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6591 |
魅 力 值:2165 |
龙 币:47311 |
积 分:21912.2 |
注册日期:2002-06-25 |
|
|
|
继续:
芬奇有句话很有意思:"我已经有二十七年党龄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联想到我国某个特殊时期?
伊芙逃到了迪特里克先生家.不过,她很快就发现,戈登.迪特里克先生跟她一样,是个"逃犯".
迪特里克不顾被枪决的危险,在家里藏了<<可兰经>>,原因不是因为他是穆斯林(戈登自称信电视教),而是因为"我不必是穆斯林,也能看懂美丽的图画和动人的诗句."
接着伊芙看到了戈登背后墙上的黑白照片,那些照片其实说明戈登.迪特里克先生是一个同性恋者.(电影中的这个证权是要消灭同性恋者的.)
然后对话就很有些意思了.
"你在奇怪,既然我的口味不那么传统,为什么会请你来吃晚饭...不幸的是,在我这个位置上的人就是应该招待像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请我想请的人来,毫无疑问我会无家可归,更谈不上制作电视节目了."(如果迪特里克先生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经济上也很富裕的人表示对女人不感兴趣,那么肯定会有人怀疑他的性取向不正常,而且他如果总是请男人去吃饭,这种怀疑就肯定更加加重了.因此迪特里克先生无奈的请伊芙来吃晚饭,目的是掩饰自己,也就是后面说到的,给自己戴上面具.)
"我很遗憾."
"不会比我更遗憾的."
"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以后...你开始失去的不仅仅是口味,你戴面具的时间太长,都不记得面具下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这句话堪称经典台词,而且也适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社会的复杂和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我们都戴上了面具,一年又一年过去,面具似乎已经与我们的脸连在了一起,我们不再坦诚,不再直率,我们都遗忘了面具下的自己.)
镜头转到验尸房,芬奇总督察在向验尸官德丽亚咨询,希望能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这里要注意的是玫瑰的名字:斯嘉丽卡森玫瑰——世界上公认的最美丽的千叶玫瑰的一种,业已消失.花语:无限的爱.
当然芬奇是不会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德丽亚.而德丽亚则在看到这束玫瑰的时候确认了V的身份.
回到办公室,多米尼克的调查有了结果:与拉克希尔有关的所有人几乎都死了,只剩下了最后一个.
与此同时,德丽亚从保险柜里取出了自己的日记:她很清楚,V马上就会来找她,而她希望真相能流传下去,这份日记就是找出真相的关键.
芬奇和多米尼克终于知道了德丽亚就是当年拉克希尔最后一个仍然生存的负责人,他们马上赶往她的住处:太晚了!
V和德丽亚的对话:受害者与忏悔者的对话.
"我不是为你希望做的事情而来,我是为你做过的事情而来."(这句话是对某些试图为某个长达十年的特殊时期和某毛贴金者的最好批判.或许毛主观上来说并没有想要造成那么可怕的灾难;但是,他希望做什么不是问题,他实际上做了什么才是问题.)
"这个世界上没有巧合...只有巧合的假相."(再次对应前面V的"我不掷色子,也不相信巧合."和芬奇的"如果你在这一行的时间和我一样长,你就不会相信巧合了.")
"现在道歉会不会是毫无意义的?"----"永远不会."----"我真的很抱歉..."(忏悔和道歉永远不会是无意义的,但不代表就能避免惩罚.)
芬奇终于赶到,他看到的只是尸体和一束玫瑰.但还有一本日记,这本日记最终使芬奇找到了真相.
芬奇和苏特勒的对话是第三次真相的追寻者与真相的掩盖者之间的对话,事实上苏特勒再说些什么已经没意义了:尽管对于细节还有些模糊,但芬奇已经大致猜到了真相.(有意思的是,这三次对话,芬奇面对的掩盖者级别一次比一次高:主管集中营的少校-->秘密警仐丅察头目-->元首本人,这其实也说明芬奇一次比一次接近真相.)
