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35142 |
魅 力 值:1235 |
龙 币:20631 |
积 分:20863.6 |
注册日期:2004-04-07 |
|
|
|
“四大”在华处境尴尬 统治地位将成历史
2012-12-27 17:45:36
中评社北京12月27日电/“引发这场诉讼的原因是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都无法控制的。”在获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称“SEC”)宣布对毕马威、德勤、安永及普华永道等四家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四大”)的中国成员所以及另一家跨国事务所在华分支机构提起诉讼后,一位“四大”中国成员所合伙人简短回应道。
环球企业家杂志报道,12月4日,SEC称,包括“四大”和德豪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5家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分所违反了美国证券法,未能配合SEC对9家中概股公司潜在不当行为的调查,并拒绝提供相应的审计文件。为此,他们将对上述5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在华机构提出起诉。
这则讯息立刻在资本市场上引发强烈反应: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随之出现集体性下跌,其中15家跌幅超过5%,部分中概股更创下了一年多来的新低。
一位曾给赴美上市中国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的“四大”内部人士则直言,“出现这一天,其实是早晚的事情。”自今年5月9日,SEC以同样理由起诉德勤华永以来,“四大”内部已经对SEC的“一网打尽”做好心理准备。
“但‘四大’无能为力,从SEC步步紧逼的举动来看,即便‘四大’寻求以支付罚金之类的方式寻求和解,SEC现阶段也不会接受。”前述‘四大’内部人士表示,“他们要的不是罚金,而是监管主导权。“四大”作为商业机构,实际成为了监管主权争议的牺牲品。”
根据2009年10月,由中国证监会、国家保密局和国家档案局联合指定的《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四大”作为证券服务机构,其在境内制作的包括大量审计底稿在内的全部工作底稿都必须存放在境内。未经主管机构批准,将这些底稿以任何形式传递至境外,都将构成犯罪行为。
但时至今日,囿于监管主权的纷争,中美两国的监管机构仍未能就美方监管部门查阅中国赴美上市企业审计底稿的问题达成一致。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四大”深陷于“交底稿违反中国法律、不交底稿则对抗美国监管机构”的纠结之中。
然而,一位同样曾参与赴美上市中国企业审计的前“四大”员工则称,而今面临司法困境的“四大”与其说是中美监管机构角力的“牺牲品”,倒不如说是为当初“利益通吃”付出代价。
“在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过程中,‘四大’的某些行为确实值得反思和检讨。在部分中概股项目上,大量境外审计师最后都选择退出,甚至离开‘四大’,就是不愿意牺牲自己的职业操守。但‘四大’还是希望借助中美监管制度间的灰色地带,既赚到钱,也不丢失自己的信誉和在美国市场上的执业资质,这本身就是危险的。”这位前“四大”员工表示。
无论“四大”是“牺牲品”还是“通吃者”,在跨国司法纠纷之外,他们还面临着另一些同样严峻的挑战:本土化转制的考验,转制后外界对“四大”审计质量的质疑,以及来自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咄咄逼人的追赶势头。这些挑战甚至要比SEC起诉带来的麻烦更为棘手。
投名状
虽然SEC至今未释放关于诉讼和解的讯号,但部分“四大”在华合伙人以及多数相关法律人士均认为,这场诉讼以和解收场的可能性非常大。“没有人能承担得起裁决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并且任何负面的裁决都有可能引发中国方面的报复。”一位不愿具名的在华外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
据法律界人士分析,由于“四大”中国成员所交出审计底稿换取SEC撤诉几无可能,如果诉讼直接裁决,则“四大”中国成员所极有可能面临被取消相关注册,而无权为在美上市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的严厉惩罚。
与此同时,由于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审计底稿必定会在国内完成,即便中国企业不选择“四大”,其他在美注册过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同样不可能在“不违反中国法律”的情况下,将审计底稿等文件转移出境以备SEC查询。由此导致的最终结果,极有可能是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审计机构,而无法完成审计报告,并因此退市。
美国另一监管机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下称“PCAOB”)的表态,令人们看到了SEC与“四大”最终和解的曙光。12月5日,负责与中国监管机构进行合作谈判的PCAOB委员路易斯.弗格森突然向外界宣布,PCAOB已于此前一周向中国监管部门提出一份谅解备忘录草案,在此草案基础上,双方有可能就联合监管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取得突破。
由于成立于2002年的PCAOB,是隶属于SEC并由SEC直接监督的非营利机构,专司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因此,尽管PCAOB同时强调,该机构与SEC的执法是相互独立的,但弗格森委员的表态,也使得SEC对“四大”的起诉,变得微妙起来。
