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爱喝茶的番茄
爱喝茶的番茄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95
魅 力 值:0
龙    币:51
积    分:53.3
注册日期:2015-10-29
 
  查看爱喝茶的番茄个人资料   给爱喝茶的番茄发悄悄话   将爱喝茶的番茄加入好友   搜索爱喝茶的番茄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爱喝茶的番茄发送电子邮件      

茶知识—茶历史
一、茶的起源
起源于何时很难考证,因为最早的茶树是野生的植物,它存在的时间比人类的历史还长。在我国南方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至今还保存了不少野生的大茶树。
1、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巴达山的大茶树,树高34米,树干直径1.21米,据专家测定,这棵大茶树的树龄已经超过1700年。
2、云南省景谷县野生古树茶,树高20米,胸围4.51米。
3、1997年4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以茶为题材的4枚邮票,第一枚是云南省邦崴大茶树,树龄已经超过1000年,他是人工栽培经过修剪,后来又放弃修剪,形成自然生长的大茶树,高11.8米,距地面70厘米处的干茎达1.41米。

以上这批生长的大茶树一直能存活到今天,仍然枝繁叶茂,真是幸事,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也可以说是茶的活文物,活化石。
早发现和利用茶的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如我国战国时期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这一传说表明中国人对茶的利用大约已经有五千年了,几乎和中国的文明史一样长。

二、人类利用茶叶的三个阶段
1、食用:从生嚼到主食,发现可助消化,故将茶叶加入粮食中煮“茶粥”、“羹饮”,或将生叶焯煮,捞起,加调料,作为食佐餐。(今云南仍有“凉拌茶菜”)。
2、药用:唐人补《三皇本纪》说:神农氏“始尝百叶,始有医药”相传神农氏发现茶,作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故最早称茶为“苦荼”。古人又将茶作为祭品,是药用观点的反映。
3、饮用:饮茶汤比饮水解渴,并发现可提精神,消除疲劳,故煮成茶汤备饮,在牧区掺入牛奶共饮,南方山区用作擂茶,打油茶。早期的茶汤,既是流质食品,又是解渴的饮料。
人类何时将茶叶用于饮料,古籍无明确记载,最原始的制茶法是直接将生叶晒干或阴干,类似白茶的加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白茶是最早出现的茶类。

三、茶饮烹制的三个发展过程
1、唐煮:唐代及唐代以前是“饼团茶”(生叶制成茶饼,焙干、收藏,吃时碾成粉末)吃茶时,先烧一锅水,放盐调成咸味(源于食用),茶粉撒入锅内稍煮,即舀入茶碗,趁热连汤带茶粉渣一道喝下去,谓之“吃茶”这是茶从食用发展而来所遗留的痕迹。但不能多喝,防治“茶醉”(故卢仝说:七碗吃不得也)
2、宋点:宋代简化为“点茶”,即用开水冲泡粉茶、引用,用汤瓶有柄有流,将碾碎茶粉装入茶碗,先冲少量开水调匀,谓之“击沸”,再冲至满,引用。宋代饮茶不添加香料和调味品,欣尚茶叶本身的“真汤灵味”(宋徽宗语)。宋代风行“斗茶”活动,评比品质,风行数百年,后来深入到评选茶树优良品种。宋代兴起“斗茶盏”,窑变而成色状如兔毫、如油滴,传往日本称为“天目茶盏”做宝物收藏。
3、明泡: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不再碾末,为现今泡茶的开端。茶汤与茶渣分离开来,饮茶留渣,不再强制喝茶同时吃茶粉渣,喝完了续水,谓之一开二开三开,先浓后淡,喝茶一般不论碗数,而讲开头。与泡茶相配套的茶具有两类:“碗泡口饮”,及一套三件头:“壶泡杯饮”,瓷茶壶、茶杯兴起,宜兴紫砂茶壶时兴起来,造型多变化,并可画可雕,品茶玩壶派生出来。
“明泡”、“粉改叶”、“饮茶留渣”,在饮茶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品质因素区别增多,可观可赏,明清时在绿茶基础上相继发明了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和花茶,多种茶类出现。
2015-10-30 07:55:1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07次    系统提示:此篇文章由"邻友圈"客户端发送,下载邻友圈客户端>>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