接下来的镜头是德丽亚的日记,要注意的有几点:
1.芬奇从中得知,拉克希尔当年是在开发生化武器.以他"不相信巧合"的思路和这本日记的时间.他很快就把这件事情和"圣玛丽病毒危机"联系到了一起.
2.V的名字由来是他当时关在五号房.罗马数字的五正好是"V".
3.V因为病毒的变异作用,引发了"异乎寻常的运动作用和反应",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V在全身大面积严重烧伤的情况下能保持那么迅猛的格斗能力.
4.V于11月5日逃离拉克希尔,在废墟中浴火重生:与盖伊.福克斯试图炸毁国会正好是同一天,这是巧合还是偶然?但V已经很好的表明了他的态度,"我不掷色子,也不相信巧合".
镜头回到戈登先生家里,有一个细节挺有意思:戈登给伊芙开了个玩笑"我就是V".伊芙的反应是"这一点都不好笑...".戈登马上接了一句"嗯,我知道,没有演播室里的观众我就毫无用处."
但接下的事情才是关键.戈登说了一句话:"当然,他是对的,是吧,这个国家是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他说这话的时候尽管皱了皱眉头,总体上仍然比较轻描淡写:他知道这个国家有问题,但他还是低估了这个政权的残酷程度.所以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回到警仐丅察局,看看芬奇现在在干什么?不是分析案情,而是翻找当年圣玛丽病毒危机的资料.电影在这里给出了一个信号:芬奇之前都致力于抓捕V,对拉克希尔的调查只不过是为了调查伊芙和V可能的联系.而现在芬奇已经不怎么注意追查V了,他开始全力追查当年病毒危机的真相.
多米尼克进了办公室,芬奇在桌上放了一个小仪器.结合后面的剧情来看,这个仪器是反窃听用的.
芬奇向多米尼克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个病毒危机是我们自己的官方要对其负责?或者正是他们干的,你还想知道真相吗?
这实际上是在问:你愿意和我一起找出真相吗?即使在与上层作对的情况下?
多米尼克的回答是:当然.
要注意的是,这时候多米尼克可能还没回过劲来,毕竟他没看过德丽亚的日记.他只是简单的想知道真相.而芬奇能说出这样一段话,则证明他大致猜到了事实的真相,正如后面V(伪装成前秘密警仐丅察)对芬奇所说:"不,信息你已经有了...人名,时间都在你脑子里,你真正需要的是个故事(来把这一切串联起来)."
镜头一转,监听车又出现了.
上层再次开会,这里要注意的是克里蒂和苏特勒的矛盾开始冒头.原因是苏特勒感到急躁和恐惧:人民中反抗的情绪在不断滋长,这样下去自己的统治将无法维持.因此他急切的要求克里蒂"拿出成果!".
回到戈登家里,他正为了庆祝自己"做的最好的节目"开香槟庆祝.
接下来节目这一段有几个细节要注意:
1.戈登对伊芙解释,他们把通过审查的那个脚本丢掉了,用的这个脚本是戈登早上新写的.(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一样,戈登终于挣脱了审查的枷锁.)
2.出现的几个观众场景是原来出现过的:两个家庭,一个酒吧,一个敬老院.注意他们看节目时的反应.
3.苏特勒也在看这个节目,手里拿了个牛奶杯.
4.节目本身有个细节:苏特勒抓住了V,却发现面具之下也是苏特勒!这实际上是在暗喻苏特勒和他代表的官方正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恐怖分子".
这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所有观众都笑的很开心.而苏特勒呢?导演只用了一个动作来表达他的心情:捏碎了牛奶杯.让人唏嘘不已:让人民欢笑的节目,统治者却对其恨之入骨.
镜头切转,戈登正在与他的律师讨论事后处理(律师估计被他的大胆吓坏了),这时的戈登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认为不过是道歉罚款了事,在他看来,这只是个为了增加收视率而开的大玩笑(戈登在前面就自称自己信电视教).
戈登的错误在于:罚款至少还是行政处罚,需要有法规可依,而苏特勒匪帮早就无法无天了.
