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刘老夫子
刘老夫子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刘老夫子个人资料   给刘老夫子发悄悄话   将刘老夫子加入好友   搜索刘老夫子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刘老夫子发送电子邮件      

食物掉地上5秒以内还能吃?美国人做了2560次测试来打脸!

食物掉地上5秒以内还能吃?美国人做了2560次测试来打脸!

2016年9月18日 14:30 阅读 58               新浪博客  

(全文1500字,阅读仅需5分钟)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干不净吃了不病”。

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会把掉在地上的花生米捡起来,吹一吹或用手搓去外皮,然后接着吃。

我那学医的爸爸也是这样,搞食品安全的我还是这样,现在我的女儿好像也学会了。

的确,日常生活中过分强调干净、无菌,对健康并没有好处,比如会增加儿童患过敏症的可能性。

(最近美国FDA要对抗菌皂产品采取严厉措施)

 

不过,吃进嘴的东西太不卫生也不好。

你可能听说过“5秒原则”,说食物掉在地上的时间如果小于5秒就可以吃,因为细菌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爬”到食物上,这似乎给“不干不净吃了不病”找到了“科学依据”。

地上的食物们纷纷表示,主银你动作快点儿,我们还可以挽救一下!真的是这样吗?

【“5秒原则”的来历】

这其实是美国芝加哥的一名高中生的猜想,她还因此获得了200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

在她之后,这一猜想产生了很多其它的变种,包括“10秒原则”、“3秒原则”甚至“0秒原则”。

比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的Gulick博士认为,掉在地上的食物会增加患肠道疾病的风险,而掉在地上的时间长短对这一风险没有丝毫影响。

既然很多人都不忍心扔掉地上的食物,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用实验来验证这些猜想。

【手速并不重要】

早在2006年,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就用沙门氏菌做了研究,他们当时用香肠片测试了木头、地毯和瓷砖三种地面。

他们发现,食物掉在地上的时间和沾染细菌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关系,5秒、30秒和60秒的效果是差不多的,这意味着“5秒原则”并不可靠。

探索频道的“谣言终结者”节目也做过类似实验,发现食物掉地上不到2秒钟就能沾染细菌。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128种排列组合模拟“食物掉地上”的情形,每种情形重复测试20次,共计2560次测试。

其中包括食物掉地上1秒、5秒、30秒和300秒的效果,结果发现细菌能在1秒内成功占领掉落的食物。

由此可见,细菌的转移几乎是立即发生的,就算你有闪电般的手速也没用。

【水分很关键】

罗格斯大学的研究发现,细菌转移最重要的因素是湿度和水分。

这个结论很合理,因为细菌没有腿脚,只能跟随水分或空气移动。

比如西瓜掉在地上只需要不到1秒钟就可以沾染大量细菌,这是因为它表面的水分很多,儿表面干燥的橡皮糖沾染细菌最少。

油性表面的影响要比水分小得多,同样的研究中,面包片和涂黄油的面包片沾染细菌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地面的差别】

另一个影响细菌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地面的平整度。

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平整光滑的瓷砖、不锈钢表面更容易让细菌沾染食品。

这很可能是因为平整表面可以提供更大的实际接触面积,而地毯粗糙的纤维表面相对而言更不容易让细菌沾染食品。

当然,实际情况很可能相反。

克莱姆森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食物沾染细菌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地面的清洁程度。

因为地毯更有利于细菌存活,它的带菌量可以是普通地面的成百上千倍,因此实际上食物从地毯沾染的细菌可能比地板更多。

【地面也许没那么可怕】

首先你身边的绝大多数细菌并不致病,因此沾染细菌的多少并不关键,关键是别沾上致病菌。

好在地面通常比较干燥,而多数致病菌并不喜欢这样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吃掉在地上的食物却没有生病。

其次如果你经常擦地,且经常更换拖布头(或保持拖布干燥),我敢说你家地上的细菌密度很可能比你手上、手机或纸币上的细菌密度还小。

如果不经常做清洁,桌面上的细菌也未必比地上少。

另外,人们对“干净”的判断也很有趣,比如很多人会捡起掉在自家地上的食物,却很少愿意在别人家(或餐馆)这么做(未必是碍于面子)。

 

(重点不是地上的蛋糕,而是瑞秋性感的腰臀部曲线)

总之,食物掉地上沾染细菌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你用嘴吹、用手搓、用水冲,细菌也很难完全去掉。

最佳的选择当然是不吃,但如果你不介意吃一些无害的细菌,通常也不会有事。

不过,需要提醒你的是,如果家里养了宠物或有老鼠光临,最好还是谨慎一些,因为他们更容易携带致病菌乃至寄生虫。

----------------------

通俗易懂接地气,风趣幽默无节操

个人观点,文责自负

欢迎吐槽,欢迎转发

===================

自媒转载请标注以下信息!

新浪微博:钟大厨在江湖

微信订阅:foodsafety119(食品那些事儿)

头条号:吃货的江湖秘籍

禁止转载平台:UC浏览器、猎豹浏览器、一点资讯、天天快报,违者承担法律责任。

工作联络加微信:569727328

2016-09-18 15:30:0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99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