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孙立平发文谈宁波虎园死者是否“活该”称之为可怕思维危言耸听
可怕的是一种思维 清华孙立平 2017-02-03 02:29:19 举报 阅读数:70万+ 可怕的是一种思维 孙立平 违规者逃票,为老虎所伤,终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争论也在渐渐消散。现在也许可以更平心静气想想其中的问题乃至争论了。 争论的双方,一可以称之为同情论,一可以活该论。后者指前者滥用同情,前者指后者对人的生命无情冷漠。 我的看法在之前的微博上陆续说过,可以概括为:第一,这是一场悲剧。第二,逃票者违规,指出其自身的责任批评其过错,完全是正当的。如果讨论深层原因,死者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景点门票的价格问题,可以探讨,但不能成为为其违规行为辩护的理由。第三,死者虽然有过错,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人命关天,对死者和家属还是应有同情之心。 因此,我并不赞成诸如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不作不死,甚至活该这种冷酷刻薄的表述,即便这样的表述是基于对应该遵守规则的强调。难道对规则的尊重与对死者的同情悲悯是如此的不相容吗?至于有活该论者说,我们说他活该是强调规则意识,避免以后类似悲剧的发生。因为对于有违规动机的人来说,血淋淋的事实如果还不能教训他们,你那几句活该就能起作用? 但反过来说,我也不同意将活该论者一概斥之为对人命的冷漠。我更愿意将那些冷酷刻薄的语言理解为思维逻辑与表述的问题,而不是将其理解为真正的内心冷酷。尽管我承认在一些人中这种内心的冷酷确实是存在的,但我不相信那么多持活该论的人或反对同情死者的人都是如此。就在我写这篇短文之前,刚看了一个帖子,是一个孤身自驾西藏的人写的他遇险和脱险的经过。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帖子后面那诸多的留言,可以说,都是对他脱险的欣喜和祝福,其中不乏感人的话语。这让我去想,这不都是网友吗?难道那里的网友都是悲悯之人,而微博上的网友很多是刻薄之徒?我不这样认为。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知道你要说,那位自驾者无过错,而这位逃票者有过错。对,就在这过错上。更确切地说,问题还不在过错本身,而是在围绕如何对待过错的思维逻辑上。 活该论者表明的是一种什么思维逻辑呢?是一种因为你有过错在先,那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都是不值得同情的逻辑。这种逻辑我这么抽象地说说,好像无所谓,但仔细想想,却是一种极为可怕的逻辑。 这种逻辑看起来是满满的正义,因为它强调的是对过错的惩罚,但实际上造就的往往是对生命和尊严的漠视,甚至是对真正罪恶的麻木。 古代的时候,有些地方有一种浸猪笼的私刑。即如发现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可以由当地的长老决定,将男的乱棍打死,将女的装进猪笼扔入河中淹死。这时的旁观者会怎么想呢?我想,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不作不死、活该,少不了这些词儿。谁叫你偷情呢?不是自己找的吗?难道这规矩你不知道吗?换句话说,就是这种你有过错在先,怎么处罚你你都不值得同情的逻辑。如果没有这种逻辑的普遍存在,这种私刑不会如此长期的存在。 再比如说,在文革中,张志新因为反对毛主席,被判死刑,甚至被割断喉管。旁观者会是什么心态,会有很多同情者吗?我想,恐怕不会,因为你先有过错在先,谁让你反对毛主席呢?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不作不死、活该,这些词儿也是少不了的。否则就无法解释文革中那些过火和暴戾的行为。 有点扯远了吗?没有。事件虽然不同,背景虽然不同,逻辑是一样的。 可以说,只要这样的逻辑还存在,造就对生命和尊严的漠视的机制就会存在,造就社会暴戾之气的机制就会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