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怀旧故事】我与恩师与文字的故事,抛砖引玉
我的故事,算不上传奇,但于我,别有意义。 很感谢,很感恩,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一位恬淡诗情、师德高尚的恩师,我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衡老师。 我与恩师与文字的故事,牵牵绊绊,直至如今。
(一)
老师讲课讲的非常好,人品文品俱佳,极具人格魅力,深得同学爱戴。 老师是个重情之人,记忆最深的是《一碗阳春面》,连续三堂课,全班雅雀无声,眼含热泪的不计其数,老师自己也热泪盈眶。 初上高中,第一次作文讲评课,老师在他教授的两个班上,朗读的我的作文《可爱的家乡》。 已经忘了写的什么,老师读的很动情,开始并不记得是我的文章,已经交了一个星期了,都忘了。 到描写朴实的村民相互间端着饭碗问好,邀请来家吃饭的对话,才恍然意识到,那我是我的文章。 这是我的高中生活中,老师唯一在两个班级读我的文章,也因此激发了我对于文字的热爱。
(二) 同老师的一切,从高二那个阳光柔柔的中午开始。 忘了课上讲的什么,只记得老师的一腔热情,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改变社会上的不公。 而我,内心很多的宏心大愿,借着老师授课,一泄而出,写满了整整的一个作文本。 第二天中午,阳光很柔。不知如何鼓起的勇气,将作文本交给的老师,希望自己能作为他的女儿,替他完成他的对于社会的对于教育的愿望和责任感。 晚上上晚自习,老师喊我出教室,对我说,“真好,你很有才气,真是喜从天降!”我问老师作为老师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老师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聚天下英才而教之!” 那时,我成绩很好,班级前三,年级也很靠前。
(三)
从那时起,我看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字,也把写好的文字存在老师那里。 有时会讨论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关于读书的疑问,老师都给于很好的回复。 比如,我说“读书越多越痛苦”的时候,老师对我说,“但同时得到的幸福也更深刻!” 与此同时,我的心思在学习上越来越少,在课外的时间越来越多,成绩也愈来愈下滑。 那时的我,意气风发而又任性妄为,所有的思想和时间都给予了文字。 我的老师,是我的所有文字的收藏者和唯一的读者。 不管上课下课,哪怕是考场上,只要能遇到的书,必定一口气看完,只要有想写的字,也必定一口气写完;与此同时,成绩,也从年级前五名直线下滑,甚至年级二百名开外。 (四) 高三到了, 老师从开始的鼓励我到最后的限制我,劝我考上大学以后再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写作。 于是,临近高考前的几个月,我向敬爱的老师挑战:究竟是这些叩问人生和心灵的文字重要还是面前的五张考卷重要? 老师说,都重要,但目前的高考更重要。 于是,我要求老师将我所有的文字还给我,一张张的稿纸,里面有我无尽的才思与情思。当着老师的面,找来打火机和他的烟灰缸,噙着泪,一页页的将文字化为灰烬。 我以为,将文字烧掉,也就能烧掉了那颗敏感的灵魂,我也就能够顺利的高考。没想到,无论怎么的克制,都不能阻挡写作的热情,最后,还是有了那篇高考前一周之内的《梦中的风》,还是有了那个一气呵成的下午,自然,也还是有了一个失败的高考。 但,我真的不后悔,一篇文字,留下来的唯一的一篇文字,以高考的失败为代价的一篇文字。 现在,我也不后悔那些化为灰烬的文字,因为那种遗憾,那种缺憾美,在没有文字的回想里更加的让人珍惜。 这个下午,我只是想念而已,而已。一声叹息。
(五) 复读一年,成绩并不十分理想,超出重点线20多分的成绩,选择并不多,被河南大学调剂录取。 喜爱文字,一如既往,写过小文,挣得50元稿费,收到编辑邀请再写几篇,投去后再联系编辑老师已离职,觉得收了欺骗似得,此后便不再投稿。‘ 因为学校的不理想,对恩师,难言一种愧疚,不敢联络。 烟灰缸,也成为的文字里一个故事的象征,多次在我的文字中闪现。 考研到北京,研一的课外时间一如既往,沉浸在文字与思想里,自得其乐。 研二开始恋爱,研三结婚,毕业前开始工作,一直到2010年3月,远离文字的时光与我而言恍若一梦,没有点滴痕迹。 