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34104 |
魅 力 值:378 |
龙 币:15016 |
积 分:18335.4 |
注册日期:2010-03-04 |
|
|
|
讲讲我家的故事
小时候没有人专门给我讲我们家以前的事情,只是偶尔从大人的谈话或村里的老人那里了解到一点零星的信息!后来大伯在甘肃教书退休之后回到我们县城定居,那年我去县城参加高考住在大伯家里,偶尔谈起来之后就缠着他给我讲了大半天。
我家可能是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起家的,似乎我爷爷的爷爷是个小货郎,走街串巷做点小生意,就像《白鹿原》里的白家起家一样,真正地是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慢慢积攒起来,然后找机会置点儿地。
到我太爷爷那一辈似乎有个医生,在方圆一带还比较出名,村里有个中年人给我说过,他小时候见过当时门楼上挂的“悬壶济世”类的大匾;我有个本家伯伯是乡村医生,他的母亲我小时候叫“八婆”,可能在我爷爷那辈排老八(和我爷爷算是堂兄弟);
我爷爷亲兄弟三个,典型地普通富裕农民家庭,大概有七八十亩地,我大伯说当时没有化肥,地产量不高,那么些地也就是够一大家人的开销,再就是接济一下穷亲戚而已,耕作也是以自己全家人为主,农忙的时候会有一些亲戚来帮忙,肯定是没有雇过长工(划成分的时候,是否雇过长工是很重要的一点)。
我小时候一个老姑(不是亲姑)经常来我家,她经常说我们家那会的园子怎样怎样,祠堂怎样怎样等,并说我们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几家有祠堂的。当时我大爷当家,我爷爷帮衬,送我三爷去读书,这也是传统的农民家庭慢慢起家之后标准的模式。我当时读书的凤翔师范,有西北的黄浦军校之称(黄浦7分校),只可惜他还没毕业就生急病去世了!老姑说三爷当时刚结婚不久,可能是周末吧,下午从学校回来还下地帮干了会活,然后把牲口圈好,吃完晚饭之后,一会儿功夫就没了,也没留下个子嗣。
关于我家被土匪抢的事,村里许多人给我讲过!当时乱世,周边的土匪很多,我们村当时据说也有好几个人在外边悄悄干这行。据说半夜里土匪举着火把过来砸门,我当家的大爷翻后墙跑出去找人,我爷爷被抓住,脚脖子上套上绳子倒吊在树上,上身的衣服被剥掉,用点着火的扫帚在身上抽打,逼问钱藏在哪儿,后来我爷爷被打得受不了了,把仅有的一老碗鸦片交了出来,被土匪抢走了。我曾很好奇,为什么积攒的家底不是银子,而是鸦片,据说那会儿的关中,鸦片和银元一样,属于硬通货,不会贬值,也不会变质,而且容易分割。关于关中平原种鸦片,《白鹿原》里讲过很多。关于这次遭劫,我大伯说怀疑本家族近支的人勾结外人搞得鬼,我问为什么,我大伯说除了其它一些疑点外,当时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家要是败落了,到要卖地的地步的时候,那个地要优先卖给本家的人。
解放后我们家被划作富农。我相信秦晖教授所说,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集中度并不高,当时的关中平原是以自耕农为主的,我们村好像就没有地主,附近村好像也很少有。富农成分自然是不好,但是好像也没听说挨过多少整,并且我们家似乎在村子里的人缘也不差。我们村的党支书,正宗的贫下中农,从解放后一直干到前些年,几乎把我们村统治了半个世纪,我爸说那位村支书他父亲解放前曾在我家地里偷啥庄稼被我爷爷看到说了几句,和我家结了点小仇,所以后来有时候会给我家穿小鞋,但也从没有什么明目张胆的报复。可能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吧,当时吃大食堂,队里领导带着民兵队查缴私藏的粮食,那位民兵队长爬梯子上到我家楼上,已经发现了柴草堆里的粮食,却用脚乱踢了两脚说没有,然后就下来了。那个人现在还在世,我们堂兄弟们回去了遇见都很客气。
就村子里比较,有些事情很典型。解放后翻身当家作主的一些人,在村里当了干部之后,多吃多占,飞扬跋扈,公社化时当队长的那家人,据说把大食堂里的油啦面啦之类的,明目张胆的往家里拿,那家人最后挺惨,四个儿子,三儿子和小儿子都坐过监,大儿子二儿子在外边当工人,前几年二儿子媳妇生病去世了,大儿子带着人往回运尸体,结果路上出车祸去世了!他家二儿子很少回来我不了解,大儿子人很不错,唉,可惜了!就那个做了我们村半个世纪村支书的那家人,也不知道贪污了村里多少钱,反正分地之后大家各过各的光景,村里那笔糊涂帐也没人管,总之我是觉得那家人人品很差。
我们家由于成分不好,在村子里边一直比较低调,内敛,我初中时到一个同学家玩,那同学的父亲对我们家族赞誉有加,给我从我大伯开始到我那些堂兄堂姐,数了近十个“教书先生“,早些年农村人都上中专,我那些堂兄考上中专的就比较多,后来考了几个大学生,那年我和我一个堂哥一起考上大学后,村子里的舆论很有意思,有的人比较羡慕,说:“你看人家不一样就是不一样,风水好了压都压不住”;也有人说风凉话,当时刚刚开始大学并轨,有人说:“花那么多的学费,上出来国家又不管分配,还得自己找工作,上个大学顶个屁用”;那年正好播的电视剧是一个老头卖豆腐,供儿子在城里上学,后来那儿子在城里找个媳妇后不认他乡下的老爹了!有人拿这个背地里说我爸,我爸后来给我转述,真是笑死我了!
每年回去后,父母总是一个劲的叮嘱我,在村子里见人要客气,勤打招呼,勤发烟,我还可以,以前在家的时候,村子里的红白事这些互助的事情就参与的比较多,在村子里也算比较熟络,对村子里的乡亲也是比较有感情的。 (此文由五丈秋风在2013-04-16 02:13:08编辑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五丈秋风》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