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2569 |
魅 力 值:620 |
龙 币:6046 |
积 分:3151.4 |
注册日期:2006-07-19 |
|
|
|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交通排堵保畅第十阶段(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京政办发[2013]1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北京市交通排堵保畅第十阶段(2013年)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3月11日
北京市交通排堵保畅第十阶段(2013年)工作方案
自2004年以来,本市开展了九个阶段缓解交通拥堵工作,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大幅增长,交通科技创新取得较大突破,交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但是,随着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缓解交通拥堵工作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为推进新一轮“排堵保畅”工程的实施,进一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推进首都交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扬“北京精神”,统筹城乡,标本兼治,坚持公交优先和需求管理双管齐下,以构建快速公交通勤系统为突破口,以停车管理和设施挖潜为抓手,以严格执法为保障,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打造一个网络、实施“三大工程”,即:打造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实施排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畅通和提高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三大工程”。
力争中心城区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0左右,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6%,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路网管控能力,确保交通安全顺畅。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打造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
打造由“轨道交通+公交快线”构成的600公里以上的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地面公交快线网络形成“四专用、三放射、两环、一横”的格局。
1、实现14号线西段、8号线二期南段、10号线二期剩余区段、昌平线与8号线联络线22.8公里轨道交通新线开通试运营。进一步研究优化既有轨道线路与新开轨道线路运营组织、运力匹配和换乘衔接,使轨道线路间换乘更为便捷,逐步推进轨道交通与周边客流集中场所的通道建设,实现大客流地下快速疏散。
2、打造“四专用、三放射、两环、一横”的公交快线网络:完善设施条件,提高四条大容量快速公交专用线路通行能力;借鉴京通快速路模式,建设京开高速、京藏高速放射线公交通勤走廊;根据道路、客流等条件分段施划公交专用道,推进三环路、四环路快速公交环线建设;依托公交专用道和大容量公交车辆,建成长安街快速通勤线路。
3、提升公共交通设施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舒适性;加快公交枢纽、公交换乘场站及公交港湾建设,建设完成公交场站5个、改造公交场站20个;明确开通、调整公交线路标准和道路、场站、车型、客流等支撑条件,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路80条以上。
4、在四环路外轨道交通站点和放射线公交专用道远端力争建成1万个车位以上的驻车换乘停车设施,吸引小客车在中心城外围换乘。
(二)排解交通拥堵工程。
5、继续推动城市功能布局的优化调整,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配置。同时,在中心城外规划建设大型商业设施,推动四环路以内大型批发商业市场外迁。研究制定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加密方案,加快规划市郊铁路网。
6、制定代征代建道路、公交场站移交方案,建立代征代建的交通设施台账,逐一确定清理腾退的责任和时限。完成未清理移交代征代建交通设施总量50%的移交工作。
7、力争实现京新高速、京昆高速、梅市口西延、京周公路新线、大灰厂东路、广渠路二期、京良路、万寿路南延、马家堡西路南延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
8、建设一批区域“排堵保畅”综合示范街区。打造地安门内大街、鼓楼大街及景山周边道路公交、自行车、步行样板街;建设微循环畅通、停车有序、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连续的综合性“排堵保畅”示范街区12处。
9、完成30项市级疏堵工程项目建设,建设、畅通城市次干路、支路微循环系统100公里以上,完成120项区级疏堵工程项目建设。
10、在地铁、公交场站、商业设施、居住区等周边建设不少于480处自行车停车场,落实技防、物防、人防等措施,落实安全责任。
(三)保障交通畅通工程。
11、进一步完善、实施机动车区域限行、黄标车禁止在六环路(含六环路)以内道路行驶等措施。研究完善小客车调控政策,进一步控制小客车过快增长,加大错时上下班调控力度。
12、创新交通秩序管理措施。强化高峰勤务机制,加强重点时段交通维护疏导和交通信息预测预报。全面摸排交通堵点、乱点,制定一对一疏导方案,提高应对中心城区大面积严重拥堵的处置能力。
13、加强对机动车违章停车、违反区域限行、占用公交专用道等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强对非机动车闯灯越线、逆行和行人违反交通信号灯等行为的治理力度。
14、建设1700处智能交通信号灯,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提高重要路口和节点通行效率。在长安街等道路设置20处以上地面公交路口专用导向车道。
15、完善和创新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在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和常发拥堵路段增加施划一批公交专用道;研究制定机场大巴、校车、班车使用公交专用道的实施办法。
(四)提高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工程。
16、坚持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两手抓,制定实施中心城停车
设施建设与管理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停车立法。挖掘潜力,在城六区新建4万个居住区停车位;新增2万个错时停车位;在居住区周边施划1万个夜间临时占道停车位。
17、推动“一位一编号”的停车管理动态数据库建设,初步构建城六区居住区停车网格化管理框架。创新停车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在城六区推广居住区停车自治管理模式,下放社区、支路、胡同的停车收费和秩序管理等职能,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
18、严格停车秩序执法,强化属地管理,成立属地联合执法队伍,选择重点网格实施区域停车秩序规范管理试点,建成一批停车示范街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落实停车秩序管理职责。
19、大力推广电话叫车、网络订车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预约专营服务车队,推行4小时预约承诺机制,提高预约叫车量和叫车成功率。加强调度管理,在客流密集点规划增设一批出租汽车调度站和扬招点。完善与出租汽车定位相适应的租价体系和与出车率相挂钩的激励方案。完善机场、火车站常态运输和应急保障机制,加快组建出租汽车保点运输车队。研究制定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
20、加大交通枢纽场站周边“黑车”打击力度,治理拒载、议价等严重违法行为。加强联合执法,加大对非法摩的和“黑车”整治力度,专项治理道路遗撒、摊商占路及私挖占路等违法违规行为。
21、强化商业设施、旅游景点、文体场所周边道路精细化管理,制定完善交通疏导预案和临时车位增加预案,最大程度降低打折促销、旅游集散、大型文体活动对交通的影响。
22、完善综合交通监测调度指挥体系。推进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城六区分中心,实现与民航、铁路的协调联动。推进“排堵保畅”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升级交通指数发布系统。
23、实现公交车辆GPS(全球定位系统)装备全覆盖,积极推进公交动态运行监测和乘客动态出行信息服务,推广使用公交电子站牌。建设公交车进出站预报服务系统。
24、提高应对极端天气、重大交通事故及交通流量变化异常等突发事件的设施保障能力,组织落实城市道路、桥梁应急处突工作。
25、加大绿色出行宣传力度。继续开展每月11日“排队日”、每月22日“让座日”以及“畅通北京绿色出行月”等宣传活动,制作系列文明绿色出行公益宣传短片,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市民文明绿色出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快工作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各责任单位要按照“排堵保畅”工作方案的责任分工,加快推进有关项目立项、规划、投资、拆迁和施工等各环节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期完成。
(二)落实属地责任,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城六区、通州区、昌平区、大兴区等区政府要分别制定并组织实施区域年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区属有关部门,明确街道(乡镇)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将交通“排堵保畅”第十阶段(2013年)工作纳入市、区两级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督查和行政效能监察内容。市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推进小组要对各部门、各区县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予以通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