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时代发展之我的感受
记得1993年以前的北京,那时候街道两旁都是树木,有的树木有了一些年头,但是绝对不是现在的很多进口树种,多数是本地树种; 马路上的车也不多,见到的汽车是面的最多,还有就是桑塔纳和捷达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最好的车,至于奥迪100嘛,当时觉得比现在的宾利好,皇冠只在大使馆或者高级宾馆出现,那时候拖拉机可以在除了长安街以外的所有道路行驶,前提是警察下班了以后,不然要罚现金的; 那时候的故宫门票是10块钱;那时候的地铁是5毛,那时候的公交车是1毛,那是谁有地铁月票就牛了,通学月票是10块市学是5块,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是那件一个长城标志一个熊猫拿着金牌图案的运动服; 那时候解馋的机会就是白魁老号的门钉肉饼可劲吃一次;那候冬天棉窝很常见,肥厚的棉裤棉袄和依然喜欢的军装绿印证了那时候的童年,那时候家里面有彩电的都少多数是黑白的14寸;那时候最爱看的就是那几部电视剧和电影,不过港台歌曲在大街小巷红的发紫,大街小巷都唱着星星点灯,那个年代没有房地产的感念,也没有人觉得房子会值钱,总觉得有的住就行了,更没想到以后自己能开上轿车!一个村甚至于一个公社才能有一辆212; 1994年那时候,城市建设基本很少,那时候在北京城的外地人真的不多,不过那也比90年以前多了不少; 好像是1995年玉泉营的环岛破土动工改造立交桥,后来各条高速路的施工,紧接着一系列的建设逐渐拉开了,虽然那时候没有300路公交车,三环还算郊区,但是四环好像已经部分路段都通车了,那个时候我同学住在回龙观每天走读上学去,来了回龙观几次,感觉这里的农村还不错,就是离北京市区远了点; 1996年左右的城市建设遇到了一波高峰,那时候很想听听刘欢讲课,没事闲的跑到外经贸去听课,课没听成,外面的马路上参与了抓小偷行动; 97年我好像有了一个摩托罗拉的BP机,那感觉爽极了,没事用传达室的电话还得无限呼几次自己,让自己的机器觉得有存在感; 98年好像买了一台电脑,奔腾166,是二手的,是同学的姐姐不要的,但就那样,在当时的配置,就跟现在的水果7差不多的感觉,虽然那时候没有网络,但是单机游戏已经痴迷; 99或00年买了一台西门子C2588手机,那感觉好极了,双电双充,去地安门买的,刚拿到手,就找信号好的地方,试一试感觉,那时候的号段是要花钱的,好像是800一个号码,打折以后好像是400,那时候没有短信的概念,接打6毛,月租赁费50吧,好像是; 那几年北京的建设飞速发展,那时候就有了万科城市花园的高档社区了,好像一堆明星都在那住,平常遛弯吃饭见到不少; 到了2000年以后,发展就更快了!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草根文人的日记》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