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清舞
清舞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清舞个人资料   给清舞发悄悄话   将清舞加入好友   搜索清舞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清舞发送电子邮件      

孔子会如何对待随迁子女
我近年来帮助随迁子女呼吁在就读地高考和录取的权利,据说招来不少京籍家长在网上骂我“背叛”了北京人的利益。有记者问我,“你也是北京人,为什么提出的主张对北京人不利?”我回答她,以户口为标准,我确实是“北京人”,应该对北京忠诚,但我首先是中国人,首先要对中国忠诚。同为一国人,你歧视我、我歧视你,这算什么事儿?如果北京人的利益是正当的,有需要的话我当然会帮助争取,但是不正当的利益不能要,就和偷来的东西不能要一样,否则看上去对自己一时有利,其实最终是害了自己。

  至少儒家是这么看的。如果我们问问中国第一位大教育家——孔子,他会怎么看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呢?对他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而今日居然成为一个困扰中华民族的问题,他会感到匪夷所思,因为远在两千多年之前,他就提出“有教无类”的伟大思想。只是因为父母的户籍不在当地,就不收人家的孩子上学,甚至不能在当地参加考试,这是什么道理?作为教育家,他的目的很单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即便他老人家的私塾声誉日隆,报考人数剧增,也自然是谁都可以来考,试卷统一、择优录取,和爹妈的户口有什么关系?
  当然,我们未必都有孔子那样的博大胸怀,但是作为一种大气的传统,儒家至少教导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大公无私、舍己利人,而只是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基本利益,不贪不义之财、不谋不义之利。儒家是反对争利的,但是如果不得不争的话,也要像君子那样遵守规则。当然,规则首先要公平。如果你和别人竞赛百米,自己在起跑线上已领先别人五十米,最后赢得比赛又有什么光彩?儒家对这种偷来的“胜利”自然是十分不屑的,觉得太丢自己面子了,仿佛自己技不如人才需要规则上的“特别照顾”。人人都有尊严,不公正的竞争规则不仅损害了败者的权利,也让胜者颜面扫地。胜者看起来得利了,实际上却亲手用不正当手段贬损了自己的内在尊严,就和盗窃把自己降格为小偷一样。

  目前的大学招生考试就是这样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京沪等教育发达省市的考生在起跑线上就已领先其它地区一大截。这还不说,对于邻居家的孩子,即便平日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可是到了高考的时候,就因为他们父母的户籍不在本地,硬是让他们回老家考试。如此不义,情何以堪?又有何颜面面对倡导“有教无类”的祖先?每年高考都是近千万青年参与的白热化竞逐,但竞争规则却是明显不公平的。京籍学生即便在这样的竞赛中取胜,进了北大清华,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北京的家长也许会说,是他们对北京的贡献让他们的孩子获得考试和录取上的优先权,但是长年在京工作的外来人员难道没有对北京作出贡献吗?更不用说,北大是中国而不是北京的北大,不能因为它在北京就特别照顾北京的孩子。
  前不久,有人送北大“北京人大学”的牌匾,不仅被拒收,而且被拘留了。这种做法也是十分不大气的。大气的做法是把牌匾收下来,像我们祖先那样反躬自省,有错即改。北大固然不纯粹是“北京人大学”,但是录取过程中特别照顾京籍考生则有数据为证,不可否认。事实上,我不仅主张北大应该率先取消大学招生的地域歧视,而且还建议废除大学行政化以及北大在此体制下享受的特权。这样,是不是又有人要指责我“出卖”北大的利益呢?我认为,自己如此主张的动机和效果都恰好相反。取消特权、公平竞争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大学教育的整体格局,而且对北大自己也好。真正的品牌从来是在自由竞争中产生的,特权保护只能造就“八旗子弟”,如何能创造北大自己一直要追求的“世界一流”?

  事实上,我们的不大气不仅让自己成为不义之人,而且也让我们每个人都为这种不义付出了沉重代价。教育部长袁贵仁坦承,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但是改革三十多年,为什么中国人的物质资源极大丰富,惟独教育资源还是一如既往地稀缺呢?归根结底,中国的经济增长源自于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而教育停滞不前则是因为我们仍然以计划模式管制教育。在这种管制模式维持的三六九等之下,清华北大永远是其它大学无法望其项背的“龙头老大”,仅在招生过程已占尽先机。民办吉利大学则永远只能吃些残羹剩肴,以至不得不在北京火车站做招生广告;只要教育行政化管制不变,它们永远无法成为受考生青睐的名牌大学。歧视性的教育管制模式扼杀了中国教育资源的增长力,使我们的孩子永远只能“千军万马”争夺雷打不动的那几所获得册封的“顶尖大学”。和山东、河南的考生相比,北京考生的压力也许小一些,但是他们的日子难道就好过吗?通过自以为得利的歧视,我们极不明智地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生存狭缝中。
  我相信北京的学生是大气的,是不屑任何特殊“照顾”或“保护”的。一旦他们知道现行招生与考试制度的不义,他们不会留恋这个制度赋予他们的特权;他们会选择和全国各地的同学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按公平的招生和考试规则平等竞争。其实,即使以目前极其有限的教育资源,各地大学对京沪学生的大门仍然是敞开的。北京青年不要总是蜗居于一隅,有志者要放眼天下。整个中国都是属于你们的。只有中国变得更好,北京才能延续自己的繁荣。一个有活力的中国必须是公平竞争、人才流动的国家。北京考生可以走出去,外地考生也可以走进来,至少不能排斥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
2013-01-15 15:04:2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5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