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呆呆虫
呆呆虫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5496
魅 力 值:1704
龙    币:22386
积    分:41766.2
注册日期:2007-07-20
 
  查看呆呆虫个人资料   给呆呆虫发悄悄话   将呆呆虫加入好友   搜索呆呆虫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呆呆虫发送电子邮件      

教育市场化的利与弊
摘 要:教育市场化是运用市场的理念、原则和方式,对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进行运营
的一种手段,它追求教育效率的最大化。教育凭证、择校制度、学费和贷款等是教育市场化的形式。但将教育完全交给市场是不合理也是不可行的。教育的原则是公益性而非盈利性。因此,教育市场化会损害弱势群体获得教育的权利。教育市场化需要政府的规制和引导。政府要确保教育市场的非营利性,建立弱势群体的补偿制度,克服市场对公正的不利影响,使教育市场化与教育公正构成一种融合关系。

关键词:教育市场化 政府干预 教育公平

“教育市场化”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是不可行的。“教育怎么可能作为产业发展呢?”“那学生岂不是一样的产品,老师就成了加工的师傅?教室就是工厂车间?”“那这样教育都向钱看,还有教育公平一说?”殊不知,这都是对教育市场化的误解。教育市场化是运用市场的理念、原则和方式,对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进行运营的一种手段,它追求教育效率的最大化,并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教育市场化下,学生与家长成为拥有自主权力的消费者,而学校、教师及相关教职员则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好处
  教育市场化之后,大量资金涌入教育行业,学校的资金更多来自于学生学费及企业投资。学校对学生收取的学费可以划分不同的档次。对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减免学费。而对于家境殷实却资质稍差的学生也可以破格录取。正如目前欧美私立学校一样,得分最高的学生情况非常乐观,学校会录取他们并提供奖学金。当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时,学校就开始考虑家长的支付能力。这个区间的学生若在校学习勤奋,也可获得奖学金。得分中等偏下的学生若想获得助学金,则困难得多。至于得分较差的学生,则须负担全部学费。这些学费是学校一笔不小的收入,可以将其投入到学校建设,如搭建教学楼、图书馆等方面。企业投资则是另一种教育市场化的明显特征。企业会与学校进行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学校为企业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往往具有某些独特的技能。而企业则支出一部分资金。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缺乏相应人才、大学毕业生又无法找到工作的现状,还为学校带来了发展的资金。
同时,市场化使得学校之间产生竞争。优秀的人才有限,而学校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吸引到这些人才。只有提升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方面,才能吸引到足够的资金和人才。而学校本身培养出的人才又为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这也有助于优秀学校形成良性循环。而对于竞争力不足的学校,则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趋于劣势,最终会被淘汰。
国家不再保证公立学校及教师的“铁饭碗”,而是将对教育的投入放到基础教育的保障及普及上。教师之间也有激烈的竞争。不再会出现“编制内”的教师凭着“金饭碗”低效的工作。国家也不需要每年为公立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会转而投向保障每个孩子都有最基本的教育,也可以投入到给学生的奖学金及助学金中。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


  学校拥有独立自主性,并且在培养人才时也以市场为导向。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招生以及吸引投资。由于与企业进行合作,学校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这样定向培养的人才也不会出现就业问题。
总而言之,教育市场化的好处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个人角度上来说,个人拥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是接受最基本的教育,还是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来自主选择。其次,从学校的角度上来说,教育产业化之后,学校之间的竞争加剧。公立学校不再只依赖政府投入,而是和私立学校平等竞争。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学校会为了获取更优质的生源及更多资金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及教育服务。同时,学校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国家的束缚,可以维护学校的独立自主性,增进学校的办学活力。最后,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教育产业化使得更多的资金流入教育产业化,如企业的投入及富裕家庭的择校费。教育行业资源总量增多,使得学校可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同时更多私立学校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教育。此外,教育行业收入的提高还可以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教育行业。另一方面,教育产业化也使得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由市场引导。学校不再培养学习机器,而是针对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市场竞争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如今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得教育体制更合理更完善。
  
