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刘老夫子
刘老夫子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刘老夫子个人资料   给刘老夫子发悄悄话   将刘老夫子加入好友   搜索刘老夫子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刘老夫子发送电子邮件      

再写几句,给某学生物的前科普人士,总觉得你举的某民族人能抗某病的例子不能有效证明你的观点,是你不够严谨呢,还是我理解得太偏呢!

看过某生物专业人士的科普,人类记录抗病毒信息是把一段病毒的特征信息记录在某个区域,用一些固定的碱基组合把各个信息间隔一下,免疫细胞遇到有这个特征的病毒后,就利用存储的病毒特征信息做引子产生基因炸弹,就是在这段特征信息做后面接上一些功能基团去把病毒消灭掉,这个病毒库应该不是随便存的吧?研究发现这个所谓的病毒库也是因为重复出现的起间隔作用的信息链引起注意才发现的病毒库,这个能存在找个地方就存储吗?另外,希望方舟子“粉丝”们不要把所有的生物科普都归功在方舟子身上,这些东西真不是从他那看来的。

如你说言,你说的这个汉人不抗毒某民族人抗病毒似乎和废弃信息无关,只能说明和有用信息有关,这更应该是进化的功劳,某人群进化出来了新的抗病毒能力,更适应这个环境。汉人没有说明没有遇到过这个病,没有在相关方面发生进化,抗病毒信息库里没有这个,是有用且存在固定位置的抗病毒信息库里没有这个“抗某病毒“的信息。某民族能抗病毒,说明他在最近几万年遇到这个病了,其中一位或者几位先祖进化出来了抗病毒能力,把抗病毒信息加入自己的基因库,后代有了抗病毒能力,说明有用且存在固定位置的抗病毒信息库里有这个“抗某病毒“的信息,而绝不是你所说的废弃信息里有“抗某病毒信息”。现代智人走出非洲才不到10万年,各种分支也是在最近10万年以内形成的,亚洲这些分支可能只是三两万年的事,这三两万年似乎人类在形体、功能和环境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有小的变化是很正常的,这更应该是进化而不是从废弃信息里找有用信息。就象军队的武器库里有把锈锤子,说没用但也是放在武器库里,哪天想用就去那找,说它没用不大合适,哪天可能真有用,这个没有人会否认,但你会把垃圾堆废土堆里的东西看成是可能有用的武器吗?遇到敌人不去武器库里找武器,而去垃圾堆废土堆里找看有没有有用的武器吗?

还有,生物进化史有几亿年的,生物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几亿年也遇到极多的灾难比如生物大灭绝和生物大繁荣,这些过程产生促进了生物遗传信息的大变化,可能是遗传中发生错误,或者功能及环境变化后基因不再有用变得不再有用,这很正常呀,至于是不是有主标题所说的90%多都是废的,你可以认为这个数有待研究,还得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也认可这个观点,别人也提及这个观点了,给你看也是上次你说不知道基因有可能是废的。

但你把可能是最近几万年形成的新基因有用与否拿出来讨论,我怎么又觉得不对路子呢,人类走出非洲才几万年的水平,最多是20万年,最近20万年或者200万年或者1000万年的信息有用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人类和类人猿分开进化不到1000万年的历史,但把这个跟5亿年的进化史形成的信息相比,还是很有差距的,生物没有重新编写自己基因的机会,所以废的也留着。

总感觉你的回复很专业,但不对路子,废弃基因信息的主帖更应该是说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上形成的废弃,而不是最近几万年就要废弃。

 

还有,抗病毒达到什么水平更好的问题,你认为专业的观点是达到不最高压,不让“压力”导致病毒发生变化为最好,转基因是不符合这个原则的,但人类因为需求的膨胀很多时候顾及不到这么多了,美国农业也要求在BT转基因玉米中混入一定量的无BT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则是要单开出一块地种非转基因大豆,好象是豆子上的虫子更容易串门(抗啥虫我忘记了),这样让虫子有地方生存,明年再繁殖,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很符合你说的原则,至于执行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至少是个方法,这是用高压灭之同时留有空间让其存活,和你说的不达到最高压效果有点类似,说明你担心的这个选择压问题别人也有所考虑,似乎你对转基因的整体了解并不全面。不知道你了解过这个事不?

 

主帖这样的转帖怕是你打不到脸的,我在网上能信任的科普人士并不太多,确信可靠我才会转,至于太专业的行业内问题,你可以找一个在微博上找一些专业人士并且支持转基因的人讨论,他们会有更多专业的回复,虽然不我专业,我也听过有人简短地介绍转基因漂移的风险问题,似乎并不大,太专业的内容我理解不好别人也理解困难也不是我宣传的目标。选择压这样的词头一次听说,在你的解释下我但还能部分理解,但你的观点似乎偏了,这个水平还没法说服我的,只是让我更了解转基因了。

至于我的一些个人理解,非专业人士,有可能存在不准确的,你能指出来我就再学一下去,似乎你这次回答也不够严谨的,所以想真揭出来我的错,你还得努力一下。客服那种是靠自己的臆想来战斗的,你不会也想学学他吧。

2015-09-28 09:12:1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1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