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2369 |
魅 力 值:311 |
龙 币:4214 |
积 分:6367.3 |
注册日期:2004-06-07 |
|
|
|
中国城市的占海特问题
作者:薛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2-21 23:20 关注本报: 摘要: 楼盖得再高都会倒塌。占海特们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可能吗?历史已给了我们清晰的展示。
十五岁的非沪籍女孩儿占海特为了争取与沪籍孩子平等的教育权利,公开与沪籍人士“约辩”,场面火爆。其父占全喜则在上海人民广场与其他四五个非沪家庭进行“亲子活动”时被警方拘留。这一事件,把这位15岁的少女推上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这一事件的是非也许相当复杂。比如,有人提出占海特父母偷税漏税,有人称占海特的背后有推手,更有人根据现场的火爆场景,称占家有攻击性行为。可惜,至今有关部门没有公布占家的税务问题;从现场视频看,双方都有些推搡行为,但很难看出哪一方更有侵略性。不过,纠结于这些显然是跑题了。第一,占海特还是个未成年人,即使父母偷税漏税,也无任何理由要求她为之负责。第二,15岁的孩子,当然会受家庭的影响。现在城里的孩子18岁时办理出国留学,也往往是父母代劳。至少占海特还是亲自出场辩论的。她究竟懂多少、在多大程度上受大人的影响,最好的检测方式还是亲自和她辩论。回避和她辩论,制造出税务、推手等噪音,只能掩盖占海特所提出的真正问题。
占海特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民工拥入城市。这些人一度被称为“盲流”、“超生游击队”,被视为社会问题。然而,现在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后知之明”认识到: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奇迹的一个最大“比较优势”,就是充裕、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制造”之所以能打遍天下,主要在于大量民工的参与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这种低劳动力成本,当然和中国发展水平低直接相关,但另一重要原因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为地创造了城里人和乡下人两个阶层,使乡下人在市场上缺乏基本的讨价还价筹码。没有户籍,不仅民工在薪酬等方面期待偏低,且干了城里人不愿干的活儿。
如今,这些民工的孩子长大了。他们要么在大城市出生,要么自幼随父母进城。因为从小在大城市中长大、求学,他们的主观诉求和同龄的城市孩子已没有什么不同,不再像第一代民工那样能忍辱负重,更忍不下光天化日之下的不平等。占海特不过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她在上海上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却即将面临无法在上海参加中考的问题。她的约辩之所以触动了全国的神经,并非背后有什么炒作高手,而是她提出的问题远不仅存在于上海一地。我在北京的朋友,虽然在京工作十几年并升到颇高的职位,但达不到“引进人才”的标准,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孩子就无法参加“异地高考”。
占海特的问题不解决,就会成为中国发展的瓶颈。我们不妨简单地回顾一下世界史。现代义务教育,兴起于19世纪末。其时大量“民工”从农村拥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习惯于乡村生活的农民,突然来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城市,进入具有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工厂,一时难以适应,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问题。这些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写得绘声绘色。马克思所遗漏的,是各国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义务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都具有跟上现代社会的素质和潜力。良好的义务教育系统保证了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保持了这些国家长久的竞争力。
考察一下现代化的历史就会发现,几乎每个成功的国家,都在起步时期奠定了全民义务教育体制。义务教育的成败与国家的成败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同时,各国的义务教育体制无不以促进社会流动为目标,旨在鼓励人们摆脱旧式的宗族、领主、行会等旧时代的社会纽带,形成平等的“公民”认同。这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基石。没有这样的基石,楼盖得再高都会倒塌。占海特们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可能吗?历史已给了我们清晰的展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