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王老虎
王老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3936
魅 力 值:1241
龙    币:12956
积    分:10081.7
注册日期:2003-03-27
 
  查看王老虎个人资料   给王老虎发悄悄话   将王老虎加入好友   搜索王老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王老虎发送电子邮件      

魂兮归来




观影归来,心潮澎湃,辗转难眠,场景台词在脑海中不断穿梭碰撞,再经过几天的思考梳理,自觉平复之后,尝试着行文解构,直面银幕之外的现实……

《朗读者》和《归来》同样描绘了大时代下小人物难以自决的悲情命运,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却截然不同,正如硬币的两面,作为必要的参照,先看看正面的《朗读者》。

回顾起来,概要如下——

1、制度扭曲人性。
战后的汉娜是身着制服的公交车售票员,制服是本片一个重要的符号,就像公交车一样,固定的路线和时间,意味着机械执行照章办事,为后来她在法庭上被指控的罪行埋下伏笔。
但脱下制服的汉娜则展现出鲜活的人性,她和少年因欲结合以书维系,正是人类所共有的肉体需求和精神追求。

2、呈耻为大勇。
影片前期的情欲戏似乎不甚着调,却实为点睛之笔。
性交是人类的本能,非此无以延续,既然如此,为什么又对这件事刻意回避呢?
三点尽露的画面强烈冲击着观众,以赤裸裸的姿态宣示着一切都无需掩盖,正如后来法庭上这个民族的自我审判。

3、恶法非法。
苏格拉底死后,学界探讨了上千年仍没有定论,影片中师生也就此展开争辩,但法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汉娜入狱。

4、赋予个体权利,尊重个体选择。
汉娜有权利为自己辩护,也有理由自证清白,但她放弃了,曾经的少年爱人在激烈的内心交战之后选择了沉默,这是影片的另一个悬念,导演把问题摆出来,再次迫使观众扪心自问。

5、文明引领救赎。
汉娜宁肯服罪入狱也要掩盖身为文盲的真相,着实可悲,而麦克用录音带的巧妙方式帮助她在狱中完成自我救赎,因而开启了重返文明社会的大门。

6、尊严重于生命。
和当初选择入狱一样,为了维护尊严,汉娜在出狱前自杀,这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图书管理员很有些对比的意味。

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好的作品不仅在于情节设定和角色诠释,更根植于强大的现实背景——

1970年,一个总理跪下去,一个民族站起来,德国经济实力自此稳居欧洲第一,开辟了一条真正的复兴之路!即使很多年以后,他们也仍然坚持追讨罪行,谁都不能逃脱审判。

直面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朗读者》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汉娜荣膺最佳女主角,《归来》未能入围戛纳,但我认为后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天注定》无疑也是一部好作品,采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陈述现代社会的热点事件,仅仅是在结尾处以戏中戏的方式难以遏制地向蒙昧的看客连声追问“你可知罪?!”,尚且无缘院线,《归来》是否引以为鉴,不得而知……

如果说《朗读者》引发了思考,《天注定》陈述了事实,《归来》则揭露了反差。

有别于西方思辨哲学的坦诚,东方文化传统的含蓄和现实背景使得《归来》应该也只能采取一种极为隐晦的方式表达主题,明暗两线丝丝入扣,堪称隐喻叙事的巅峰之作!

明线毋庸赘言,“你既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但如果止步于此,充其量只是一部还不错的商业片。

大音希声,潜台词是电影的灵魂,我们仔细看看那些想说又不能说的到底是什么——

“知识分子”是指一群受过相当教育、对现状持批判态度和反抗精神的人,他们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独特的阶层。后者则是法国一些学者从前述的“德雷福斯”事件后开始广泛使用,这个词专指一群在科学或学术上杰出的作家、教授及艺术家,他们批判政治,成为当时社会意识的中心。——引自百度百科

身份的定义解释了命运……

陆焉识坚忍、忠贞、博学、智慧、勇敢、宽容,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家在顶层,他象征着理想。
冯婉瑜是母亲,面临伤害无力抗争,但无论清醒或是迷失都始终坚持对理想的守望,她象征着民族。
陆丹丹是民族和理想结合的产物,苦练花拳绣腿只是为了在舞台上出头,人如其名,她象征着政府。

