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52948 |
魅 力 值:329 |
龙 币:10535 |
积 分:24504.2 |
注册日期:2010-09-21 |
|
|
|
超长贴子,我们农村老家的情况,城市青年可能不感兴趣。
里面有些年份时间,因为时间久了,也没必要为这种贴子花很多时间进行核实。
我74年出生,80年代初的事情,因为年龄小,看法观点偏差可能会比较大。
我只说比较普通的情况,有非常好、非常差、或特别特殊的,我就不单独描述了。
太长了,用了一个多小时,写的比较乱,懒得整理了。
里面某些描述或观点,可能分歧较大,要拍砖的,请轻一点,怕,哈。
我老家鲁西南。在我印象里,80年代初的时候,刚搞完土地改革,再赶上好年景,丰收丰产,各家都能吃饱饭,能吃上白面的馒头,虽然还是比较贫穷,但和六七十年代青黄不接的生活相比,大家幸福感也特别强。有一年丰收的场景,老人、年轻人都乐呵呵的,永远刻在了我心里,挥之不去
80年代中期,就开始有外出打工或做小生意的,但那个时候经济不活跃,机会不多,大家对做生意也不太在行,都是养家糊口,混混日子。
在我印象里,总体上来说,从85年到95年,农村生活没什么变化,持续的贫穷、落后,缺少机会。
我小时候,各家都会养几只鸡、鸭、鹅,喂一头猪。为了耕地方便,有的人家会养头牛(或骡子或马),我小时怕狗,但特别喜欢抚摸老实、温顺的大黄牛,放学了,喜欢把抱着大黄牛体会人和动物之间的温情。
95年左右开始,大家的状况开始慢慢分化。
考大学出去的,接老人班出去的,当兵出去能找到工作的,没有再回去种地的。
头脑灵活、能吃苦、会说话的,选择到城市做生意,以小本生意为主(卖早点、拉板车、 卖青菜等),如果没乱折腾,也基本在城市买房安家了,现在看,这是农村人出去比较好的一种情况。
有做假种子、假化肥的,这样的发财比较快,但也最应该早死。
能吃苦,但不会做生意,也没多少文化,不擅长沟通的,选择外出打工,做建筑、装修、保洁、保卫、电焊之类为主。做建筑的,日均工资最高,但也最累,最不稳定,流动性最强,比较起来,生活状况应该倒比较偏下。其它几种打工方式,相对容易在工作地持续生活下去,有的慢慢的也在大城市里站住了脚,买房安家。
留在村里的,有搞养殖、做加工的,有开小商店、开小饭店、做零工、在附近工厂上班的,我感觉各家情况差别不大。
青壮年劳力,即使能接管一些别人摞下的田地,也不能单纯种地,那样确实没有办法生活下去。
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大都会养羊、养兔子,在这两年,一年能收入5000元左右,养猪的不多。现在社会治安差了,需要时刻提防小偷。
在外地打工的,大都是候鸟式的生活方式。春节时,肯定要回家。农忙时,夫妻分居的,一般要回家探探亲,老年人和没结婚的,看距离和工作的特点,选择回家或是不回。
我的印象里,老家人老的特别快,30岁左右的人,看上去都50岁左右的样子,35岁左右,看着就像小老头了。
因为贫穷和缺少教育的原因,大家火气普遍比较大,吵吵闹闹的家庭很多。因为很少的一点钱的原因,可能就会出现跳井、跳河、上吊、喝农药、夫妻对打、打骂老人的情况,对老人的赡养和大病治疗,总体来说情况很差。
从90年左右开始,公粮和集资负担越来越重、农资价格也不断上升,种地的收益越来越少,甚至是赔钱,开始有摞荒田地了。大多数人家,因为自己还是要吃饭,再加上老人、妇女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种就种了,所以摞荒地还不是很多。
2000年以后,经济逐渐景气,工作机会变多,打工也成风潮,现在不管男女,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基本都在工作,但临时性工作为主。年轻人,在沿海工厂上班的、在中关村卖电脑的,都有。
因为人口外流严重,农村的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在农村做商店、饭店、服装等小生意的,越来越难了。
