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读书故事
2014-12-24前世因缘---我和台版书
昨天看网上争论林少华和赖明珠的译本优劣,想起我的第一本台版书就是后者翻译的。
我居然在不知所云的林译村上里奋斗了那么久,那些非口语非文言的怪词,使阅读无比痛苦,像坐在一辆破车的车斗里,行驶在下过雨泥泞的土路上,颠得骨头缝都疼,且经常被泥坑困住。
合上书只觉得一头雾水。
一度很自卑,觉得人家村上就是高深,饶是阅书无数仍是看不懂。后来看到1Q84,译者换成了施小炜。耳目一新,村上大叔忽然晓畅明白起来。
再后来,得知台湾有个译者叫赖明珠,求书而不得。那会是2011年,我还不会网购,只能托朋友带。
一读之下,相见恨晚。赖的译笔符合口语习惯,看着顺溜多了,泥土路变成了通衢大道,沿途风景无数。
前一阵听蒋勋的孤独六讲,说到疏离感,立刻想到了村上。只有看了赖明珠的翻译,才真正懂得。
看完挪威的森林第二天,我把林译全都捐了,拉开了买台版书的序幕。从村上到谷崎润一郎到东野圭吾,从北欧的迷雾到台湾的温润,再到多米尼加的热辣火爆。
2011-2017,我已经买了80本,还不算在路上的。
曾惊异于地下室狗头的翻译,那书是用丹麦文写的,后来有英文版,据说在英语国家褒贬不一。中文版是从后者来的,但是一点看不出英语的行文习惯,字里行间很北欧,同时人名的翻译很中国,比如把BJORK通常译为比约克很中性的名称改为碧玉,让我很感动。
也曾流连于细雪的翻译,那么细腻美丽的文字,翻译的人保留了原著的长句,经常需要2、3个顿号才能写完一句话。但是读起来一点不觉得冗长,而且出奇地顺,前后逻辑密不透风。不敢想大陆的翻译“家”们会把这本长长的画卷糟蹋成啥样。
再后来,看了贫民窟宅男,再一次对译者佩服的五体投地。那本书是有关一个动漫迷的男孩的一生,和家族从祖父辈起,祸延子孙的悲剧,跨越了几个时代。书里大量的动漫专用名词,有时候作者把名词解释用西班牙语—不加任何注释—作为批注放在一边,真是难为了翻译的人。而且翻译过来的语言“上蹿下跳,活跃得很;极端口语化,一点不装,不拽。”,【一个朋友的感想】。口语和粗俗的平衡其实非常难拿捏,一不留神就鄙俗不堪惹人厌恶,原文作者很精准地找到了中间点,翻译的人也同样还原了作者的苦心,实在是佩服之至。
总之,我想 在买到第100-本时,庆贺一番。感谢那些作者,译者,推介者,为我的生活带来无数的惊喜。谢谢你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