郭涛、闫妮、刘佩琦、祖峰、张嘉译,都是时代的脸谱。
郭涛色厉内荏,是没有灵魂的传声筒。
闫妮善良温情,是一息尚存的良知,是体制中没有话语权的最基层。
刘佩琦强横无礼,祖峰狡诈无信,他们狼狈为奸,是冷酷无情的执行者,是恶法的代言人。
张嘉译不懂装懂,被陆焉识纠正后的尴尬讪笑,分明体现出浩劫过后,专业岗位上只能放半瓶醋的无奈。
当然还有方师傅,他神秘的身影依然在当下的中国不时闪现,只是改了名字,叫做临时工。

起初觉得这些角色由明星来演有些转移视线,现在看来很有必要,时代的面孔若隐若现,必须把每个小人物演活才能勾勒出全貌,他们做到了。
重新定义了角色之后,影片的每一个情节都显得意味深长……

开篇,时代的列车在黑暗的隧道中呼啸疾驰,蓬头垢面的理想只能屈身躲避,稍有妄动便粉身碎骨,尽管如此,蒙尘的眼镜后面依然投射出坚毅的目光,悲剧就此启幕……

1、信念与信仰
陆焉识冒死逃跑,只为了见冯婉瑜一面,为什么?以他在片中展露出的冷静和智慧,在运动初起之时择机避祸未必是件难事,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因为冯婉瑜就是陆焉识的信念,虽然暴力迫使他们分离,但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不惜代价寻求团聚,他们又怎会不知道逃跑和知情不报的后果,他们同样清楚即使能够见面,随后便是更漫长的等待……

什么是信念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什么是信仰 —— 他是对的,他是对的,他总是对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就是陆焉识被迫离家和冒死逃跑的原因,非但不矛盾,更呼应统一。
士人风骨,尽显于斯!

2、血染的风采
冯婉瑜毅然赶赴车站,只盼着能够见上一面,只盼着能把馒头和棉被亲手交给他,带给他最基本的温饱,她没有任何奢望。
可这在刘佩琦眼中都毫无意义,把陆焉识重新关回牢笼才是他的使命,他果决地指挥着机器人,轻而易举地粉碎了二人不惜代价的小小心愿。
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无论怎样强按下去,陆焉识总是更加顽强地抬起头来,冯婉瑜也奋力挣扎,但只是徒劳。
当他们撕心裂肺地呼唤对方,当冯婉瑜摔倒在地,鲜血涌出的那一刻,是最黑暗的时刻,银幕上似乎只有四个大字——泯灭人性。
从那一刻起,冯婉瑜不再信任,不肯原谅……
当闫妮义正辞严地问冯婉瑜“你是否信任组织?我是否代表组织?我告诉你,他就是陆焉识。”的时候,冯婉瑜的回应分明在说“是的,我认识你,我也承认你,但我不相信你!”闫妮掉进了塔西佗陷阱,但她显然并不在意……
母亲的鲜血没能染红陆丹丹的衣服,她的目光游走于空空的座位和盛气凌人的女一号之间,不知是否略感悔恨……

3、四十年来家国
陆焉识回到家门口时,门边贴着“爹亲娘亲不如那谁谁亲”的红幅,被他随手撕下以示绝不苟同,因为他知道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构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但也许正是这条幅给了陆丹丹下楼告密的最后勇气,当然,她也因此被母亲驱离。当她听见楼道里的人声转身下去的时候,我以为她是要去设法拖延给陆焉识争取时间,很遗憾,她只是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走向阴影中的李涯……

那么陆丹丹做错了吗?
且不说程婴宋江,即便时至今日,亲人死了照样坚守岗位的光辉形象不是依然广受褒扬吗?他们错了吗?他们愿意吗?他们能说不吗?他们敢说不吗?!

