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Rainey
Rainey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Rainey个人资料   给Rainey发悄悄话   将Rainey加入好友   搜索Rainey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Rainey发送电子邮件      

上下五千年的中医中药历史,可怜巴巴的为现代医学贡献了一句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还是靠现代工艺用乙醚萃取成功。

“抗疟特效药”,此时成了决定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求助了中国。

 

1967年,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启动: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由于启动日期是5月23日,项目被命名为“523计划”。国家科委和总后勤部调集了全国43个单位、1000多名科学家。

 

屠呦呦清楚记得,自己是在1969年1月21日,被中医研究院任命为科研组长,参加“523项目”。她曾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

 

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提取物对抗疟疾的试验效果不佳,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青蒿,又被称作臭蒿、苦蒿、黄花蒿,这种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多部中医药典都有关于“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

 

但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不能有效抑制疟疾?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搬出了古代文献,细细翻查。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吸引了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屠呦呦意识到,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古方记载中用的是青蒿的鲜汁。

 

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观察到了,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那是第191号样品。

 

1972年,科研人员从青蒿中提取出了对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新的挑战摆在了面前:青蒿素虽然速效、低毒,但是一个疗程需要的剂量大,又不容于水,不利于对疟疾病人的抢救。

 

接下来,是对青蒿素结构的改造。上海药物所的李英等人,经过各种药理试验,合成了脂类、醚类、碳酸脂类三种抗疟活性均高过青蒿素的青蒿素衍生物。经临床研究证实,其中的蒿甲醚不仅保持了青蒿素原有优点,还能降低复发率,更重要的是它油溶性很大,可以制成针剂,对抢救危重疟疾病人非常有利。

 

1981年,蒿甲醚通过了鉴定,1995年载入国际药典,并为日后研制的更加高效的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5-07-11 21:19:0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2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