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老北京的中秋节 水果月饼摆满碟
中秋节自然是秋天的节日,而秋天是一个太短暂地季节,几场秋雨以后就淋走了,前几日北京适逢几场大雨,一场秋雨一场寒,似乎这几场雨以后夏装就退出了,一时间长衣长袖就招呼在身上了,在之后,中秋节就来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水果月饼摆满碟。”这句名谚道出了老北京隆重、喜庆的过节情景。 中秋节也叫八月节,一度是从农历的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除此之外还被称为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仲秋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果子节、丰收节、兔儿爷节等等。在以前的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老北京人最重祭月,体现了“花常好,月常圆,人常聚”的美好愿望。关于中秋节的习俗食俗,旧时老北京的讲究可就剁了。
从中秋节的各种称呼可以看出,中秋节一方面是赏月,二来也有秋收丰富的意味,还有就是家族团圆。其中跟“月”有关的称呼就说的是中秋的月亮很圆很亮很大,而像是“果子节”,“丰收节”这样的别称则是根据秋天收获而取得的。秋天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种节物,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除此之外,还有“玩儿月”“拜月”这几个称呼,您知道,老北京这“月”怎么玩儿,怎么拜吗? 玩月有两种,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另一种叫武玩就是到湖边,看月光投在水中;住四合院,院里有缸,盛满水,看着觉得不过瘾,捡起小石子往水里一扔,波澜四起。北京孩子还爱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那叫“追月”。至于“拜月”,则是说北京人最重祭月,体现了“花常好,月常圆,人常聚”的美好愿望。 晚清以来,战乱迭起,中秋夜正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赏月、祭月更有其特殊意义,诚是“多少离恨女,思亲心正焦。绣鞋脚下跺,高香 朝上烧”。供月,必在庭院,其供果必圆。西瓜切半,各雕莲花瓣形,取“花好月圆”之意,摆于供案两旁,间有时令鲜品,如苹果、沙果、秋果(大海堂) 、槟子、石榴、柚子……品种不厌其余,以示圆满、丰收,惟独各种梨因与“离”谐音而不上供。此外,花筒里还要插上毛豆枝和紫红的鸡冠子花,毛豆是献给玉兔的供品,鸡冠花则是象征着月宫里的索练树。
人人都知道月亮跟玉兔是怎么联系起来的,这也就不难猜出后来民间盛行的兔儿爷是怎么回事了。月光马儿(又称月亮马儿)是月神的神像,在长者七八尺或短者二三尺的纸屏上,用金碧辉煌的藻彩画出菩萨般的太阴星君,下面还有月宫桂树和捣药的长耳定光仙——玉兔,玉兔的形象是人立执杵。这是由明清以前道教色彩为主的嫦娥和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存的世俗形象。兔儿爷起源于明末,起始是仿照“月光马儿”上玉兔的形象。到了清代,祭月并不一定放兔儿爷,以至后来成为一种玩具。于是兔儿爷任由民间艺术家的想象,发展为戏剧化、风俗化、人物化的艺术品。笔者小时候不知道这些风俗传统究竟是什么意思,只爱听故事,不过兔儿爷的样子确实喜人,小的时候非常喜欢。若是中秋节爸爸妈妈带着出去买点心还能买到迷你的兔儿爷玩偶,那就能高兴好久。 说完了这些习俗,过节自然少不了吃。老北京吃也讲究,吃什么,怎么吃,那都是有的说的。中秋节最主要肯定是月饼,现在流行吃广味月饼,而过去老北京的中秋月饼则是以前门致美斋为京都第一。以前老北京祭祀的月饼都很大,很多家里都吃不完,有的保留到除夕接着吃。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老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其实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 北方的月饼不如南方的细软,在六十年前,除了东安市场和前门外几家南味食品店售卖“火腿”、“五仁”、“提浆”等少数几种南味月饼外,北京人习惯吃的则是“自来红”、“自来白”和上供用的大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等),品种不多,主要有三种:自来红、自来白、提浆月饼(即团圆饼)。后来才有“翻毛”、“癞皮”和广东月饼。过节时,老北京还喜欢自制月饼。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很可惜,这种习俗已不复存在。老北京的月饼以前门外“致美斋”所制为第一,尤其是它还现做现卖热月饼。 作为古老的京式月饼之一,自来红一直有着它稳固的“粉丝群”。的确,自来红皮酥馅软,别有风味,有很多北京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就爱吃自来红”。当很多传统的点心越来越淡出我们视线的时候,自来红以一种顽强的姿态在坚持着。至少,北京的超市,卖点心的地方,便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另外,自来红又叫做“丰收红”,有着良好的寓意。和自来红类似的还有一款自来白,又叫“白月饼”,造型和自来红差不多,差别在于,自来红表皮为棕红色,自来白表皮为乳白色。如今想吃自来红,都是爷爷奶奶家才会看见的了。上世纪60年代物资匮乏,那时的月饼都没有油,硬邦邦的,用斧头砸才能砸碎,硬得都能砸死人。邻居、亲戚互相送月饼,自己家里也烙月饼,跟做馒头差不多。那年头吃的东西少,中秋节也算是打个难得的牙祭。 当然,中秋节不光是点心,正直秋季,少不了的是螃蟹。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醉蟹是江苏兴化市的汉族传统名菜,也是江南地区普遍流行的美味佳肴。以螃蟹为制作原料,加以米酒香料精盐等醉制而成,口味咸鲜适中。特点:芳香无腥,蟹味鲜美 。自己家做螃蟹,将蟹洗刷干净,沥尽水;取花椒一两,精盐一斤,下锅炒至出香,盛出凉透,称取四钱使用。把姜拍松,取蟹撇开脐盖,用手挤出脐底污物,放一小撮盐,花椒一粒后合上。然后掰下蟹爪尖一个,从脐盖上部扎进以钉牢脐盖,并放入小坛内。取酱油倒入坛内,再加徽州风光酒(或黄山蜜酒)、姜块、蒜瓣、冰糖,最后倒入高粱酒,用油纸盖坛口密封。一个星期后即可开坛食用。蟹色青微泛黄,味甜,有浓郁酒香。 一百年前过中秋节,每家人都要供月神、祖宗、祭天,象征老天、祖宗和家人团圆,以皇家最为突出,供完神后才能吃月饼。现在都是小家庭,不那么讲究了。五十年前中秋节晚上,单位会把员工叫到一起,摆上桌子吃月饼,然后把桌子抬到院子里赏月,谈一年的情况。现在中秋节没有以前那么浓的味道,成了一个送礼的节日,老北京人都不怎么吃月饼了。有人说,如今的节日都变成了吃。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现在的物资非常丰富,而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我们对于传统也不那么在意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