国家国家,有国无家……

4、君子坦荡荡
陆焉识并不信任陆丹丹,否则就不必再撕纸条给冯婉瑜留言了,那为什么不暗度陈仓,跟冯婉瑜另外约定一个地点?这里体现出坦诚,因为他只想见一面,他了解他们的手段,见一面已经是最大的可能性了,只要能见到冯婉瑜,即使陆丹丹不告密,他也会自投罗网,他不愿意给冯婉瑜带来更多的麻烦。
相应的,李涯不但欺骗了陆丹丹,更把事实告诉陆焉识力求造成永久的裂痕,当陆丹丹紧张不安鼓起勇气对着陆焉识的背影主动说出真相时(她没有道歉),陆焉识只是一笑置之,即是对陆丹丹幼稚的宽容,也是对李涯阴险的轻蔑。

5、艺术的沦陷
舞蹈、书法、音乐,一家三口各有所长,我们不能再期盼更完美的组合了,可是这一切都沦为手段而非目的。在真相迷失、良知缺位的时代,对美的追求的确是空中楼阁。
陆丹丹终于穿上梦寐以求的红衣服,骄傲地向父母展示优美的身姿,冯婉瑜重复着早年的观点“当战士也挺好。”似乎想要告诉陆丹丹“重在参与”。

你要人家羡慕你,你要权力,你要舒适豪华,你要地位、权威,因此,你必然制造或维系了一个毁灭他人、毁灭自己的社会。——克里希那穆提

6、受难的母亲
冯婉瑜的选择性失忆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方师傅老婆的体格和性格来看,方师傅根本不需要饭勺就能轻易制服冯婉瑜,陆丹丹一句犹豫的托词“那时我还小”,据此推理,早在陆焉识逃跑回家之前,冯婉瑜必定遭受了强暴,这解释了当陆焉识敲门的时候,她想开门又不开门的复杂心态,也符合东方传统的道德观,但为什么受害者会感到耻辱而不是罪犯?
她怎么可能不认识陆焉识,她只是无法面对。

失去理想的民族只能任由暴力践踏……

7、迟到的真相
家庭的影集就是民族的历史,冯婉瑜身边所有陆焉识的形象都被陆丹丹销毁了,但仍能从友人那里得以复原,冯婉瑜小心翼翼地把它粘到相框里,虽然很不协调,但终归是完整了。
为什么陆焉识要叮嘱陆丹丹,这张照片是她自己保留下来的,是否只有这样,冯婉瑜才会接纳?是否只要这样,冯婉瑜就会接纳?

满满一箱信件,是亲历者在黑暗中坚持记录下来的真相,它会迟到,但不会失落。
你盖或者不盖,真相就在那里,有好有坏……

8、寻路
接站牌被打湿了模糊了,也许是雨水、也许是泪水、也许是……
冯婉瑜重新写的时候有些迟疑,然后确定地写下一个“正”字。
诚然,正路焉能不识!

9、浓缩的十年
陆焉识归来的时间是五号,我们不知道是几月,也许是五月,也许是六月。
一列又一列、一届又一届,时代列车在这里交错,大门一次次打开又一次次关上,冯婉瑜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知她是否想过,四号翻过去才是五号,但那却是不存在的一天,如同此前的十年……

很多年以后,天气比陆焉识归来时更冷了,但并不能阻挡共同守望的脚步,他神色凝重,似乎知道那列火车仍在遥远的黑暗中穿行……

当初看过《朗读者》之后,心中隐约有个疑惑却不知道是什么,直到后来看了《白丝带》才恍然大悟,前些天又看了《偷书贼》,结合起来,恰好构成沉沦——坚守——复兴的三部曲。

那十年,即便是官方只鳞片甲的披露,都让人怀疑这个民族五千年来是否曾经进化过,六亿神州尽禽兽……

近年来,社会新闻不断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只得归咎于“坏人变老了”,尽管无奈,多少还是有些庆幸——坏就坏吧,毕竟老了,可是很快我们又发现“坏孩子长大了”……

儿童节前两天,看到这样一条微博——
【人民日报:儿童是花朵 他们却长在了野地】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意味着全国每5名儿童中,就有1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这背后,是地区之间不平衡、产业分布不均匀的发展状况,亟待打破却仍然坚固的城乡二元壁垒,是无法满足更多人的社会公共服务短板。

那十年,陆焉识们迫于暴力家庭离散,而稳重如陆焉识也会拿起饭勺去寻仇,现在这六千万孩子呢?似乎没有人逼着他们骨肉分离,但他们会变成方师傅吗……

在麻将桌上,想摸个一筒,就是个一筒!无异痴人说梦……

又一个十年,又一场洗礼……


回到电影,《归来》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很难想象观众席的默默泪水和朗朗笑声能够共存,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天地四方,无贼奸些……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王老虎》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 见我应如是
2014-06-05 09:51:17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52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