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35142 |
魅 力 值:1235 |
龙 币:20631 |
积 分:20863.6 |
注册日期:2004-04-07 |
|
|
|
黄连素治糖尿病,怎么解释zz
[回复本文][原帖] 发信人: zhenghao(正正好好), 信区: Science
标 题: 黄连素治糖尿病,怎么解释zz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2年08月13日16:42:20 星期一)
该网址不再展示
通常用来防治腹泻的苦寒类中药黄连素,近年被发现了一种意外的功效:降低患糖尿病
的可能性。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的团队历时4年研究,近日终于揭示了其中的机理:俗
称黄连素的小檗碱,是肠道中175种“坏细菌”的“杀手”,而这175种“坏细菌”恰恰和
糖尿病有关;同时,小檗碱能促进另外93种“好细菌”迅速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也就
是说,小檗碱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而防治着糖尿病。
小檗碱治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
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教授,在临床上大量使用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他认为糖尿病起源于“肠道内热”,因此尝试用黄连等大剂量苦寒药,结果疗效显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的课题组则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小檗碱
对糖尿病确有好的疗效。
但宁光教授在做完这一临床试验后非常困惑:在很多关于小檗碱作用机理的体外研究
中,小檗碱的使用浓度都是毫克级;但大量的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小檗碱在
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很低——病人口服小檗碱后,有效成分并不进入血液循环,基本都以
原药形式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血药浓度只是微克级。
按照西医药理学观点,一个药物如果不能进入血液循环则不能发挥作用,因为药物作
用于细胞,需要通过血液输送到细胞靶点。故而,虽然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小檗碱对
代谢性疾病有较好治疗效果,但对其作用机理颇多争议。
肠道菌群失调,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小檗碱的有效成分并不进入血液却有确切疗效的“不合常理”,让一些学者猜测:有
些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有着密切关联,而小檗碱因为能改善肠道菌群结
构而产生疗效。但这一观点此前没有实验验证。
赵立平教授介绍说,2004年以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可能会造成
内毒素进入血液,诱发慢性炎症,从而破坏胰岛素受体、损伤血管、干扰脂代谢过程,最
终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赵立平团队以大鼠作为模型,用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和胰
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同时给其中一些灌服一定剂量的小檗碱。结果发现,虽然一样摄入
高脂饮食,灌服小檗碱的大鼠的体重和健康状况没有变化,而未灌服的那些体重迅速增加
,血糖和血脂迅速升高,2个月后出现胰岛素抵抗症状,患了糖尿病。
随后,赵教授的博士生张旭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实验动物的肠道菌群结构,从
6000种细菌中鉴定出在小檗碱作用下发生变化的268种,发现其中175种细菌的数量因为灌
服小檗碱而下降或消失,其中大部分是有害菌;93种细菌的数量上升,都是有益菌。研究
团队还测定了血液中的内毒素载荷量和各种炎症指标,结果表明:小檗碱能显著降低血液
中内毒素含量、明显减少炎症。
肠道中数量上升的细菌中,有两类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赵立平教授解释:“近年有
很多报道称,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丁酸可以跟肠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41、43结合,调节免疫
、减少炎症。因此,小檗碱可能对肠道菌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减少免疫毒素,又增加
抗炎因子,两者都能抑制炎症——由于炎症是造成代谢损伤的重要免疫过程,抑制炎症就
能避免或改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代谢性疾病是吃出来的
今年6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介绍了赵立平教授和同事们正在进行的这项研究。赵教授说:
“虽然我们发现了黄连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了解到的仍属表面现象;
黄连素作用于肠道菌群后,菌群的变化究竟如何影响身体中的胰岛素水平等,现在还在研
究。”
据介绍,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很多,不少患者可能有基因缺陷,但是不是基因缺陷造成
了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糖尿病?或者是饮食不当导致菌群失调而引发糖尿病?对此赵立
平团队正在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其实大多数病是吃出来的。”赵立平教授说,一般来说疾病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30%取决于先天基因,70%由后天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决定,而且后天因素
肯定是疾病基因的“触发者”。新的证据表明,大多数代谢性疾病都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
有关。
赵立平课题组在研究代谢性疾病时已发现:“好基因+坏饮食”,发病最厉害,其次
是“坏基因+坏饮食”。因为越是健康的人胃口越好,坏食品可能吃得更多,于是肠道里
的坏细菌也就生长得更快更多。
来源:《文汇报》 2012.8.13 头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