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9105 |
魅 力 值:371 |
龙 币:20335 |
积 分:9928 |
注册日期:2001-07-17 |
|
|
|
北京:招生不再校长说了算 2014-08-08 06:41中工网-工人日报
看看孩子被“派”到哪里
进入7月底,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基本落下帷幕。今年春季,北京教委下发“史上最严”入学新政,通过取消共建、首次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等措施,最大限度推进就近入学。
在后统考时代,北京的小升初逐渐衍生出多种方式,多年来的择校顽疾如何破解?今年的入学新政是否有成效,令基础教育“痛改前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和公平更进一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取消共建是改革的开始
北京是择校的重灾区,曾有机构统计,8个主要城区小升初入学方式竟高达15种,最主要的有“占坑班”、“点招”、推优、特长、电脑派位、共建、条子生等。这其中,由于浓厚的特权属性,共建成为此次改革中外界关注的重点。消除小升初暗道首先从取消共建入手,是否能真正落实,成为北京此次改革力度和决心的检验标准。
家长邹红在北京民政系统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单位一直有共建名额,今年伊始,大家都在传共建将要取消的消息,不过不少人猜测,虽然明文禁止,暗地肯定还有操作空间。“北京政府机关、大型国企那么多,共建该触动多少人的利益,哪能说取消就取消?”邹红周围不少人讨论,也许会出现换了马甲的、缩小范围的小共建,比如“特殊贡献”一类的。
邹红的女儿最终通过推优进入海淀区一所实验中学,等到孩子入学事宜落停以后,回想当初对共建不能真正取消的猜测,邹红大呼意外,“没想到真的"连锅端"了”。
除了共建,条子生也是以权择校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家长动用一切关系最终获得以钱择校的机会,也是一个重要的入学渠道。
在往年,找关系、交费入学的生源其身份被隐藏在条子生、共建生、推优生等名目下。“每个学校的账本恐怕已经成了绝密。”学者杨东平曾经这样讲到。
今年起,北京教委削弱了校长手中的权力。招生蛋糕多大、如何切分不再由校长说了算,而是实行计划管理。各区县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这套办法实施后,每个学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学位,都在监控当中。校长不能再私自接收以权、以钱择校的孩子,也不能通过坑班等暗地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为了保证过程透明,北京市首次启用小学和初中两个入学服务系统,并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每个孩子按照政策就近去哪所学校,一目了然。学生的流动都可以在学籍系统里面看到,不正常的流动如何产生、从哪个环节产生,都能够进行监控,有据可查。
推动就近入学,得让孩子“上好学”
“没想到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今年7月初,通过电脑派位,乐乐(化名)被北京汇文中学录取,这让家里人大呼意外。乐乐成绩一向在班级排名中下游,妈妈为此头疼不已,给他报了多个培训班,整天在他耳边叨叨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乐乐成绩都没有起色。
拼孩子是指不上了,失望的乐乐妈妈去年托人,说好花10万元让乐乐进一所区重点中学。但是,在北京教委今年严厉打击择校的背景下,这个人情不好使了,乐乐一家情绪跌落谷底,等着电脑派位。
在北京,电脑派位这一彰显公平的政策,曾经是学生以及家长眼中的鸡肋,等待电脑派位分配的,大多数都是在拼孩、拼爹中败下阵来的孩子。参加电脑派位的,主力是各区县办学实力不强的学校,重点校要么不参加,要么只给寥寥无几的名额。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前几年东城、西城、海淀电脑派位的比例不足50%。
今年电脑派位则成了主流入学方式,就近入学绝大部分靠电脑派位实现。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今年,北京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76.82%,特长生入学比例为6.75%。
“以往学校排名靠前的学生基本都跨区到海淀区学校读书。今年因为政策严,跨区操作难度太大,学生跨区择校的寥寥无几。”北京市石景山区一所小学的年级主任向记者透露。对不少家长来说,禁令之下择校之路太难走,只有选择电脑派位。
“五六月份心里特别煎熬,家长使不上劲,只能等着派位,却又怕孩子被分到风气不好、教学水平差的学校。”乐乐妈妈这样描述自己前几个月的心情。其实,她所担忧的,也是许多家长担心的共同问题—就近入学不等于就近上好学。
为了破解这一深层次问题,不少区县加大了优质初中校生源的供给,特别是加大了学区派位优质生源校计划。以乐乐所上的汇文中学为例,除大比例增加招生计划外,将70%以上学位用于派位。
今年多个区县进行了大力度的教育改革,学区制、一体化管理、深度联盟、对口直升、九年一贯制等系列手段正形成合力。
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西城区今年严格执行学区制,划分11个学区,做到每个学区内都有优质校、教育集团校和特色学校。同时,探索小学直升优质初中模式,确定了12所小学明年起按比例直升优质初中。
东城的教改通过“九年一贯制”、“优质资源带”、“深度联盟”、“优质初中托管”等多项政策使得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如天坛—永定门外学区成为改革受益最大的学区。相邻学区的汇文中学、文汇中学、五十中、前门外国语中学等均在该学区投放了招生指标。较之以往,这个学区的优质初中校只有北京市第11中学一所。
有教育专家认为,治理择校不是简单地禁和堵,而是从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入手。这是好办法,也是根本之道。
区域差距引择房潮,加剧幼升小竞争
进入2014年以后,北京市开始绘制“新教育地图”,从目前出台的一些政策看,促进区内教育均衡是核心。一系列政策确实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一个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不过,让北京众多家长焦虑的是,北京各区县之间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教育差距。
利用中招政策倒逼义务教育改革,也是北京教改新政的重要内容。北京市今年的中考政策提出,各区县的优质高中将本校招生计划的30%分配给初中校。这30%的分配方式是按照各初中校初三毕业生占全区初三毕业生的比例得来的。显然,优质高中资源将更多惠及本区内的初中。
教育部规定时间表要求就近入学、北京义务教育招生以及中考政策的调整,让在名校学位争夺战中浸淫多年的家长,得出“必须到教育资源丰富的教育强区买房”的结论。
“不能让孩子在这个家门口上学,这样的话将来考重点大学是要吃亏的。”吴英家住昌平清河区域,尽管孩子不到两岁,她今年还是咬咬牙多方筹款,花费300多万在西城区玉桃园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这下子把双方父母那点养老钱全都榨干了,不过为了孩子值得”。
房产市场潮起潮落,学区房却一直是“硬通货”。今年在北京房市普遍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学区房却逆势上扬。市场对政策变化的反应是最灵敏的。
在教育强区大力促进教育均衡、跨区择校操作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教育弱区的家长将目光投向那些优质教育资源更多的城区,通过择房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让人挤得“头破血流”的小升初竞争呈现提前到幼升小的趋势。
吴英手里有一份培训机构的资料,上面整理出今年多个区中招分数线,昌平最好的四所中学统招录取分数线没有一所达到500分,比东城西城海淀三区任意普通区重点或较好普中的录取线都要低。其他教育弱区也有类似特点。“看看这个对比,家里人都支持我买房。九年一贯制也好、名校过来办分校也罢,如果一直在弱区上学,中考、高考怎么拼过人家!”吴英讲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