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真的可以用粪水做出来吗?
臭豆腐,真的可以用粪水做出来吗? 该网址不再展示 松鼠云无心 原创 2016-07-19 09:14:59 阅读数:30521 在中国的传统食品中,臭豆腐无疑是极为奇葩的一种。对于不喜欢的人,那种臭味足以让人退避三舍;而对于喜欢的人,那简直是人间至味。而近年来,又频频爆出臭豆腐的丑闻,不管是画面还是描述都让人反胃。 臭豆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食品呢? 臭豆腐是一种发酵食品 在不同的地区,臭豆腐的制作、加工和食用方法不尽相同,大致 可以分为两类: 臭豆腐乳:以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为代表。它算是豆腐乳的一种,先要让豆腐进行自然发酵长出霉菌,再用盐以及香料腌制。这种臭豆腐是青色的,传说因为受到慈禧太后喜爱,被赐名“御青方”而闻名天下。这种臭豆腐的食用方式也与普通豆腐乳相同,比如用来涂馒头和大饼。 臭豆腐干:在南方的臭豆腐往往不直接食用,而是作为食材进行进一步的烹饪,比如油炸、炭烤、清蒸等等。这类臭豆腐的制作比臭豆腐乳要简单,只需将豆腐放入“臭卤水”中浸泡即可。 不管是哪一种,其核心都是豆腐被发酵。王致和臭豆腐采取自然发酵,以霉菌为主,而臭豆腐干用臭卤水来发酵,其中的菌种更加复杂,不同的科研机构分离出了多种细菌和霉菌。在发酵中,这些微生物把豆腐中的一部分蛋白质进行分解,生成各种小分子。同时,细菌的代谢也产生一些维生素,比如素食者很容易缺乏的维生素B12。 为什么“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是臭豆腐的专有特征。这并非爱好者们的夸张,而是有充分的科学基础。 “闻”和“尝”是两种不同的感官体验。“闻”是挥发性小分子通过鼻腔进入,被嗅觉细胞感知的过程。而“尝”是食物在口中咀嚼时,被味蕾细胞感知,同时挥发性分子从口腔中进入鼻腔,被嗅觉细胞感知。在我们体验食物时,“闻”到的分子和“尝”到的分子往往是不同的。 在臭豆腐的发酵过程中,一些蛋白质被分解,会释放氨出和含硫化合物——它们也在排泄物中大量存在,也就是“闻起来臭”的主要来源。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其他种类的醚类、醇类、酯类等挥发性分子,就构成了臭豆腐各具特色的气味。另外,发酵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还会把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有一些氨基酸和多肽具有浓烈的香味。最典型的就是谷氨酸——游离的谷氨酸盐是味精和鸡精的有效成分,各种发酵的豆制品有着浓郁的鲜味,奥秘也就在于此。 经过烹饪,尤其是油炸和烧烤,那些“臭味分子”充分挥发,臭味也就不浓了。而另一方面,不仅是谷氨酸等氨基酸具有浓郁的鲜味,水解而来的氨基酸在高温下发生美拉德反应,还会进一步生成各种香味分子,于是就“吃起来香”了。 “臭卤水”的确有安全隐患 臭豆腐干的制作中,关键就是用于 浸泡的“臭卤水”。不同的生产者制作臭卤水的方式不同,有的用稻草以及肉类露天放置几个月,任其腐败、发酵,获得含有各种微生物的发酵液;也有的不用肉,而用刺桐叶、野苋菜、竹笋、菜心、冬瓜、姜、花椒等植物进行发酵,也需要放置八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发酵,才能获得合格的臭卤水。 这些制取臭卤水的传统方式无法控制其中的微生物种类——发酵所需的“友好微生物”固然可以得到,但对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也无法排除。再加上许多小作坊采用劣质原料以及污水来制作臭卤水,卫生就更无法保证了。现代化的生产可以对臭卤水进行一定程度的品质监控,比如监测致病细菌。这样生产出来的臭豆腐,安全性就要高得多了。 网络上还经常见到一些采用“粪水”或者“化学药品”来制作臭豆腐的报道。从技术角度说,单独用粪水或者化学药品都无法做出“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来。但是,不能排除有些不法商贩制作的臭豆腐具有某些不足,比如臭卤水不够臭,就加入粪水来加强,或者颜色不够深,就加入化学试剂来加深。或者有的不法商贩,仅仅是听说有人这干,也就去做了。 那臭豆腐还能吃吗? 作为发酵豆制品的一种,规范生产的臭豆腐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在发酵中,还会产生一些维生素,营养价值甚至还有所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臭豆腐跟其他传统食品一样,并没有统一标准的特征——这种多样化使得人们面对一块具体的臭豆腐,很难去判断它是否卫生合格。 对消费者来说,不喜欢臭豆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喜欢,就去找到来源明确、在政府监管之下的大企业产品——这不能说就“一定安全”,但无疑比来源不明的路边小摊要可靠得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