“不排除是唱双簧,或者SEC觉得有必要缓和一下对立和紧张的情绪。”一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人认为,双方监管机构合作的意愿都比较强烈,达成一个初步协议,解除“四大”及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法律风险,并非难事。
即便如此,多位“四大”内部人士仍旧担心的是,SEC强硬的态度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双方监管主权博弈,将会令“四大”多年来获取国内监管机构信任的努力毁于一旦。
“在中国市场上,你需要理解监管机构对外资审计机构本能的疑虑,他们不希望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商业秘密,被外资机构所掌握。为此,‘四大’多年来一直严格恪守中国的各项监管法规,以获得监管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信任。”一位“四大”内部人士将“四大”拒交审计底稿的行为,形容为向中国监管机构纳上的“投名状”。而这也是“四大”至今未向SEC做出实质让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无论中国监管机构最终能否与SEC达成妥协,“四大”在中国监管机构以及国有企业中所获得的信任,都可能被严重削弱。“如果双方对抗到底,SEC剥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权利,那么中国监管机构会更加重视审计信息的安全性,进而加大扶持本土事务所。”前述“四大”内部人士表示。
一位“四大”审计项目经理则表示,在出现监管争端前,“财政部就公开表态,境外上市企业,金融、能源、通信、军工企业以及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骨干国企应当优先选择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但问题是本土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在海外市场认可度不高。“如果中国监管机构同意美方查阅审计底稿,那么作为交换条件,美方势必会将强对中国本土所的认可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更倾向本土所,也是理所当然的。”
兼并潮
伴随着原有中外资合作合同的到期,2012年以来“四大”中的毕马威与安永相继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要求,完成了“本土化”转制,从而成为了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的“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务所。而德勤与普华永道在随后几年也将相继启动“本土化”转制的进程。
尽管“四大”早已声明,“本土化”转制不会影响“四大”的业务质量以及为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活动提供服务,但外界对此的质疑之声却并未平息,甚至在“本土化”转制开始前,部分大型企业即已经对“四大”的审计及咨询服务质量提出质疑。
一家央企的海外业务在国内上市,找了一家“四大”以及一家本土所来做审计。在合并2010年报表的时候,“四大”的人不会合并,结果是本土所的审计人员做了合并。
“当时我们部门的负责人就把‘四大’的人撵走了,并要求换人。”上述央企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等到2012年那家“四大”派人过来时,发现就是原来那家本土所的审计人员,并且在本土所里业务能力一般的他,被挖过去后,成为那家“四大”所里的业务骨干。
“我们这几年招的应届生因为学校门槛限制,出身都不错,但说实话,实际业务能力不一定比本土所招的二三本学生强。这个是国内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导致的。”一位“四大”项目经理表示。
除了人才困境之外,宏观层面本土所借助兼并实现的规模倍增,同样对“四大”的统治地位形成直接威胁。
在过去数年中,以立信、信永中和为代表的本土顶尖会计师事务所均通过兼并中小事务所,迅速实现了规模上的增长,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更在兼并的同时,加入跨国事务所德豪的网络,借力拓展中国企业海外业务审计市场。然而在本土所的兼并大潮中,“四大”却成为了彻底的旁观者。
而今,虽然毕马威与安永已经先后完成“本土化”转制,但其介入国内事务所并购的可能性并不大。在本土所并购浪潮仍在持续的情况下,“四大”在规模上的优势,亦可能被迅速终结。
“立信2011年收入较2010年涨了80%,天健、信永中和涨幅是40%,中瑞也有近30%,相比之下,‘四大’涨幅最高的德勤是12%,毕马威、安永都是10%以下,普华更是降了。”前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人士表示,此消彼长之下,一旦本土所的“强强联合”得以实现,“四大”的统治性地位也将成为历史。
一家本土事务所资深合伙人也强调,在兼并之外,本土事务所业务上的拓展能力同样惊人,对于咨询等新兴业务的开展,成效明显。
“五六年前,排名前五的本土所,收入加起来可能就比‘四大’中的一家多一点,但现在立信、中瑞这些本土所和毕马威、安永的差距都大为缩小。或许三年后,国内收入前四的事务所中就会出现本土所。”一位本土事务所负责人表示,“当然,这也是我们关注‘四大’诉讼的原因之一。‘四大’对中国企业海外财务服务的垄断,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也被打破,所以目前的诉讼如能顺利解决,对顶尖的本土所也是好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