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高仿真”诈骗短信专盯手机钱包!】一公司数据显示,去年用户举报的各类诈骗短信中,近93%均为身份冒充类诈骗短信。银行成为各位“演技派”们最爱模仿的对象,占比58.1%,堪称诈骗短信界的“LV尖货”;其次则是冒充电信运行商类,占比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