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
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5122
魅 力 值:122
龙    币:7908
积    分:8482.2
注册日期:2010-05-11
 
  查看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个人资料   给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发悄悄话   将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加入好友   搜索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发送电子邮件      

人民为何联系不到人大代表? 公开人大代表联系方式应成制度要求!
日前,媒体调查31个省市区人大官网发现,全国尚无一个公开了人大代表的手机联系方式,很多省份的人大官网互动板块欠缺,或活跃度低,“有名无实”现象较为普遍。调查显示,很多地方人大代表仍然以调研、视察、走访等集体式的履职方式为主,民众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直接找人大代表并得到回应的方式并不畅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制度确定了全国人大在政治框架中的至高地位,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履职过程中倾听、反映底层诉求与建议,既是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也是普通民众对他们的期待。无论是顶层的制度设置,还是人大代表个人的作为,都须以推动和实现此目标为己任。在通讯尚不发达的时期,多采取调研、视察、走访等履职方式,显然有其现实考虑,时代在变化,在这个通讯越来越便捷,沟通方式日渐多样化的时代,人大代表若要尽心履职,务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项调查显示,75.9%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工作、居住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各地人大常委会未重视这种“点对点”的沟通方式,另外更重要的或在于,当前人大代表公布联系方式还未成为制度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要“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意见”,但对于“听取意见”行为并无具体的程序要求。一定程度上说,人大代表与民众的互动,多取决于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以及人大代表个人的作为,人大代表与民众直接对话则缺乏制度鼓励。

在制度渠道沟通不畅的情况下,普通民众与人大代表的交流,就只能依赖后者的积极作为。近年来,有的人大代表积极向民众提供个人联系方式,如律师迟夙生从199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就开始在多个场合公开自己的办公地点、邮箱和电话。受惠于这种开放的沟通姿态,其履职备受媒体关注,所提的议案也一再成为舆论焦点。然而,这种带着浓厚“出头鸟”意味的积极作为,毕竟未能成为普遍现象,其开风气之先往往给人以高调的印象,当事人也难免因此承受压力。民间对他们政治命运的关注往往也超过其他“代言人”,甚至他们落选也因此受到过度解读。就此不难看出,靠责任感主动实现“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显然难以持续。一种可行的路径或应是从个人的自觉行为向制度化的要求转变。

这正代表了多数普通民众的呼声。在另外一项5097人参与的题为“你期待代表委员主动公开联系方式吗”的调查中,结果显示,91.2%的人希望全国人大代表公布联系方式能成为制度化规定。事实上,这样的民众意愿不仅表现为抽象的数据,即使在人大代表“潜水”的今天,我们仍然看到,民众通过各地方人大网站中有限的互动板块,向人大代表反映诉求,而全国“两会”期间,无论是普通网友还是社会知名人士,都在网络上发出“寻找人大代表”的呼吁。越来越多的民众试图通过制度渠道表达意见,这是当下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尽管有人大代表担心因为公开联系方式而受到骚扰,但考虑到现有的制度设置中,此群体被赋予重任,是重要的沟通桥梁,他们从幕后走向台前理应受到制度鼓励。

必须指出的是,强调公开人大代表联系方式,促成其与民众“点对点”的沟通,不仅着眼于社会通讯环境改变的现实,还出于“工具理性”的考虑。诸如调研、视察、走访等集体式的履职方式,尽管在过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容回避的是,这种履职方式具有浓厚的仪式感,且难以做到常态化,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十八大报告提及“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强化沟通,并诉诸制度化努力,恰如有学者所言,“当前法律中‘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规定更多是一种‘政治性的宣誓’,而不是法律制度的设计。”人大代表在今日中国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应有之作用,迫切需要制度指引。

--
该用户签名已经被关闭
2013-04-12 10:56:2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9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