当晚这群无法无天的匪徒就在土匪头子克里蒂的带领下闯进戈登家抓人了,导演在这里重现了伊芙的母亲被带走的那一幕,专仐丅制政权的凶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我们从后面知道,戈登在当晚就被害了.而伊芙则被V带走.
之后很长的一段剧情,是V将伊芙带进了一个虚拟的监狱:虚拟的审讯,虚拟的狱卒,虚拟的--地狱.
V这么做的目地,其实是让伊芙亲身体会他当年所经历过的,让她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地狱里V给了伊芙一点点光明,那就是当年瓦莱丽在隔壁囚室通过墙上的破洞递给他的自传,他用同样的方式交给了伊芙.
瓦莱丽的回忆告诉了我们英国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这样的.(光影效果和音乐的搭配非常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伊芙在读完瓦莱丽自传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坚强: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和浑身发抖,到讯问时坚定的回答:"我不知道!",直到最后的"谢谢,不过我宁愿死在化学品棚子后面."瓦莱丽的自传给了她勇气,给了她信念,成为了她的精神寄托.
在瓦莱丽的回忆中几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我们的尊严不值什么钱,可它是唯一我们真正拥有的东西.是我们最后一寸领地.但在那一寸领地里,我们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坚持自我的自由.这里谈谈笔者对同性恋的态度:理解,不反对同性恋在一起.前提是双方自愿,像任何恋爱一样,如果一方不是同性恋而另一方一直死缠着那就不能不反对了.)
2."我还记得词语的意义是怎样发生了改变,'附带伤害','特别移交'这样陌生的词汇变得令人毛骨悚然...而'北欧之火','忠贞条例'这样的字眼变成了权力的象征.我记得被冠以'与众不同'是多么危险,我现在都不明白,为何他们如此恨我们."(这里显示电影中苏特勒政权的原型就是德国纳粹,记得纳粹令人毛骨悚然的"重新安置"么?最后一句让我不胜感慨,从二战时代的犹太人,到1960年代我那身为小学教师的祖父.我的祖父也是至今无法理解,"为何他们如此恨我们.")
3."我会死在这里,我的每一寸肌肤都会腐烂,除了一寸,这一寸,它是那么的小,那么的脆弱...却是这世上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我们决不能失去或者放弃它,我们决不能让别人把它夺走."(这一寸,就是自我:自我的坚持,自我的信念,自我的尊严,自我的思想.自我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东西,直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放弃.)
4."我希望你能逃出这个地方,不管你是谁,我希望这世界变得更美好,但我最最希望的是你能明白我下面的话,尽管我并不了解你,甚至从未见过你,未曾一起欢笑悲伤,未曾吻过你的面庞...我仍然要告诉你...我爱你,我全心全意...爱你."(这种爱不是情爱之爱,不是亲人之爱,是三原则: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这种博爱跨越了人与人的界限.跨越了监狱冰冷厚重的墙壁.在正常生活下的我们可能不能理解,但在那冰冷的囚室里,这份博爱却是前路的明灯.因此伊芙会忍不住流泪并亲吻纸卷,而V则一直纪念瓦莱丽并为她复仇.)
V很清楚伊芙身上发生的变化,他知道时候到了.
他给了伊芙最后的考验:合作,否则死的单选题.
伊芙的回答正如V后来所说的一样平静,坚定:不.
接着,V打开了牢门,最后一次询问伊芙,是否选择合作?伊芙的回答是宁愿死.至此,V确认伊芙已经完成了转变.(直到这里我才认出扮演V的演员是雨果.维文,前面提到过我对V的声音感到非常耳熟,是因为我看了许多遍黑客帝国的原因,而这时V尽管隐去了面部,但那一身西装,站立的姿态,加上熟悉的声音,我脱口而出:Agent Smith!)
"你不会再有恐惧,完全自由了."
V离开了牢门,伊芙出去之后远远看见一个持枪守卫,但到了面前却发现守卫是个假人.这里暗示只要人民不再恐惧,鼓起走出"监狱"的勇气,任何看似强大的当局都像假人一样不能阻挡追寻自由的脚步.
在暗影长廊,V最终向伊芙解释了一切.
