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黎民
黎民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6555
魅 力 值:587
龙    币:13810
积    分:7058.5
注册日期:2004-12-28
 
  查看黎民个人资料   给黎民发悄悄话   将黎民加入好友   搜索黎民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黎民发送电子邮件      

别把周克华案当“大片”看---不要把沉重的刑事案件演变成全民娱乐
  沙元森:别把周克华案当“大片”看2012年08月17日05:39 大众网-齐鲁晚报
公众对周克华的关注虽是人之常情,但也要牢记凡事过犹不及,不要把沉重的刑事案件演变成全民娱乐。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周克华死了,与他有关的新闻却没有冷却。

  随着媒体的深入采访,周克华的犯罪和逃亡生活以及公安的侦查手段被描绘得细致入微。面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媒体确实有责任去探究新闻背后的真相,如此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有利于舆论监督,同时促使更多的人思考生命的价值。

  但是,也需要警惕的是,一些人对周克华的好奇已经逾越了权利的边界,有可能形成新的公害。在网络上,我们看到有关周克华的讨论已经呈现娱乐化的倾向,他临死前看的什么电影,随身携带的是什么药物等细枝末节的问题,都被争论得不亦乐乎。在媒体上,我们看到了周克华以扇掩面的老母、多年不曾来往的他前妻的亲戚以及他刚被警方带走的女友,甚至与他擦肩而过的路人都成了新闻人物。这种好奇似乎在无节制地蔓延,刨根问底的结果是,凡是可以与周克华发生关联的都有可能被拎到公众面前。

  各种毫无价值指向的议论和报道,已经模糊了对这个事件的是非标准。有人以调侃的口吻称呼周克华为“爆头哥”,还有人把他想象成事了拂衣去的英雄。对犯罪情节细致入微地描写,对被击毙场景进行情景剧式的还原,对死者尸体血淋淋地展示,又让人隐隐感到嗜血的快感。周克华好像是一剂兴奋剂,让一些人躁狂得失去了方向。

  或许会有人说,周克华曾经让很多人不寒而栗,现在他死了,让大家获得一次娱乐的机会,也算是抵了一些罪过。而事实上,最终为消费周克华埋单的恐怕还是社会大众。对周克华老母面对面的采访,让公众看到了一位刚得知儿子死讯的老妇面对咄咄逼人的新闻媒体是怎样害怕。她内心有痛而不敢表露,因为她是杀人犯的母亲,已经成了别人居高临下进行道德审判的对象。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丧子之后的另一种精神折磨。尽管很多媒体都没有面对面地采访过周克华的女友,但这个年轻女人的诸多隐私依旧被翻了个底朝天,连她得过什么疾病都没有被媒体放过。以上种种都与案情无关,但是因为当事人与周克华有关,就一并成了被消费的对象。这种无节制的好奇和探究,让公众在娱乐中失去了底线,忽略了对他人应有的尊重,即便对方有可能是个嫌犯。如果公众之间不能形成明确的权利边界意识,只有无所顾忌的八卦心态,彼此越是关注越有可能造成伤害。

  除此之外,另一种让公众埋单的方式可能会比较残酷。当公众以极大的兴致谈论犯罪和侦查细节时,个别怀有不轨之心的人或许正在学习和模仿。这次,周克华被一些媒体列入了“十大”或者“四大”悍匪榜,把他与当年的张君相提并论。耐人寻味的是,周克华之前还真仔细地研究过张君的犯罪细节。现在固然很难断定就是媒体笔下的张君把周克华引上了邪路,但对犯罪情节的细致描写确实会诱发个别人的犯罪欲望。

  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都不希望再出现下一个周克华。公众对他的关注虽是人之常情,但也要牢记凡事过犹不及,不要把沉重的刑事案件演变成全民娱乐。为此,媒体要谨守职业伦理,公民要牢记公民道德。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2012-08-18 12:16:4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2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