力、和预估的接收外来学龄孩子的能力,使社会公众做到心里有数、做事不慌;

对学龄孩子进入北京实行预备案管理,提前监测该名学龄孩子可能被分配、调剂的范围;

这样做,虽然教育部门的工作量相对增加,但能树立更加良好、科学的教育管理形象,起到积极的教育资源引导作用。

2)人口输入地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但同时理应获得更多的资源、利益
北京的人口生育率降低,是北京政府部门、市民高素质、高标准执行国家计划生育的成果,从社会总体的公平、和正义而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人口生育率降低的群体、或地区本就应该获得更多的利益。不能因为照顾违反规则的群体,而去损伤遵守规则群体的利益。否则,社会总体的公平、和正义将无从谈起。

严格审查超生人口,和取得香港或外籍身份的孩子(无论本地、外地),需在实行一定的补偿措施之后(补偿利益由北京、原籍、“老少边穷”等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按一定比例分成),才能自然享受义务教育。

无论是本地、外来的超生人口,如果其没有在北京缴纳同等的计划生育社会补偿费用,则在义务教育阶段,需按北京本地标准交纳义务教育补偿费用;如果其是在原籍已缴纳过计划生育社会补偿费用,则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进行社会补偿费用义务教育部分的转移,并补齐和北京本地标准义务教育补偿费用之间的差额部分,实行多退少补。

对于外来非超生人口,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从财政的教育经费中,按年度增加划拨给输入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补偿,这些费用可以按输入人口比例,从输出地转移到输入地。

如上所述,最根本的核心问题,还是要实现:
(1)人口输出输入地、社会公共资源的同步调配机制;

(2)超生人口对非超生人口的社会公共资源补偿机制;

(3)对外来人口实行“同城付出、同城待遇”这一基本、朴素的公平机制;

这样,输入地的教育资源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并从总体上,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3)在学校划片内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口子女,不能当然计算为片内生源。如果外地人口没有房产证只是在学校片内租房居住就算片内生源的话,则坚决要求对北京户籍人口也施行同等待遇,因为北京户籍人员由于工作关系等种种现实问题和困难,也存在着大量人户分离现象。否则,租房的外地人也不能算片内,不能给予超市民待遇。其义务教育学校只能由教委指定或调剂解决。

2、非义务教育阶段:
高中阶段由于不属于义务教育,以各家庭自行选择为好(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是更真实、更有效的解决全国范围内普通百姓子弟的就学就业途径),如果需要,可以在北京借读,但需以如下原则为准:
(1)优先满足北京本地生源;

(2)北京本地教育资源可以承受;

(3)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或条件;

(4)按社会标准收取必要的赞助费用,由北京本地、原籍、“老少边穷”的教育资源按适当比例分成,弥补各自的教育资源。

3、异地高考问题
建议一:暂缓开放北京(或其他资源紧张的一线大城市)异地高考,汇总其他政府行政部门,从住房、交通、医疗、教育、治安、工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等各角度、各层次做充分的调研工作,建立渠道调配机制,准备社会公共资源,建议公布工作时间表,做细致的解释工作,以便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建议二:在满足社会公共资源供应的条件下,可以在北京参加高考,考生有三个考试方案自行选择:
(1)在高中学习期间,自行消化北京、原籍教材之间的差异,原籍教育部门可在北京开设临时性质的教学辅导班。在北京参加高考,使用原籍试卷、参加原籍阅卷评分、参加原籍录取。

(2)在高中学习期间,不消化北京、原籍教材之间的差异。在北京参加高考,使用北京试卷、参加北京阅卷评分、参加原籍录取。录取分数线,由原籍招生录取部门自行核定增减比例,换算为原籍的分数区间。

(3)实行一套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普遍适用于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主要解决不同地域、不同教材的问题,考生凭借此高考分数,参加原籍录取。录取分数线,由原籍招生录取部门自行核定。

在社会公共资源、教育资源的储备没有达到全面开放程度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此方案相对比较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各省市区之间的协调配合,有较大的工作量、工作难度,而且开放了本地高中教育资源,也需要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



建议三:放弃过渡型的异地高考模式,加速酝酿、制定、推广全国范围的高校自主招生方案
实际上高考的改革方向,比较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也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招生模式,就是高校自主招生模式。

高校自主招生模式,将促使教育管理部门从高考的主导者、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由各高校根据招生计划自行划定招生标准,高考试题全国统一,各高校可以再进行测试、面试,这对于加大力度提高

素质教育、充分选拔创新型人才、防止一考定终身等问题,都具有显而易见正面效果。

而且高校自主招生模式,在社会最大范围公平的基础上,自然的突破了户籍、学籍限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可以降低到最低,不会给政策的制定者带来利益群体平衡的困扰,减少利益群体之间的争议,是一个多方自然受益的方案。虽然高校自主招生,也存在着种种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但毫无疑问,这个方向会值得肯定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多年以来,北京、北京人一直是以宽容的心态、包容的行动接纳了外来人口,但北京有限资源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站在更科学、更实际、更稳妥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仅从理想出发、不顾及现实的情况和条件。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无论本地、外地)负责任、有担当的科学精神。

我们相信教育部门的各位领导的政治智慧,和全局把握能力,一定能妥善处理此事!

敬祝工作顺利!
谢谢!

--
Q:披星戴月往哪儿赶呐?
A:……兜圈子罢了!
2012-07-17 18:33:1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85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