伊芙在屋顶的雨中完成了涅盘(与V在烈火之中完成涅盘相对,也暗示了两人不同的结局,而V将在烈火中燃烧殆尽),直面过死亡使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恐惧","不再逃避","发现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拥有了信念).
V在伊芙走前向她展示了瓦莱丽的照片,还有那一大束斯嘉丽卡森.伊芙敏感的察觉到这就是V的一部分复仇动机:V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复仇,他也是在为瓦莱丽复仇(因此他才会在每个复仇对象的尸体上留下斯嘉丽卡森,那是代表瓦莱丽的那一部分).
"这里不会再有上锁的门了".(V的这句话是指暗影长廊的每一道门今后都对伊芙敞开.但还有一个意义是在暗示"今后这个国家不会再有'上锁的门'了.")
"对我的所作所为创造了我,这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一个作用力会导致同样的反作用力."(其实这个道理可以套到每一个人身上:你的思想之所以变成这样,你的人生观之所以变成这样,你的世界观之所以变成这样,都是因为你所经历的生活,也就是"社会/家庭环境对你的所作所为创造了你".)
"他们对我做的事是非常可怖的!"
"而他们也创造了一个可怖的人."
(这里"非常可怖的"和"可怖的人",英文原文均为"Monster"一词,直译过来就是"怪物","妖魔".V的确像个黑色的恶魔,不是吗?)
之后伊芙试图吻V,但V却保持着自我克制.最后V请伊芙在11月5号前再见一面.
伊芙终于离开了暗影长廊,她不再恐惧,独自面对黑暗和污浊.
镜头转回V那边,他懊悔的摘下面具,砸毁了镜子.(事实上V是在爱情与复仇之间挣扎,这种挣扎也带给他精神上的痛苦.他不敢回应伊芙的爱情.因为他的人生完全是被仇恨所支配的,他"本不相信自己还能再爱.")
久违的苏特勒元首和"电视会议"一起出场,芬奇意识到V可能用地铁进行爆破.但苏特勒不以为然.这里芬奇有句话之后重复出现过."不...只是感觉."(推理并不一定需要有确凿的证据,而是凭借直觉和经验诞生的.芬奇老道的经验加上他在侦破过程中对V的理解,使他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之后,思想控制的直接手段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达斯克先生,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给这个国家的人民一个清楚的信息,这个消息必须出现在每张报纸上...每台收音机和每台电视上,这个消息应该回响在整个互联网上!我要这个国家明白,我们正在湮灭的边缘,我要每一个男人,女人,小孩都明白我们离动乱有多么近,我要每个人都记住...为什么他们需要我们!"(说白了就是制造一种"没有XXX,就没有你们的幸福生活,你们就会XXXX"的氛围.)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细节,在苏特勒说这段话的同时,镜头先后扫过三个人的脸:第一个是达斯克,他的表情是严肃的,这是他的工作,他恐怕已经在考虑如何实现"元首的意志"了(整个就是一戈培尔的翻版);第二个是克里蒂,他的表情是冷漠的,他对此习以为常,丝毫不以为奇了;第三个是芬奇,他不易察觉地抿了抿嘴唇,这代表着反感和嫌恶,他在骨子里已经与苏特勒匪帮离心离德了.
接下来,敬老院,家庭,酒吧的场景再一次出现(这一次最后加入了伊芙在街头的场景),这一切就是达斯克根据前文苏特勒的要求所做的,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而酒吧客人的评论"你相信这些胡扯吗?已经闹了整个夏天了."则说明人民已经看穿了这种拙劣的伎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影片的最后,11月5日的夜晚会出现那无数的V.而如果是在一个人民麻木不仁的国度,这种场景不仅不会出现,那些人恐怕还会恶毒地咒骂试图给他们带来自由的"V"吧.
多米尼克走进芬奇的办公室,第一个手势就是让他的上司打开反窃听器,我们的多米尼克现在已经完全成为真相追寻者的一员了.
