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事业的继续发展思考
父亲事业的继续发展思考 发展父业的想法也是五一回家时偶然兴起,然而这想法一旦兴起,就忍不住在脑海里时时盘旋。今年五一,回到故乡,看丘陵地区的农村真是一片萧条景象。今年的四川干旱少雨,许多人的秧苗都很难栽下去,而父亲靠着他的蓄水兼鱼池成功了解决了这一问题。与同村叔伯们闲聊,知道现在平原区的土地有一些老板来承包,开始了连片种植生产,而位于丘陵区的土地仍无人问津。果树虽然也是家家户户都在栽种,但坚持的已不多,大多已不屑于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以前需要投入近千元/亩承包的果园,现在大家仿佛已是倒转过来帮忙照顾果树不使其衰败下去,一般受外出打工人的委托已不再交承包费。有些果园就已经是放任其自生生灭,我当时还看了一片枇杷园,黄灿灿的果实挂在枝头,一些果实熟透或为鸟类所啄食,或掉落泥土腐化为肥料。 这里的品种俨然也不少,除了规模最大的脐橙外,原来我曾经希望能在我家果园多元化发展的锦橙、血橙、红桔、蜜桔、枇杷、丑果、柚子等均有不少的规模,每一种水果似乎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不断上升的农村劳动力成本、运输物流成本,不断增大的产量,不断下降的市场。 五一回家本来想看看家乡的房地产,这个位于成都南面仅仅80公里的县城已变成了一个地级市,短短数年间扩大了数倍,新建小区不少,可是人气看起来却较低迷,到处仍有竖立的塔吊与建筑工地。而农村的凋敝也是极其明显,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对年老的人,这些仿佛也只是鸡肋,当老的一代掇耕,农业会怎样?在那一刻,突然无数关于发展家乡农业的想法开始在脑海里盘旋。这样的农村基业显然已不会再持续这样发展下去,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旅游农家乐,再现农村的辉煌?想来想去,支撑的人气却是个问题。凋零到一定程度必然是整合,平原地区已整合成集约化的农场,可是这样的丘陵山村呢?有没有可能健全起农村与大城市社区对接的市场机制?这样一方面解决城市居民的果蓝子问题,一方面为丘陵区农村的产品找到销路?记得以前有个叫阿当的邻居,在天通苑社区发展草莓蔬菜市场,不知道现在经营得怎么样?有什么经验与教训可以分享? 就可发展的地方水果品种而言,脐橙、红桔、蜜桔、柚子等在北京市场均较多,也有着不少的规模,枇杷、丑果、锦橙、血橙尚少见。家乡脐橙给我的感觉口感并不亚于贑南脐橙,只是似乎在北京市场上似乎比不上贑南脐橙;丑果、锦橙、血橙耐储存,其中我尤其觉得丑果与血橙是味道非常不错的柑桔,尤其是丑果,那种味道很特别,很清新,只是不知道这些水果口感是否会为北京居民所喜爱。 我只是不愿意这片田地日复一日地荒芜,不愿意如我父亲一样勤劳的人们在创下这片基业之后又面临着衰败。欢迎广大邻居探讨交流分享经验,贡献各种点子,也欢迎有志于从事这一行业的邻居们去我们家乡或采购或投资,本人一定负责牵桥搭线。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老铁哥》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