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20294 |
魅 力 值:3279 |
龙 币:7073 |
积 分:11879 |
注册日期:2006-06-09 |
|
|
|
关于做好事让不让别人知道,我个人的经历
我从1999年开始,就陆续做一些西部的捐赠活动,大概做了四五年后总结,发现效果不大,数量少,参与的人也不多,也就是周围的同学,同事,朋友,邻居们。当时我想,尽力而为,问心无愧。但是到了2006年,我接触了一些国外的NGO,他们告诉我,一个人闷头做,上不了规模,帮不了多少人。说是尽力而为,其实是没有尽力,用自己的行动应该去感染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对参与者,也是个帮助。我们真正帮助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贫困,更是精神的贫困者。一个人做,影响力是不够的,要想更多的人参与,就要采取方式和方法。于是,我重新思考,重新定位。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大义,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事情。春秋时期的鲁国有这样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中遇见有鲁国有沦为奴隶的,可以垫钱把这个奴隶赎出来,回国后再到鲁国的国库去报销。据说孔子的一位弟子有一次在国外遇见了一个已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于是花钱把他赎出来,但孔子的这位弟子事后并不到国库去报帐,以显示自己追求“义”的决心与真诚。孔子知道此事后,严历地训斥了这个 学生,理由是:你的这种行为将阻碍更多的已论为奴隶的鲁国人被解放出来。这是因为,你品格高尚,自己掏钱救人,受到社会的赞扬,但今后,当别人在国外再遇见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时,他就会想:垫不垫钱去赎人?如果垫钱赎出了人,回国后去不去报帐?不去报帐,岂不是白 白丢掉一大笔钱?如果去报帐,岂不是在行为上会遭旁人讥笑,显得自己的品格不高?于是就会装作没有看见有鲁国人沦为奴隶,这岂不是阻碍了对至今仍沦为奴隶的鲁国有的解救?
后来,我创办了公益学学科,并参加了一些公益条例立法的讨论,作为一名探索者和实践者,我不能仅仅想着自己怎么样,自己有什么委屈,应该站在一个行业的角度上进行反思和思考。如何推进平民慈善,如何促进一项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也是一个人成长所需要的。
从2006年开始,我组织的公益活动,从以前几百人几千人参加,一年捐赠几千件衣服,几百个学生,到了2012年,我们一下子猛增到年募捐棉衣60多万件,参加的志愿者达几万人。西部受助人口到了16万人次。十几个公益组织共同参与主办,北京40多个社区,100多所大学都参加的捐赠和志愿服务。不能不说是个进步。
中国的慈善事业刚起步,很多组织做得都不好,尤其是一些大型机构,公信力做得很不好,影响了人们参与公益的热情,也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希望力所能及的去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个捐助者,都成为一个参与者,自己来创建一个公益品牌,做好了是大家一起做的,做不好,也是大家一起做的,做好做坏,每一个人都参加了,都有分享成功的权力和承担失败的责任。感觉这样起码会好一些吧,自己总是要相信自己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