三个特工在圣玛丽病毒危机后的同一天全部死亡(威廉.洛克伍德在档案上仅仅是失踪,这也就给了V一个冒名顶替的机会),"该死的巧合让我恶心反胃".但是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巧合,这三人正是在圣玛丽学校,三河水厂和地铁站分别散布病毒的特工,他们都被灭口了.(记得芬奇前面说过的话么?"如果你在这一行的时间和我一样长,你就不会相信巧合了.")
芬奇查询了洛克伍德的资料,V的讯息立马浮现出来.多米尼克抱有疑问"他怎么会知道是你的?"观众则丝毫不用大惊小怪,因为V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注意芬奇了.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杀死利利曼主教前V对伊芙说"由于某些没有预料到的因素...我的计划要大大加快了."中"没有预料到的因素"就是芬奇追寻真相的行动.
"我们怎么办?"
"我是警仐丅察,我必须知道."
芬奇的话道尽了他的行为的核心,他的行为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人类本能的对真相的追寻,更因为他是一个警仐丅察,警仐丅察的职责就是追寻真相,保护民众,将罪犯绳之以法.芬奇即便在专制罗网下也没有改变他作为一个警官的本色,这就是他为什么没有和苏特勒匪帮同流合污.
两位警官来到了阴暗的圣玛丽危机纪念馆,多米尼克感到"毛骨悚然".V选择这个地方来告诉芬奇当年的真相,更加加重了真相的沉重感.
"像我这样的人,活下来全靠的是小心翼翼."V的这句话一语双关,作为威廉.洛克伍德如果想要活下来当然要靠小心翼翼(虽然洛克伍德本人事实上已经死了),而V之所以能活下来难道不是因为小心翼翼么?
"你有情报给我们?"
"不,情报你已经有了,人名,时间,都在你脑子里.你真正需要的是个故事."(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芬奇已经大致猜到了真相,所以V只需要给他个故事把线索串联起来就行了.)
"故事可真可假."
"那我只好让你自己判断了,总督察先生."
故事当然可真可假,但是对于芬奇这样一个已经掌握了大量蛛丝马迹的老道警仐丅察来说,一旦说出真相他很快就会明白是真是假,所以V根本就不用白费口舌来解释些什么.
真相现在开始揭开了.
苏特勒的发迹很显然是类似于历史上的希特勒.后面所说的"他的党以国家安全为名发起了一个特别的计划..."就是指在拉克希尔进行生化武器研发的项目了,需要注意的是,在苏特勒真正上台之前,他就已经是国防部副部长,因此有足够的权限发起这样一个计划,更何况生化武器的研发工作本身也是国防的一部分,尽管现在大部分国家都反对这种研发,但是在暗地里,即使仅仅出于防御生化袭击的目地,进行研究也是必要的.
"最开始人们以为它的目标是研究生物武器,而他们不惜代价的追求这个目标."
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苏特勒还未真正上台,他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反人道的行动,包括绑架平民作为生化研究的试验品.这一点也与希特勒的历程类似,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的冲锋队就已经在德国进行了大量的恐怖活动.
"在故事的这个当口,我们的反角登场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拉克希尔计划的真正实施者是克里蒂,这是一个深思熟虑从而攫取最高权力的计划,和戈林实施的国会纵火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恐怖活动制造普遍恐慌,然后打出"只有支持我们,你们才能得救"的旗号,通过骗取支持获得最高权力后,将恐怖活动的罪名嫁祸于预定目标身上.
这一招在之后屡试不爽,于是民仐丅主的最后残余就被埋葬了.在1930年代的德国是这样,在电影里的英国也是这样.
之后的细节很有趣,V要求芬奇24小时监视克里蒂直到"他抠下鼻子也逃不脱你的眼睛时",其实这是一个玩笑,仔细看了电影的应该会注意到之后在V的房间里出现了他现在戴的这副面具,而面具上的鼻子...明白了么?
"洛克伍德,为什么你以前不站出来?你在等什么?"
"这个嘛,是在等你,总督察先生,我需要你."
