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路怒症”,希望咱们国家关于心理疾病的制度尽快完善起来!
路怒症 “路怒症”概念最早来自国外心理学。随着中国汽车数量增多,这一心理问题也受到国内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路怒”(road rage)是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发作者会袭击他人的汽车,有时无辜的同车乘客也会遭殃。医学界把“路怒症”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指多重的怒火爆发出来,猛烈程度叫人大感意外。路怒症发作的人经常会口出威胁、动粗甚至毁损他人财物,也就是攻击性驾驶。研究表明,相当多的司机都有这些症状,但并非每个那么做的人都明白自己这是一个病态。 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不少司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时都曾经有过上述的表现,对此,专家称之为“路怒症”。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教授指导的《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研》(下称《调研》)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随机选取的900名司机中,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 调研指出,司机们表现出来的“路躁”情绪源于驾驶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车辆事故、其他司机的野蛮驾驶行为等。专家指出,“路躁”情绪如果长期被忽视,就会对司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驾驶带来不良后果。在《调研》报告中, “听音乐”、“开到加油站休息”和“嚼口香糖”都是司机朋友们在驾车路上常用的排解烦躁心情方法。 而据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高定国介绍,在该系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合作的研究中,通过借助表情观察、血压检测、焦虑量表等手段考察在上下班繁忙时段嚼口香糖对驾车人士的情绪、躯体感觉以及交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驾驶过程中咀嚼口香糖能提高司机的积极情绪及感觉(如快乐、放松和平静)。而且研究还发现,驾车时咀嚼口香糖时间越长,司机违规的次数越少。 发展历史 汽车时代,“路怒症”[1]早已是一个世界通病。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研究数据推测,患路怒症的美国司机达5%至7%,约1600万人。这项研究是根据2001年到2003年间,研究人员面对面调查9282位美国成年人得出的结果。其中公交车、出租车和长途车司机患这种心理疾病的比例更高,达30%以上。 2006年底,“路怒”这个词以“2006年度华语地区中文新词榜”的身份,第一次进入中国媒体的视线。 2007年10月,一名莫斯科司机,因为嫌过斑马线的行人步子太慢,并且对他的喊叫不加理睬,便异常愤怒地掏出手枪,一下就放倒了3名行人。路怒症开始受到关注。 2008年4月28日晚7时,江苏省宿迁市的宿邳公路,一辆黑色轿车撞死一男童并造成一成人重伤后,疯狂逃窜。开车的男子马某某被抓后,在自责速度过快,造成悲剧的同时,竟怪家长没有管好孩子,声称是“给横穿马路的人提个醒”。开车男子缺乏基本理智的现象,正是“路怒症”的极端表现。 症状表现 症状一:开车“骂人”成常态。 症状二: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症状三:喜欢跟人“顶牛”,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 症状四:开车时和不开车时脾气、情绪像两个人。 症状五: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 症状六:危险驾驶,包括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
产生原因 表面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因堵车和路况不佳导致动怒的有48.1%;因看到别人违章,影响到自己行车动怒的39.8%;因周边车辆加塞或者超车动怒的为29.7%;还有别人违章,即使没有影响到自己也动怒的有26.6%;因新手开车不懂规则动怒的有22.9%。 心理原因 “路怒症”是汽车时代一个世界通病。在美国,职业司机患病比例达30%以上;上海的调查,长途汽车司机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80%,私家车主为44.4%。 产生攻击性驾驶的心理原因,可谓五花八门。一个关键原因是开车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他们下意识里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事项应该阻挡他们。 通常这类“马路愤怒者”开车时的5种幼稚心态包括: 1、即使完全没有必要赶时间,司机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预期时间,规定自己在多少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2、喜欢在马路上和其他司机竞争,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恼; 3、如果旁边的汽车打方向灯想变换车道,本能反应是加速跟上去,不让他超车; 4、看到别的司机错误或不守规矩的动作,尽管一点都没妨碍自己,但嫌恶的情绪仍会油然而生; 5、觉得别人侮辱了自己,会产生报复心态,并很难克制住这种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