这其中,我走进了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代替了诗书文字,朋友小聚代替了独立时空的沉思冥想,一个人的天马行空变成了两个人精打细算,时光,就这样,将我打磨,将我雕琢,从一个青涩而空灵的少女,琢磨成一个成熟而浑浊的女子。是的,青涩的空灵,成熟的浑浊。 青涩的空灵是我所欣赏所珍爱的,可是,我也知道,成熟的浑浊才是真正的生活,才是真正真实的。 这种珍爱与真实的矛盾,在这些年当中,时刻在磨砺着我,也许,还将持续在今后的日日夜夜,直至撒手而去的那一天。 青涩的空灵,意味着灵魂的张扬和自由,意味着,清净而浪漫的世界。 成熟的浑浊,却是生存的羁绊,竞争的压力,以及,心灵自由与真实世界的矛盾与挣扎。 青涩的空灵里,钱不是问题,无论是贫是富,只要有一个充实精神世界,一切皆是美丽,在一颗有些禅意的灵魂看来,更是充满了苍凉的淡然的诗意。 可是在这成熟的浑浊里,生存、事业,房子、孩子,家长里短、帮派倾轧,一切都是那么的难以逃离,只有,一点点、一步步地靠上去,迎上去。哪怕通透如水,也无法免于这成熟的浊浪的侵袭,因为,一个人活着需要充饥御寒,需要容身之所,需要繁衍生息,需要求医问药,这是最根本的需求! 人生,无论怎么样的人,都脱不开社会而存在,也便只有这样子成为这浊浪的俘虏。 也许,人修炼的最终境界,就是看这浊浪也清澈清凉,满眼舒畅,满心愉悦? 这样的境界,究竟是高,还是低? (六)
2010年3月,来回龙观一个文化工作室做编辑。从起初的喜爱,到最后的厌倦,仅仅持续了8个月。 小小的人,尤其这从贫寒农家走来的人,在这关系网盘枝错节的名利世界,要想拥有心灵的自由舒展,是如何的不容易! 易中天说,劝君休谈陈寅烙,他这样的自由精神与思想独立是我辈学不来、守不住、耐不住的。 因此,人生,也许只有这样的结局,成长的痛,生活的痛,活着的痛。 这是多么无奈的结局! 在这每月12万字而又薪酬低微的压力面前,感慨万千: 这文字的世界,还有多少灵魂的存在? 东拼西凑的摘抄组织之外,还有多少真正的创造? 机械前进之前,还有没有自己的声音? 没有现实走访的书,没有生活阅历的文字,究竟是创造还是浪费? 想起了一位博友的话,最好不要以文字为生,因为那会糟蹋你的文字。 作为家庭支柱的先生,为了房贷,孩子的教育,双方的父母,他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内心深处为他深深痛惜。 作为农家出来的大家庭的长女,我身上的负担,其实应该是很重的,只是我总是有意地去无视与逃避而已。
(七)
2010年11月来到网站做编辑,喜欢这里,既有人群的热闹,也有文字的诗意。 从站务,到团购值班,到亲子频道的建设和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到如今,忙的时候很忙,闲下来也有点时间逛逛看看想想写写。 一路行来,感恩颇多,幸福就在这里,人性与人生也在这里,很好,很适合我。 重新审视青春年少的岁月,有着一种别样的美,想念恩师。今年年初辗转联系上了恩师,寄去一包茶叶并高中的日记并高考前的文字《梦中的风》。 并短信留言: 《梦中的风》有点狂傲,印象中一直没有胆量给您看,也因为紧接着就是高考惨败和复读,一直以为您没有读过呢!这次寄回去的日记本上有,还有誊写的一份,想着您收到后看会很有意思呢!我记性不好,没写下来的事情记得不清楚了。很多文字是写给您的,但很多没胆量当时给您,只有隔了这么多年,才敢寄过去。一直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面对您总觉得跟惭愧,真的感谢您的宽容,任我反反复复的折腾,以后我尽量成熟点哈,希望您将我如女儿一般看待,有我可以帮忙的,我会很开心。寄茶叶,是因为高中日记里有一段话,希望您每次喝茶都能想到我,都能开心,快乐,忘却那些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 老师回复: “”当年的反复是人生的真实,更是而今的不可多得回忆。 成长的年华本应多姿多彩, 生命之树不拒绝枝枝杈杈。 发黄的文字和着烟云茶香, 微醺中斜雨卧听如梦如风。 丽日水滨转眼见大河前横, 风起雨落谁洗长空万里澄。”
我与老师的故事就到这里,我与文字的故事还将继续。如果将来能有一点点成绩,我想,我最想分享的,就是我的恩师。 同琼瑶的《窗外》相比,我们这一种文字之交,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倾诉与指导,渴望得到的是一种肯定和认同,是我灵魂的知己。 到此结束,正好1个小时多一点儿。没有吃午饭,上班时间到了。 梦瑾于2017年13点07分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梦瑾》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