洛克伍德本人以前不能站出来是因为他已经死了,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但是说话的是V,V需要芬奇这样一个追寻真相的"体制内人士",是因为革仐命的成功最终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合作。
接下来在克里蒂的花房里,V的目的就被揭示出来了,让芬奇监视克里蒂的原因是为了让克里蒂对苏特勒生疑,从而达到离间的作用,在这里虚张声势和故弄玄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意思的是V用来避免自己说话声音被监听的音乐居然是贝多芬的"命运"!这也暗示了从这时开始,命运的车轮已经开始不可逆转的向碾碎克里蒂,苏特勒,还有V的方向转动了.
芬奇最终发现了洛克伍德已死的真相而大发了一顿脾气,但是从后面的剧情看来,芬奇并没有因为发现告诉他故事的是V而怀疑V告诉他的事实.
然后我们看到了那个小女孩开始在墙上喷涂V字,这意味着人民的反抗情绪已经越来越高涨.这也就是为什么紧接着出现的苏特勒会表现出一种紧迫感."每一天都让我们离11月更近了..."之后V离间的效果再一次被放大了.
另一边,V开始放置他的多米诺骨牌,这也是一个象征."多米诺骨牌"象征着V的每一个行动,"离间克里蒂和苏特勒","引导芬奇","唤醒人民","锻炼伊芙","散布盖伊.福克斯的服装和面具"...当所有的骨牌都按照预定计划摆好后...
砰.
间断的镜头向我们说明了事态的发展,福克斯装束的散布,就像在平静的死水中投入了一粒石子,引发了剧烈的变化.
局势开始混乱,克里蒂由于与苏特勒矛盾爆发而接受了V的"交易".
芬奇前往拉克希尔,"我有一种感觉,一切都是有联系的".
紧接着出现了一组镜头:盖伊.福克斯试图炸毁国会大厦,伊芙用喷雾器袭击多米尼克,戈登烧毁通过审查的脚本,瓦莱丽亲吻她的爱人,小女孩在墙上喷漆(注意她只喷了前面的一半),V炸毁老贝里街,拉克希尔拘留所的毁灭,瓦莱丽和斯嘉丽卡森,拉克希尔的病毒研究,芬奇面对普罗特洛的尸体,在"北方之火"旗下咆哮的苏特勒,盖伊.福克斯被绞死,正义女神像的爆炸,V戴上面具,瓦莱丽的尸体,伊芙和她的兄弟,伊芙与V的涅盘.
这些是已经发生过的景象.
然后,"将要发生的一切".
小女孩喷完了V字的后半部分,然后被秘密警仐丅察发现;V被乱枪扫射,芬奇正在黑暗中靠近他的位置;伊芙出现在一个整洁的房间里,头发完好,镜中映出一个男人的形象;(暗示了伊芙的未来).
"就像一个完美的图案展现在我的眼前"(镜头:多米诺骨牌.)
"我们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镜头:两个家庭,芬奇,敬老院,戈登,酒吧,伊芙.)
"我们都被困在里面"(镜头:将死的V,被捕的瓦莱丽,躲在床下的年幼伊芙,被捕的戈登,再次出现床下的伊芙,地铁里的炸仐丅药,坐在地铁门外的伊芙,镜头以钟声做结.)
钟声是什么?是V要在11月5日发动革仐命的信号,是他革仐命的开始也是他生命的结束.象征着多米诺骨牌已经全部倒下.现在明白了吧?前面出现的"有联系的镜头",都是这巨大的多米诺骨牌阵列的一部分.
"那你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不,只是感觉而已,(这句话出现了好几次)但我能猜到.如此的混乱,总有人会做出愚蠢的事情."
小女孩喷完V字的后半部分后,被枪杀了.(这就是前面芬奇所说的"愚蠢的事情.")
"等到那时候...事情就会变得可怕了."孩子倒在血泊之中,人民起来反抗,而不论是意味着强权的秘密警仐丅察证件还是意味着暴仐丅力的枪仐丅支都无法阻止人民的怒火.这种场景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V所需要做的不过是恪守他的诺言而已."(芬奇的这句台词其实也是句双关语,从芬奇的角度来说,"诺言"指的是V一年前所说的"明年的11月5日请跟我一起站到议会大厦的外面",而这句话另一重意思则是V将恪守他对克里蒂的"诺言".)
