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7485 |
魅 力 值:90 |
龙 币:5414 |
积 分:8663.2 |
注册日期:2008-01-25 |
|
|
|
评论:博导诱奸事件应少些围观多些反思
厦门大学博导诱奸事件中,一个受害者的揭杆,让又一个大学教“兽”劣迹曝光。但此时热闹的围观,更像是一场桃色狂欢,当刺激眼球的新闻噱头被抛售一空后,人们终归会情绪平息,当初的激愤也会慢慢忘却。就像此前被忘却的很多类似新闻:广州大学城多名女大学生被人催眠后诱奸,高三女生被大学招生教师强奸患上精神病……与这些“赤裸裸的真相”被曝光完全不成比例的是,如何防范的反思和补救。
一个教“兽”的落网,不是大快人心的结局,而是痛心疾首的开始,因为被牵扯出的,是那么多花样年华的女大学生的悲惨经历和伴其一生的心理阴霾。纵观同类案例,总有很多人选择隐忍、害怕、喑然神伤甚至不惜自残,直到某一个不甘沉默的受害者勇敢发声。基于对弱者天然的同情,善良的围观者们往往都会设身处地站在与受害者心理共鸣的立场,去体会她们的种种无计可施。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女大学生们真的绝无选择?
事实上,新闻曝光就是一种佐证,面对教“兽”的利诱威逼,有人选择勇敢反抗,更多人选择退缩隐忍。后者的选择,几乎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伤痛。但我们每次只是轻抚伤口自我哀怜,却不敢狠心对受害者的失于自保严加喝斥。
女大学生,特别是代表着知识、能力、阅历都理应优于多数人的女博士生们为什么习惯选择脆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专家洪道德那句“诱奸不构成犯罪”的解释,不中听,但却是教“兽”们有恃无恐的法宝之一。女大学生们与教“兽”的相逢,不过是一个成年人参予社会生活中诸多危险人际关系中的一次交锋。法律之所以对成年人的保护疏于未成年人,皆因常识告诉我们,成年人理应拥有比未成年人更强大的辨识力和保护力,当然,也包括承受力。可惜,在博导诱奸事件中,这个最为可靠的自我保护防线却显得如此脆弱。理由纵有千万,但无论是保研保博还是论文过关,都不过是受害者对“利益”诱惑的让步。
说难听点,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交易,即使施害方深受道德诟病,但受害者也会因此失去法律庇护。所以,隐忍的女大学生们用自己的依赖和懦弱,助长了教“兽”的可怕能力。借用网上常有的不客气的评价:我们的大学生被我们教育得更像是小学生,没有独立的思维和判断,没有勇敢的人格和品性,才会轻易受制于人。说法也许残忍,但惟“良药苦口”,方能治病。
当然,教“兽”们的频繁得手也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超能力,风花雪月的诱惑只是少数,更多夹杂着“保研保博、推荐工作”的承诺和威胁,无不是借用制度环境所赋予的特殊权力。一个教“兽”拥有对学生前途命运决定权的环境中,女大学生自然很难洁身事外。在缺乏公开公平竞争、缺乏有效制衡监督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等考评中,一手遮天的特权,成了教“授”成“兽”的土壤。而这种制度的久拖不改,也变相造成了诸多女学生今日之循环往复的困境。(曾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