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豆瓣上的
这段看村上,从图书馆看,也从网上找电子版看。没想到看电子版《挪威的森林》时,竟然看到了赖明珠的译本,一看之下,很喜欢。林少华有次在接受采访时,记者要他比较一下自己与赖明珠的译笔,他称赖明珠的英文比他强,他的中文比赖强。林称赖的英文更好细品起来有点好玩,而称自己的中文更好,我在阅读过两人的译作后并未觉得,反而觉得更喜欢赖译。稍微有点翻译腔,但完全可以接受,文字上朴实无华,而又有情真意切的效果。懂日语的朋友称村上的写作语言受英语影响较大,突破了传统的日语文学语言,所以尽管我不懂日语,但还是觉得赖的译文更接近村上的本貌。所谓的译者的外语好、汉语好固然是两个要求,另外重要的,还是要尽量翻出原文的风格来。我觉得赖译文的现代味更足,林译文在这方面则瞠然其后。村上文中频繁出现英语歌手名、歌曲名、商标名以及直接引用原文,这些都是现代化生活的一个特点,看似点缀,却如拍电影般,是不可小视的“道具”,林在这方面欠缺太多(知识面的不丰富),频频翻译失误就可能导致整篇文章、整本书一定程度上的失色,进而产生“隔”的感觉。产生隔的原因就是林缺少现代生活的经验,对现代生活中的要素(情感、语言、商品等)比较隔膜,此类错误举不胜举。这里有一些从林译《舞!舞!舞!》里挑出的几个例子:
1.“哪里来着?”他想了想说,“噢——是叫女孩儿的时候她来的。叫女孩儿,对了,就是打电话叫,知道吗?”
Luke注:“叫女孩儿”显然就是call girl,应召女郎嘛。
2.“如果自己用,就不开这样的家伙。我还是喜欢更小一点的车。”
“波尔西?”我问。
Luke注:“波尔西”应译为“宝时捷”。
3.扎上那条昔日女朋友在我生日时送的阿尔玛尼针织领带
Luke注:阿玛尼中间再加个“尔”字就走样了。
4.音箱里传出亲切的JBL唱片公司的P88
Luke注:JBL其实是Hi-Fi音箱的牌子。
说回十多年后第二次读这本书,仍然不是很喜欢。故事讲得不错,人物塑造也较丰满,但对讲述者“我”仍然有种心理上的排斥,其特点就是“随心所欲”、“隐藏自己”、“自私”等等。情节的发展都很俗套。反而“我”周围的那些配角们都更可爱一些。
摘(赖明珠译):
蛋糕晃到直子的屋子里时,已形同古罗马露天剧场的遗迹一般残缺不全了。
***********
然而这回直子并没有长篇大论。待我意识过来,她已经说完了。最后的几句话就像被拧下来一样,浮在半空中。说得确切一些,她的话其实并不是说完了,而是突然间不知从哪里消失了。她似乎还想再往下说,但却已经接不下去了。某种东西已经不见了。也或许是我让它消失的。或许是我刚说过的话终于传到她身边,经过一段时间,她也终于理解,使她不断地说下去的精力一般的东西也就因此消失了。直子微张着唇,茫然地注视着我的眼睛。她看起来就像是一部正在运作之中却突然被拔掉电源的机器。她的眼睛有些模糊了,彷佛覆着一层不透明的薄膜一样。
**********
我们在阳台上久久地眺望着闪闪生辉的屋顶、烟、和红蜻蜓之类的东西,有了一种温暖而亲密的情怀,所以都在无意识中希望能以某一种方式把它保留下来。
**********
不过,她是个无法忍受严格训练的人。世上就有这种人哦。尽管天赋杰出才华,却无法努力把它组织起来,最终把才华逐渐消耗殆尽了。
*********
“饼干罐里不是塞满各种饼干,包括喜欢的和不太喜欢的么?若是先把喜欢的吃掉,剩下的全景不太喜欢的了。当我觉得难受时,总是这样想。目前虽不太如意,但往后就好了,先苦后甜啊。人生就像饼干罐一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