砰.
第一张骨牌倒下了,连锁反应开始了.由于骨牌由红黑亮色组成,所以从某个角度看起来,倒下的骨牌就像是流动的鲜血,而间断的镜头则是暴仐丅动与镇仐丅压,暗示着革仐命终究是要流血的.
之后,有意思的桥段来了.
V为了这最后的11月5日准备了许多年,一直到最后这一年里陡然发难.他可以不厌其烦的摆好每一块骨牌,完善计划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在他发动计划(推倒了骨牌)之后--最后一块骨牌没有倒下!
于是那块骨牌最后出现在了装满炸仐丅弹的列车里.立在操纵杆的旁边,静静的看着.
这最后一块骨牌,所代表的就是未来,V从这个没有倒下的骨牌上看到了--自己能推倒所有的骨牌,包括这个极仐丅权国家和它的统治者,但是未来并不是只需要破坏的,未来也不是他能够决定的:V所代表的只是过去,他的任务也只是摧毁过去,但建设未来就是别人的工作了.
一夜未眠的芬奇一个人等待着11月4日的早晨到来,当早上7点闹钟响起,芬奇看着日出的景象喃喃自语:"今晚是你的大日子,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准备好了吗?"这句话针对的对象是?
V.
与此同时,V正在他的卧室里冥想,音乐吸引着他走了出去,正如他保证的那样,"这里不再有上锁的门了",所以伊芙会出现在这里,她能够自由出入这里.同时她也恪守了11月5日之前再见一面的诺言.
"没有舞蹈的革仐命是不值得发动的革仐命."
镜头切转到苏特勒的脸,他第一次显得疲惫而恐惧,就像是一个快要垮掉的人.他喊出了一句无数独裁者,无数专制者共同运用过无数次的逻辑:"这个国家的安全,全系于完全彻底的服从!"
达斯克在考虑事后处理(如果V成功了会怎么样?),苏特勒自己做了回答,那就是不会有什么不同!(这就说明了V在一开始的那句话的正确性,即"那建筑是个象征,摧毁它的行为也是,人民给予了象征以力量,象征本身则是无意义的",议会大厦的炸毁与否并不是关键所在,关键是人民有没有觉醒并起来反抗.)除了他要让克里蒂为这次事件的负责(强迫他辞职)之外,他没有想到是克里蒂先下手为强.
另一边,在两人跳舞的时候,伊芙试图摘下V的面具,但是V阻止了她."这张面具之下有一张脸,但那不是我."
这句话也是一句双关语,它的第一层意思是V的脸已经在拉克希尔被严重烧伤,现在早就无法分辨原来的模样了;第二层意思更为深刻:V的脸长的怎样并不重要,他之所以为他,不是因为他的外貌,而是他的思想;同理,在屏幕前看这篇文章的你之所以为你,也不是因为你脸上的肌肉和骨骼与他人有所不同,而是因为你的思想与他人有所不同.
多米尼克此时正在送芬奇前往地铁入口,他向他的上司提到"我刚才经过议会大厦,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坦克,高炮和步兵,让人希望今晚不会有人去...可如果有人去了,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手无寸铁的人面对全副武装的人通常会发生的事."
请注意芬奇话中的"通常"二字,因为这一次事情不那么"通常"了.
V和伊芙进入了地铁线路,注意这里的细节,V提到"花了我10年的时间来清理铁轨,再铺上一点我自己的."他从10年前就开始摆下这最后一块骨牌了.
现在V把这块骨牌交给了伊芙,理由如前所述,V终于明白未来不应该由自己来决定,未来的决定权应该交给拥有未来的人,而他的选择是跳下铁轨,去摧毁过去."我该去见创造我的人了,去报答他所做的一切."
"事实是,你让我明白了我是错的,明白了扳下这个开关的决定不该由我来做...因为这个世界,我是其中一部分的世界,我帮助塑造的世界,将在今晚消亡...而明天,将是不同的世界,该由不同的人来塑造,这个决定应由他们来做."(再次注意一下细节,"应由他们来做",看看最后扳下开关的决定是谁做的?不只是伊芙一个人,芬奇也是做出这个决定的一份子.)
