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切的是什么脉-----转给中医爱好者们看看
中医切的是什么脉
想看图片的去原博上找吧。该网址不再展示
西医也切脉,切的是手腕桡动脉的搏动,桡动脉上来自肱动脉、腋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往下只“濡养”手掌这么一小部分结构。西医切脉切的是动脉搏动的速率、节律、紧张度、强弱、波形和动脉壁,反应的是动脉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其机理皆明确可证。如水冲脉,是Crrigan首先描述的,脉搏骤起骤落如潮水冲涌,主要反映的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导致的动静脉压差的增大。由于血压测量技术方便准确,这种对医生基本功要求极高的脉象实际上已经没有实用价值。又如奇脉,指平静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其机制是心包积液时心室舒张受限,由肺循环回流至左心室的血量减少,左心搏出量锐减,脉搏因之变弱或消失。再如“脉搏短绌”,是由于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等情况下,部分心脏搏动太弱,心搏量太少,无法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导致脉率小于心率,所以出现“短绌脉”。总之,西医的脉诊,真实可操作,机理明确,因为有更多更可靠的诊断方法,脉象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
中医切的是什么脉呢?这是一个令现代中医极其困惑所以干脆装聋作哑的问题。首先,作为普通的人,中医切的脉一定也是桡动脉。中医教科书都不得不这么说。问题是,中医的经典定义非常明确,中医的寸口脉指的是手太阴肺经的脉。晋王叔和 《脉经》云:“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太阴者,寸口也,即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这里的“动脉”与西医解剖意义的“动脉”不是一回事,指的是十二经脉路径中动而可感知者。中医从来就没有区分过解剖意义的动脉和静脉。非常清楚,中医老祖宗切的脉就是手太阴肺经在寸口处的脉象。手太阴肺经上起于中焦,沿着胃上口,穿膈肌,入肺脏。从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向下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又进入一条大经脉。这一路径与桡动脉完全不是一回事。手太阴肺经与其他十一条经脉皆会于寸口,所以才能从这么一小点的地方来判断五脏六腑的状况。桡动脉何德何能,其搏动能与五脏六腑一一对应?
问题是,自从恽鉄樵之后,中医们一致认为经络决不是血管,经络是独立于血管之外的一套神秘系统,国家每年花费无数经费正在寻找经络呢(这跟找鬼差不多)。因此,手太阴肺经也决不会有实体结构,更不会包括什么桡动脉,也就不可能被中医们切出什么脉象来。现代中医真是太精分了。如果承认切的脉就是桡动脉搏动,等于承认手太阴肺经就是血管。如果说切的脉不是桡动脉,而是高级仪器都检测不到的手太阴肺经寸口之脉,实在不好意思出口。这可如何是好? 现代中医们摸着西医的桡动脉,说着中医神秘不可知的手太阴肺经的寸口脉象,决五脏六腑病情和妊娠于指掌之间,其忽悠之大者,莫过于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