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旱区领导开轿车下乡送水 拍照录像后走人
平顶山郏县安良镇高楼村干涸的十字沟水库 [保存到相册]
河南、大旱、严重缺水、绝收……入夏以来,这一系列词汇愈发频繁地冲击着人们的视听神经。
......
有村民告诉北青报记者,曾有县政府安排自来水公司和乡政府的人带送水车来送过水,“三五天送一次,一车8-10吨。可根本不够用,一会儿就用完,村里80%的用水还要自己去找”。
更让村民感到不满的是,一部分县乡领导下来送水像是走过场。“他们是跟着送水车一起来的,坐着高级轿车。问了问情况,现场有人拍照、录像,场面热闹一阵,然后就回到空调车里”。“也就约一个小时,那些领导和随从人员也就一起都走光了!下次再来送水,就不知道是几天以后了。说是‘旱情太严重,到处都需要水,送不过来"。
北青报记者发现,其实在离该村村口东北方约200米处,就有一口由国土部门在大约三年前打下的机井,只是一直没安装向村里引水的配套设施,原来给这口机井配套的发电机,村民们说也不知去哪儿了。
有村民指着那口机井告诉北青报记者:“县领导在村里当着村民们保证,‘三天内一定为大家接通水源’。这不,都过去一个多星期了,水还没影。”
截至记者发稿时,由那口机井向村里供水的管线已经大体接通,但还没开始供水。同时,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当地政府安排的送水车却再没出现在五间房村。
媒体关注后
同样也属平顶山大山深处的汝州市大峪镇邢窑村的村民们也在艰难地抵抗旱情。
这个距离河南汝州市大峪镇还有10多公里的邢窑村,是个由9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庄,共有930多口人。由于今年罕见的旱情,全村12口常年吃水的井全都干枯,无水可打。在村里很多老人的印象中,老井见底,40多年来这还是头一次。目前仅留下康庄自然村的一口井还没干死。
8月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邢窑村的康庄自然村采访时看到,村里唯一的这口井,已连续几个月“供水严重不足”,大多数时候需要有人下井去,用瓢一下一下地舀水,当地人把这形象地叫“刮”。因为天太旱,井里出水慢,舀满各40斤的两桶水大约需要半小时,村民们都是24小时排队取水。干旱最严重时,井口两边摆满了水桶,后来村民商量,每个人抓阄排号取水。
据村里人回忆,这种艰难的状况已经延续了几个月,却一直未引起当地有关部门重视,直到今年7月底,有媒体将该村用水艰难情况的图片和文字见诸报端并传到网上才引起重视。有村民告诉北青报记者,“8月3日有乡上的领导来到了村里,很是热情、认真地了解村民缺水、用水的艰难情况,并给整个邢窑村的9个自然村送来了50个大白塑料桶,每个都能装三四百斤水,其中10个分给了康庄自然村”。“当时干部还宣布,陡坡村(邢窑村内另一个自然村)的那口机井要开始对各自然村的村民们供水了”,“不过前后没几分钟,干部们匆匆而去,再没来过”。
村民们所称的这口机井也是全邢窑村唯一的一口机井。“一年前就打成了,但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从来没让我们用过,像个聋子的耳朵。”有村民这样说,“8月5日,又有记者到我们邢窑,结果记者刚来,那口机井抽出的水开始供应了,可记者刚走,就又改成收费供应。镇里送来的那个大白桶装满一桶,要三四元钱。”村民康川说:“这价格比到十几公里外的山下镇里去买还贵,而打井时,是按每个村民人均60元集过资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