苏特勒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说登上了荧幕,而这次演说居然还是录播的!影片中最后一次出现了那两个家庭,敬老院和酒吧的场景,不过都已经空无一人:苏特勒在演说中再次试图以暴力和恐怖来恫吓人民,可惜人民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接着,苏特勒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我有一件东西给你,一件离别的礼物...为了你做过的事,你将会要做的事,和你所剩下的最后一件东西...再见,元首先生."
苏特勒哭哭啼啼的走完了他肮脏可鄙的一生,北方之火迎来了其黄昏时刻.
克里蒂和V进行了最后的摊牌.
"克里蒂先生,我们的唯一共同点是我们都要死了."
"你想怎么做,啊?你什么都没有...我们有枪."(枪代表暴力.)
"不,你们有的只是子丅弹和子丅弹打光前把我打倒的希望,因为不然的话...你们在重新装弹前就会全死光."
之后V被乱枪扫射而能坚持到杀死所有的对手,可以从几个角度解释:
首先,V在病毒试验后身体异于常人,德莉亚的日记中提到V因为病毒的变异作用,引发了"异乎寻常的运动作用和反应",从他严重烧伤后还能保持大超常人的格斗能力来看,他对伤害的承受能力显然比一般人强得多.
其次,V在身上装了防弹用的金属板,这多少抵消了一部分伤害.
而最重要的是,能让V坚持到最后的是他坚定的信念,即"暴力无法摧毁思想".他和克里蒂最后的对话正好诠释了这一点.
"你为什么就是不死!"
"这张面具之下不仅仅是肉体,这张面具之下是一种思想,克里蒂先生,而思想是不怕子丅弹的!"(个人认为这是整部影片最为经典的台词.)
V终于完成了摧毁过去的任务,他挣扎着回到伊芙的身边,"我苦苦追寻了二十年,只为了这一天,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除了复仇),直到遇见了你,一切都改变了...我发现我爱上了你,伊芙...我本来不再相信我还能爱(V前面提到过,他只剩下了仇恨)..."
V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死在了他所爱的人的怀抱里.
这时镜头转到地面上,军队面前出现了无数的"V".(用某个句式来说就是:一个V倒了下去,千千万万的V站起来.V完成了他作为"鲁迅"的使命,他的呐喊最终唤醒了人民.)
伊芙在V的尸体上摆满了斯嘉丽卡森,而列车开关的上方这时出现了那最后一块骨牌,前面已经解释了这块骨牌的意义.就在这时候,芬奇赶到了.
"这么说一切都结束了?"
"就快了."
芬奇终于放下了枪,随后镜头切换到地面上的军队那里,指挥官正在高喊"该死,放下武器,放下武器!"
人流越过了军队的封锁,阿克洛德将军喃喃的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脏话"JESUS MOTHER CHяIST!"(耶稣他妈的基督啊).
钟声响起."是时候了."
伊芙和芬奇一起做出了开动列车的决定.之后英国国会,这座巴力门之母,在爆炸与烟火中化为乌有,将这场革仐命变为胜利的狂欢,人们拉下了面具,观众发现其中有不少熟面孔,还有已经死去的人(对应伊芙所说的,"他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追求自仐由的生者和死者:V不就已经死了么?).
写在后面的话
这篇文章本来是在2009年4月看过这部影片之后就开始写的,但是中途由于大学里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导致一直没有写完,在写完之前也在贴吧里发过,但是结果却是被河蟹大神东一钳西一爪删的厉害.这一年多里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原本我总是希望把我的思想表达出来,因此不惜跟很多人争辩.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一切毫无意义,许多国人根本就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在整个文明世界都主张民仐丅主,思想和言仐丅论自由,反对独裁和专制的时候;我居然还需要跟很多人去争论专制和民仐丅主到底哪个更好?这个问题的答案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这篇文章不指望说服谁,更不是要将我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人的身上,这只是我自己作为一个观众,对这部电影的一点个人理解而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