2000年以后,国家的税收重点转向了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税免了,集资、提留也慢慢免了,连续多年的1号文件都是讲三农问题,后来还开始给补贴,这是特别大的变化。
因为教育市场化和医疗服务的市场化,对于家有学生的和有大病人的家庭,生活压力是有增无减。对于供养学生的,毕竟学生毕业后就找工作给家里分忧,还好熬一些,人们看到的也都是希望。家有病人的,基本就是病人去世或治愈,才是一段噩梦的结束。悲惨的是,现在癌症发病率奇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可能会摊上这种不幸的情况。
最近十来年,老人养老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我认为,经济压力是一个特别大的原因。现在,如果一个70岁左右的老人生病,他一般会有多个孩子,能互相分担一下经济压力,也能几个孩子轮着在医院照顾一下。如果一个50岁左右的壮年人生病,因为一个孩子的占大多数,孩子们又要面临结婚、生子的压力,一个家庭可能就被拖垮了,这就是媒体上经常说的因病致贫的情况。
在农村,婆媳矛盾特别厉害,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就尤其严重,并且无法解决。
十几年来,我们老家周边自杀的人特别多,有青壮年、有老年人、有年轻的媳妇和女孩,一到农忙季节和春节期间,医院里断不了喝农药的病人。自杀的情况,我平常留意较多,有机时会和认识的人交流一下,因为个人了解情况还是有限,全面性肯定不够,总体来说,地域性比较强,山东中部、山东东部、东北、华南等,这种情况出现的比较少,鲁西南和山东、河南、河北交界那一带,就比较多。
农村出来的80后,年龄已在30岁左右,独生子女比例也很高,小时候过的普遍比较幸福,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现在留在农村的,心理上可能会好些,幸福感可能会强一点,就是结婚生子,过一天是一天,没有太多的周边同学、朋友对比带来的巨大的压力。留在城市的,就面临特别大的压力,买房、结婚、生子要面对,再加上城市人群生活状况分化比较厉害,对心理的刺激可能就更多。他们内心里,还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就是特别怕老人生病,出了什么事情,都要一个人扛着。从买房来说,城市出来的孩子,父母一般能帮着出买房的首付,还能靠退休金帮着小家庭养育下一代,农村出来的没有几个家庭能帮上这种忙,都要靠自己死扛。在城市压力大,能不能回老家?如果没有光鲜的家庭背景,在农村更难以看到未来的希望。
在农村,这样的家庭可能日子会相对好一些,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也最强。能吃苦,比较会说话,能适应城市或农村生活,父母身体健康,父母年龄50岁左右(都还能工作),爷爷奶奶已去世或不跟自己生活(没有老人拖累),还有亲兄妹(遇到困难能互相照应)。还有一种在QQ签名上看到的,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这几年,农民慢慢有养老保障了,虽然数额不大,也毕竟是一个大的变化,但和城市相比,差的还是太多。老农民是修理地球,工厂的工人是围着机器打转,司机是开车,工作贡献是有区别,但一样交了几十年税费。现在,农民养老金60元,工人退休金可能1000元,干部退休金可能2000以上,这就是中国现在的现状。
如果用城市最差的家庭和农村中上等的家庭比,可能会得出农村已超过城市的想法以,但事实上,还差的太多。
还有,现在发牢骚的,30岁左右的人居多,这个年龄是压力最大、工作最累、正赶上交税的年龄,但却享受不到多少福利待遇。实际上,农村的同龄人,也一样享受不到什么福利。
如果要真正改善农村的状况,养老和医疗是特别重要的内容,现在已经迈出了重要的几步,我希望能再快一点,再快一点。。。。 (此文由游泳-老段在2012-08-16 19:16:26编辑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