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呆呆虫
呆呆虫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5496
魅 力 值:1704
龙    币:22386
积    分:41766.2
注册日期:2007-07-20
 
  查看呆呆虫个人资料   给呆呆虫发悄悄话   将呆呆虫加入好友   搜索呆呆虫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呆呆虫发送电子邮件      

从另外一个角度谈PX项目和社会舆论
时常被绑架的舆论

  近些年来随着公民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参政议政的欲望也更加强烈,同时网络等通讯工具的兴起,使得出现很多与政治或者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群众再一次展示自己强大的力量,那就是舆论的力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由此可见舆论与民意的强大。然而换个角度观之舆论时常被误导,被绑架。被绑架的舆论接下来舆论又会进行绑架,这样往往结果并不理想,甚至不堪设想。舆论被绑架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挑拨。
二普通公民政治素养和科学素养还不够高。
  舆论的绑架,群众学生盲目的固执或反对现如今是不一而足,远到乌克兰的国乱,一群高呼着自由正义的街头政治家的上台,国民集体闹革命,以及被人笑掉大牙的脸书政治。近有台湾学生爆发的占领立法院活动。这些所谓的民意,往往是诸多的暗示以及个别人的挑唆,还有老百姓自己的想象出现的,谣言和轻信使得大家激情被点燃,舆论由此便被绑架。
我们以最近发生的广东茂名PX事件为例
  事件简要经过:2012年10月,茂名芳烃(PX)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由茂名市政府与茂名石化公司采取合资方式共同建设。2014年3月30日晚,一些群众在茂名市区在市委门前大草坪聚集,以表达对拟建芳烃(PX)项目的关切,但现场有小部分闹事者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借机肆意破坏市区的公共设施。
  反PX的示威游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从2007年起,厦门、宁波、大连、彭州、青岛、昆明等地都爆发了反PX抗议,原计划上马的PX项目都无一例外夭折。而作为基础化工产品,PX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之中。全球生产的3000多万吨PX,绝大部分都成为聚酯纤维的原料。大量的聚酯纤维被加工成服装,不仅满足全球60多亿人口的穿衣,还解决了自然纤维与粮食争地的问题,为我国节约近2亿亩耕地。[1]
  PX不仅与人们的衣着有关,它也是可以直接入口之物,比如药物胶囊,PX就是原料之一。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PX不算危险化学品。对二甲苯为低毒化合物,毒性略低于乙醇。
  据了解,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PX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32%,2009年国内PX产量为480万吨,消费量为817万吨,2010年消费量就已超过900万吨,PX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导致每年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PX,进口的数量占据了中国市场PX使用量的四成,由于国内PX产量不足,我国被迫接受日韩等国企业在PX上的高价。
  很明显现今对于PX我国可以说是迫切的需要新建工厂提高自身产量,然而屡屡夭折使得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茂名PX事件结果也是政府表态得到群众支持才会上马PX项目。然而反观此次事件可以看到民意舆论的偏颇。在3.30示威之前,就有一些当地活跃的网友与政府进行交流,然而效果不佳。后3.30便爆发了示威活动,场面后来失控发生暴力事件。毫无疑问这次示威是一个严重违法的示威,最终也以刑拘24人收尾。
  对于一些事情,群众往往是不明真相的,对于PX往往是认为PX会严重致癌,是剧毒化学物,具体原因是复杂的,但“化学物质”在群众眼里都是剧毒物的意识几乎是根深蒂固,这就体现出了科学素养的不过关,加上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忽悠,而且从07年就有的厦门抗议事件以及政府科普工作的不到位,使得人们更加坚信px的毒性。并且现如今民权意识越来越强,群众想要维护自己的民主的利益,而找不到突破口。所以少数人的煽动便点燃了民众的火药桶,可以说PX成为了其中的牺牲品,同时示威游行发生的暴力事件,简直就是一种情绪宣泄,由此公民政治素养的缺失也一目了然。
  在2014年3月30日,广东茂名街头反PX游行群情激奋。同一时间,百度百科上也上演了一场PX词条的“上甘岭争夺战”,以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为主的学院派,昼夜捍卫PX“低毒”属性长达120小时。至今为止的5天内,词条被反复修改多达28次。在“战斗”最激烈的4月2日晚,词条每过半小时就会被刷新一次。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PX的理性与认真。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有些人有意将PX妖魔化,对于并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群众进行误导,他们绑架了民意。我们科技大学的校友方舟子就指出厦门大学的赵院士是其中不学无术的始作俑者。
  民意的绑架往往起源于“公知”这一类人,比如PX事件中那些“活跃”的网友便可以称作小公知,他们在网上好似自由与正义的化身,给政府给予严厉的制裁和抨击。下面我们来谈谈“公知”。
  公知原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冠以公知之名传播的价值观体系,其核心是以民粹思维为主导的底层思维模式,主张社会公平正义,诉求民主平权。但当下中国公知进入公众视野以来,时常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在网络影响力颇大。
  公知的出现实际上是与科技文化交流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新媒体的兴起之后才出现所谓的公知。正是网络各种社交网站出现,外国的FACEBOOK国内的微博,使得各种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能够与民众进行交流,网络大V发表自己的看法,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会有越来越多的粉丝,由此就构成了一股强大的传媒力量。微博等已经摆脱的政府的监管,其表达的想法往往与充当喉舌的新闻和电视媒体大相径庭,因此非常受人偏爱。
  必须承认公知的出现,这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他代表了大家对民主和自由的体现,丰富了大家的想法,使得信息不在单一的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其力量毫不夸张地说比联播几十年的新闻联播强大得多。因为报纸电视等旧媒体大家已经厌倦,对于国泰民安已经毫无兴趣,尤为突出的是前一阵子很火的:你幸福吗?。更是让人觉得可笑之极。于是一些网络大V应运而生,同时各个影视明星主持人,很多学术圈的人也步入公知之列。
  但是这种现象在显示其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极大地弊端:看似公知十分权威,实则缺乏专业知识,而且一些所谓公知的无脑喷,使得公知这一次迅速贬值,在当今也时常骂声一片。其中名声最臭的便是薛蛮子,聚众淫乱着实给自己抽了一个大嘴巴子。让人甚至觉得网络大V便是网络大谣。同时还有人冒充各种名人,发布并不负责的言论。虽然微博是实名,但对于非实名的一些社交网络上,则又是一番景象。号称同时上线2亿人的QQ其中各种假借白岩松,方舟子等名人的文章充斥其中,其内容往往是负面的,对于易轻信的民众着实也是一种毒害。
  当今各类民意的被“绑架”,往往都与“公知“直接相关,他们自身的错误观念,往往会传输给民众然后上升为民意。毫无疑问这是十分不合理的,一些所谓公知的不负责任,不考虑自己的影响力,在网上胡言乱语。
  公知最为一个个人有错误的观念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我们作为群众中的一员要提高自己对是非的分辨能力,有自己的看法,有真凭实据。不传谣不信谣,不能被利用。让民意解放,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让民众的思想聪明智慧,实现自己想要的民主与自由。
2014-05-07 16:08:3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6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