教育市场化的弊端
教育市场化对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有上述的各种优点,但在诸多问题上,它还会妨碍教育公正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教育市场对教育公正的负面影响。
(1) 市场的寻利性可能严重损害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市场与教育之间在本质上是冲突的,这种冲突表现为市场的寻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追求利润为直接目的,资本的寻利性导致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会自发地倾向于以自身利益作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市场运作的规则,实现自己的私益。当市场化使教育(主要是私立教育和非义务教育) 作为准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向社会成员提供时,就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竞争性和排他性,从而使教育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领域。如果投入教育没有经济利益回报,真正的市场化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教育的价值基础又决定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并最终使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学校的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育人活动,而不是经济活动,学校教育不应该谋求经济利益,而是为了造福他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最终是一种公益事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如果教育完全是一个公益事业,办学纯粹为了社会的利益,那么办学者就无法解决无人付费的问题,那只有让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来承担,市场不可能介入。如果教育不完全是公益事业,允许市场部分介入,但如果不允许在市场中获利,也不符合市场的本性和规律。市场进入教育,就使教育处在追求公益与追求私益的矛盾之中。市场要讲经济效益,教育要讲社会公益。
(2) 市场关注程序公正和效率,不关注结果公正。市场追求的是一种程序的公正,而不是结果的公正。市场不同情弱者,它把每个人都假设为平等者,假定人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市场遵循同一规则,而不管结果如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说:“我们所学的关于看不见的手的最早成果之一是,它是有效率的,但是它对公正或平等却是盲目的。没有理由认为收入分配应该产生于自由放任,达尔文式的竞争会被认为是一个对国民收入这张饼作出公正或平等分割的方式”。 市场只能是强者胜出,会使弱者变得更加不利。市场强调自由竞争和选择,问题是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时足以影响他们的选择能力,进而影响他们可能获得的资源。所以,如果不对弱者采取一种补偿策略,这种选择对弱者来说,不仅没有提供平等的机会,而且还会再生产并强化着原有的社会不平等地位,所以“市场机制可以复制甚至是加剧现有的社会与教育不公,导致教育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公平”。

教育市场化弊端的解决措施
教育市场化对教育的不利影响,是由市场本身所引发的,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于用政府的力量限制完全自由的市场,使之成为有限的市场。政府要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规律,但也必须给市场以必要的调节。
(1)政府要确保教育市场的非营利性。 我们一方面将市场引入教育,另一方面对市场给予限定。如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民办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能完全市场化,但又许可“从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尊重市场的特性。现代社会,公民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机会应该是平等的,公共资源的分配也应该是平等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公民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承担起公共教育的责任。教育不完全是政府投入,可以吸收私人投资和社会投入,但政府必须从制度上确保私人或社会投入教育的非营利性。否则,教育市场化之后,利益成为教育的唯一指向,则会损害整个教育行业。此时,便需要国家调控的“大手”进行适当的干预。
(2) 政府要建立弱势群体补偿制度。例如采用教育凭证制度。即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最基本的上学的权利。但对于家庭殷实的学生以及资质较高的学生,则可以被更好的私立学校录取。政府需要保证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平等的起点,即教育的最低保障,另一点是保证贫困却有天赋的学子可以获得充足的奖、助学金。在西方教育的市场化中,也已经有意地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如皮科克与怀斯曼提出了与收入相关联的凭证机制,詹克斯从保障处境不利群体的利益出发提出“补偿教育凭证制度”,弗里德曼提出了高等教育学生贷款的偿还数额要根据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情况确定,等等,都试图通过政府对市场的规制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纠正纯粹市场的天然缺陷。


综上所述,教育市场化为教育行业带来巨大收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教育行业,促进此行业的发展,加剧竞争的同时提升了教育的整体质量。学生可以根据经济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同时企业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寻利性与竞争性却会损害教育的本质属性:公益性与公平性。因此,我们需要国家的大手对教育行业的市场化进行调控,保证教育市场中不会一味只寻求利润而损害学生,也保证学生有一个平等的起跑线,并为聪颖的贫困学子们提供充足的奖助学金,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化为教育行业注入积极的血液,也将损害降到最低的限度。



参考文献:
[1]卢乃桂,操太圣. 中国改革情境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J ]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1) :49.
[2]刘复兴. 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 , (1) :25 ,26.
[3]向小辉. 通过教育券制度促进教育公平[J ] . 教育发展研究,2005 , (6B) :28.
[4] 范元伟. 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与机会均等[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2271.
[5] 劳凯声. 面临挑战的教育公益性[J ] . 教育研究,2003 , (2) :5 ,7.
2014-05-09 09:07:1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0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