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五龙
五龙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3879
魅 力 值:112
龙    币:10266
积    分:8687.4
注册日期:2005-10-31
 
  查看五龙个人资料   给五龙发悄悄话   将五龙加入好友   搜索五龙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五龙发送电子邮件      

每次一上班就是白天困得像狗,晚上精神抖擞,大家都晚上几点睡觉?我基本都是12点才睡觉。

 生活的快节奏和巨大的压力让我们毫无招架之力,在漫漫长夜里,患病者慢条斯理地开始慢镜头、慢动作。没有画外音的催促,更没有人为的快进按钮,所有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地静谧下来,干一些漫无目的的事,为所欲为地消耗时光。

  

  “激活”自我,生活在下半夜

  

  “长期地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让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朱德庸在漫画《大家都有病》里恰好解释了这个时代莫名流行起的诸类“病”。

  “时差病”这是个心理疾病的新名词,对你可能不太陌生。它又名“晚睡强迫症”或者“重度深患失眠综合征”,患者们统称为“夜猫子”。他们白天困得像狗,晚上精神抖擞。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像早睡早起者们永远不懂“时差病”患者的“鸿鹄之志”。

  这是一个物质丰硕而精神贫瘠的时代,世界一直往前奔跑,大家紧追在后。生活的快节奏和巨大的压力让我们毫无招架之力,快餐式的饮食、快餐式的电视剧以及快餐式的人际关系,所以在漫漫长夜里,患病者慢条斯理地开始慢镜头、慢动作。没有画外音的催促,更没有人为的快进按钮,所有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地静谧下来,干一些漫无目的的事,为所欲为地消耗时光。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先天自带的调节恢复功能,患者们用这些种、那些类病症来“激活”自己,需要有这些种、那些类病症来实现生活。“时差病”不同于失眠,它其实是在界定自我的开始。深患“时差病”的人认为,这是种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获取他人时时刻刻的关心、攫取精神财富的方法,才会有他们之后乐此不疲地称自己“我有时差病”。

  


  有一种人群他们白天困得像狗,晚上精神抖擞。他们迷恋城市的深夜,抗拒早上的觉醒。他们不熬到凌晨绝不入眠,异于常人的作息表,就像和身边的人生活在不同时区。“时差”对他们来说是额外增值的幸福感,他们都患上了“时差病”。

  

  “时差病”患者,经常活动在下半夜。晚上回家后,他们的困倦感瞬间变成了亢奋,便开始上网,更新小说、追电影,直至无法自拔。打游戏的时候总是想着“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

  

  白天困得像狗,晚上精神抖擞

  

  现在的年轻人,不得一些“高大上”的病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比如说“时差病”。

  “时差病”患者,经常活动在下半夜。晚上回家后,他们的困倦感瞬间变成了亢奋,便开始上网,更新小说、追电影,直至无法自拔。打游戏的时候总是想着“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煲剧时咬牙切齿说出“看完这集就睡觉!”之后依然重蹈覆辙,第二天对昨晚的行为后悔不迭,可还是会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生活仿佛变成了一段循环放映的电影,明明知道晚睡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偏偏不去睡。

  有一些人白天工作、生活中遇到闹心事,就通过深夜看肥皂剧、上网组队打游戏、“爪机党”聊天、K歌拼酒聚会来分散注意力,依靠亢奋来缓解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还有一些可能是自控能力差些,在节假日后遗症中无法快速自愈,例行要在睡前把看书、上网、逛贴吧的任务一样不落地做完,折腾到深夜才入睡。他们总认为自己在深夜的时候,尤其是在凌晨3点左右头脑会异常清醒,思路清晰得做任何事情都能达到“灵感”大爆发的程度。

  简而言之,这里所谓的“时差病”,跟你生活的地域无关,它的形式是:超过了睡觉就寝时间,但依然十分清醒,没有睡意;或者已经困得不行了,身体十分疲乏了,但只要爬上床,精神说来就来,立马睡意全无。躺在床上很努力地睡觉,却像“烙饼”一样辗转反侧,大脑左思右想强迫着像过电影一样地想着发生或者没有发生的林林总总。对于睡眠有一种恐惧感或是强烈的睡前兴奋,最终导致无法入睡。

  


  

  我们的潜意识认为,入睡意味着结束,患者们迟迟不入睡只是因为不愿放下手边的娱乐,和今天的自己说再见,还没有得到那个“嗯,够了”的满足。

  

  和今天的自己说再见,告别“时差病”

  

  传统观念里大家都会认为“病”是一种负面词,更多的人不乐意当自己是患病者,最大原因就是,那是种缺陷、是种让人避之的异类。而现在,这类现代心理疾病说严重还不至于要吞食西药进行七八个疗程,但也没小到和流行感冒一样有自我恢复的“一星期”。

  “时差病”的终极表现就是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之所以睡不着,不肯入睡,这说明你白天的行为是有问题的,于是你开始反思一下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早知道如果当初这样就没事了”“同事今天没看见我穿错袜子了吧”“唉,本来可以多砍点价下来”。这些自我揣测都是对于白天发生的事情过于执着、担心和抵触的心态表现。豆瓣网上专门有一个晚睡小组,组员有一句名言:晚睡是对白天生活的无声抗议。当然对白天生活的无声抗议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复杂的工作,甚至很多人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于是产生了各种依赖症“手机依赖症”“信息流依赖症”“深夜吐槽依赖症”。一旦患上“时差病”,摆脱不了,更难抵御它所带来的一连串小疾病,根治起来不仅时效久之又久还需要因人而异。

  其实此“病”恰恰是治疗方法的答案所在,当晚睡强迫症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亟待关注、迫切解决的一种状态,它就上升到了“时差病”。当这些“时差病”所带来的晚睡问题已经无法用“舍不得睡”来自欺欺人,无法对恶循环视而不见的时候,“时差病”它已经把解决答案显现出来了,你需要改变的就是时差。

  我们的潜意识认为,入睡意味着结束,患者们迟迟不入睡只是因为不愿放下手边的娱乐,和今天的自己说再见,还没有得到那个“嗯,够了”的满足。所以改时差,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21天成就新习惯,告诉自己,今天已经结束,我们已经获得今天应有的适量满足感。


2017-01-03 17:30:0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9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