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呆呆虫
呆呆虫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5496
魅 力 值:1704
龙    币:22386
积    分:41766.2
注册日期:2007-07-20
 
  查看呆呆虫个人资料   给呆呆虫发悄悄话   将呆呆虫加入好友   搜索呆呆虫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呆呆虫发送电子邮件      

批评公知的学生作业
网络公知进化论

【本文灵感源自近期各大热点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论战,从转基因之争到PX游行,每一次骂战都波及极广,而且往往能迅速成为爆点甚至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在各大名人大V引导的网络论战中,“不明真相的无知群众”和“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以及段子手伪公知自干五等等形形色色的网民代表纷纷站队表态扩大战火。梳理近期各大热点中的言论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确有共性可谈。】

社交网络的主要特点是开放、交互、生长快。开放意味着传统媒体中的言论门槛不复存在,交互强调了“社交”的特点,生长快不仅意味着话题成长速度快,也隐含着话题爆点低且生命周期短的意思。社交网络的这几大特性极大地催生了一大批迥异于传统社交方式的网络平台,从势头正旺的微博,到处于转型阶段的人人网,再到专业性更强的知乎等网络平台,形成了日益成熟的自媒体平台。

以微博为例,由于其话题受限小、受众面广,同时有众多明星学者的入驻,使其成为发展最为火爆的自媒体集中地。然而微博也是鱼龙混杂之地,由于零门槛、审核低,普通网民也能轻易满足发声欲望,于是小作坊遍布。然而由于大部分网民的专业性不强,理性缺失,因此其“作坊产物”多呈现出“顺风倒”的特点,只能成为言论的传播者,而非制造者。本文将更多地针对知识分子在社交网络上的定位进行讨论。

社交网络上知识分子的言论有什么特点?针对性强、爆点高、立场鲜明。譬如在艺人李代沫吸毒被捕后,微博大V@Fenng发表过这样一条微博:“怪事,吸毒(国内基本也就是大麻)的人用自己的钱,自己吸,又没去害别人,这算个啥丑闻?我怎么觉得跟喜欢吃火锅其实是一个意思,比贪污腐败的危害小多了吧…”在大波争议袭来之后,他连续补充几条类似“根据卫生组织的数据,因吸毒死亡的人数远比吸烟而死的少”的微博,并且斥责反对者“现在能用来试图说服一些脑残的最好办法就是拿数据给他看了,…”

在这个事件中,@Fenng体现了网络知识分子中最常见的状态,“客观理性”,或是极力表现出客观理性。《知识分子与社会》的作者托马斯·索维尔认为,正是由于知识论上的分野,导致了“精英设计派”和“自发秩序派”两种政治观的分野,而该事件中的大V即是鲜明的“精英设计派”代表形象:过度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社会“自上而下被改造”的可能性,进而相信社会走向尽善尽美的前景。

而微博上常见的公共知识分子如同@Fenng一样,迷恋数据,却也因为知识上的自负而过度崇尚理性,积极传播观点,试图用“理性”来构建自己想象中的理想国。同时,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大V都会提出此类带有硬伤的观点,但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乐观地抱有共识,认为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案,并且乐此不疲地寻找建言途径。

然而,我并不认为他们带有“恶意”,这种荒谬更多的是源自高学识的“傲慢”。这种“傲慢”让他们倾向于把还在争论中的一些观点——比如最低工资制导致失业率上升,比如福利制度导致经济低效,比如民主导致多数暴政——当作事实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常混淆事实陈述与价值陈述,拒绝承认自己的言说背后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取舍、而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很可能是拥有另一套价值排序而并非由于无知。

这种“傲慢”随后产生了“知识分子的懒惰”,即网络知识分子更倾向于付诸道德直觉而不是实证论据来支持其观点——有趣的是,这恰与他们的初衷相违背——这种以道德的热忱来取代对事实的深究,迅速衍生成对批判对象的标签化和脸谱化。于是“中西差距必是体制问题”,“反对我就是反对民意”,“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普世价值”,一股浓浓的自由主义和精英主义味道。

这类知识分子,借由社交网络的开放性将自己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并且一度占据了网络论战中的上风。

然而,随着知识分子的“内斗”扩大,知识分子的高贵面纱被一次次的掀开,言论的界限也开始为普通民众所思考,“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反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神坛摔下,任人践踏。

譬如转基因之争中,崔永元作为反转大军中的领导者,却再无翻手为云覆手雨的畅快感。哪怕是他自掏腰包远赴美国拍摄反转视频,也很快被转基因领域的专家学者狠狠打脸——错即是错,道德审判代替不了科学论据。这意味着网络知识分子领域转向了另外一种理性,即“事实理性”。

这种事实理性是指什么呢?我以为是指索维尔所指的“自发秩序派”,这个派别崇尚试错和调整,反对以掌握了“终极真理”的名义对社会进行理性设计。如果说“精英设计派”是“拥有1%知识的人”试图指导或控制那些“具有其余99%知识的人”的话,“自发秩序派”更多的相信经验的力量,相信社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能力,即用民众来约束权威,试图构建一个更大同的言论渠道——百家争鸣。

然而,由于社交网络的娱乐化和过度开放化,百家争鸣的局面尚未呈现,就已经陷入泥潭。

什么是娱乐化?就是把话题当作热点,把热点视作爆点,进而迅速地营销出去,呈现出一种成长迅速、波及范围广、生命周期短的特点,譬如“标题党”。而微博、人人网等这类以短文本传递大信息量的社交平台恰好给予其极为丰沃的繁殖土壤——为了KPI[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简称KPI),又称主要绩效指标、重要绩效指标、绩效评核指标等,是指衡量一个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标,是一项数据化管理的工具,必须是客观、可衡量的绩效指标。],这类社交网站甚至会有意地引导此类话题的发展,譬如人人网的“人人话题”,新浪微博的“热门微博”,以及知乎的“吐槽”板块。

而过度开放化,是指WEB 2.0下新型的网络模式,即强调用户的话语权,旨在让用户创造的内容价值更大化,同时推动用户间的互动。在新型的网络模式下,用户成为信息链中的一个节点,并且创造话题,同时创造价值。

这两点的共同作用,使得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更加模糊——在新媒体下,人人即是大V,人人即可创造。这点从知乎网站近两年用户结构的变化即可看出:由初创建时的精英化、专业化转向如今的平民化、娱乐化,虽然用户基数增大所带来的价值创造远多于之前,但有效信息的比例也随之大大降低。

这就是如今网络知识领域所陷入的泥潭:信息碎片化(140字的微博不可能表达完整思想)、话题娱乐化(爆点低,周期短)和质量层次不齐(信息源广,专业性有待商榷)。

因此,当今网络环境下的公共知识分子大多只能停留在简单的观点之争,而难以以理服人。若想改良现状,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的网络结构进行重整,当然这就超出本文讨论的范畴了。


参考资料:
<知识分子与社会>,[美]托马斯·索维尔著,张亚月梁兴国译,中信出版社
凤凰网:中国“公知”症候群 2012端午策划
(该网址不再展示)
2014-05-09 16:58:5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0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