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 级:资深长老 |
经 验 值:14330 |
魅 力 值:4 |
龙 币:78418 |
积 分:29259.4 |
注册日期:2015-08-12 |
|
|
|
九寨沟地震中的生死离合:夫妇带着儿子骨灰回家
8月10日,震后第三天,震中渐归于安静,而九寨沟县城里变得“闹热”。
酒店宾馆爆满,小超市里排起长队,拖着箱子的游客行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如果说,彼时地动山摇的瞬间,是恐惧裹挟了所有人的大脑。那么眼下,回家,成为所有人最心心念念的主题词。
“你们不用来接我,我真的安全了。”排在等待大巴车的队伍中,女孩让电话那头的亲人安心。上午,九寨沟的最后一批游客撤离,在县城的安置点,80辆大巴车,将送这里每一个游客和群众回家。
另一边,也有人溯流而上,虽艰难,却近家。
在震中漳扎镇漳扎村,本地居民在护送游客离开后,开始了自救。他们期待早日安全后,能迅速重建家园;在此之前,他们搭起灶台做起饭,即使住在帐篷里,也要摆上一束盛开的格桑花。
天灾猝不及防,人心终归充满力量。
毛毯裹着藏族老奶奶的毯子回家了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周思璇要回家了,从九寨沟县城出发,先到成都,再转机北京。
来的时候,她拖着一个大箱子,穿了条藏蓝色的裙子,裙子上的孔雀毛吊坠颇具民族风,那是她为这趟九寨之行精心搭配的。
离开时,依旧是那条裙子,不过,这个平时在家连买纸都要看看包装是否和桌布搭配的姑娘,却围着一条不是很搭的灰色毯子,那是一条毛呢质地、四边绣着花纹的毯子。
“从122林场一路往外跑的时候,有余震飞石,我鞋子都跑掉了,吓得不行。”地震时,周思璇所在的旅游大巴正行驶在从122林场往漳扎镇的路上,匆忙停在路边,导游带着游客往下跑,最终安置在漳扎镇镇政府附近的空地上,“我吓坏了,瘫软在地上,抱着腿一直哭一直哭。”
那是个不眠的夜晚,漳扎镇空旷的地面、停车场都挤满了人,因为停电,附近酒店的员工和居民,打着电筒开始发放毛毯、被子等御寒物资,有警察第一时间在街上执勤。
“别怕别怕,小女子没事的没事的。”一位老人拿着毯子从后面抱住周思璇,带着体温的毛毯,让她冻得冰冷的胳膊开始回温,“我一下子哭得更厉害了,因为想起了我的奶奶。”
在周思璇的记忆中,她甚至还来不及问老人叫什么名字,只记得是一位穿着红色藏服的老奶奶,皮肤有点黑,扎着的大辫子里有不少白头发。
在跟父母报平安时,周思璇已经冷静下来了,她后面的记忆要平顺许多,一夜无眠后,和其他游客一起被送到九寨沟镇,然后在县城的文化广场乘车离开。“一路上碰见的人,都在问我们,吃了饭没,要不要喝水,觉得特别踏实。”
周思璇把老奶奶的毛毯带回了家,她想好好保存着,看下次来九寨沟的时候,能不能还给老奶奶,再给她一个感激的拥抱。
孩子签署就近火化同意书
他们带11岁儿子的骨灰回家
穿着一身素白的衣衫,这对中年夫妇在九寨沟县殡仪馆,写下了或许是此生最为艰难的一份同意书,同意将他们11岁的儿子就近火化,然后带回老家。
此次地震后,在现场找到的游客遗体,都被运到了这间殡仪馆,前方的救援部队跋涉在灾难现场,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在日夜不休地安抚着每一位亲友心中的余震。确认身份、签署同意书、完成善后……
在这些记录中,这个来自陕西的小遇难者,也只有寥寥数笔,年龄、名字、籍贯,但已经足够让他的父母,带着他回家。
到了饭点儿,午餐是一大锅面条,妻子盛上两碗端到了丈夫面前,丈夫摇摇头,推到了一边,“我们还活着,就要吃饭。”重新把筷子塞到丈夫手上,妻子的眼眶瞬间红了。
8月10日下午,他们将自己开车,带着儿子的骨灰,回家。
另一边,去往漳扎镇的路上,一位母亲拦住了过往车辆,“能不能载一程?”她抱着一大袋玩具,一把塑料小手枪露出了口袋。
就这样,走一段路、搭一段车,午后烈日下,她独自抵达震中。
这场抵达,是为了离别。
她的儿子,因为被地震中山上的落石砸中罹难,带着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她想去孩子离开的地方,看一看,哭一场。
拐杖腿脚不方便的酒店老板
拄着拐杖送完游客再收拾自己的家
10日下午,地震第三天,黄林拄着拐杖,站在医院病床旁,等待眼前的客人鲁向成顺利转院到绵阳后,他就要回家打理自己的酒店了。
37岁的黄林是漳扎镇上金哈达酒店的老板,地动山摇的瞬间,他拄着拐杖,将酒店里的游客全都集中疏散到村里的广场上,一个都没有少。
如今,走进漳扎镇漳扎村,安置点的帐篷旁,临时搭建的灶台冒出丝丝青烟。黄林的金哈达酒店就在村子外围,从安置点走过去大约5分钟,沿路的酒店、餐馆基本都有损毁。金哈达酒店大门开着,里面一个人都没有,收银台上,从天花板落下的吊灯已经微有灰尘。
“你看,就在这个酒店门口,当我从屋里跑出来后,就看到黄林拄着拐,站在斜坡上,一边吆喝大家不要慌,一边给游客指路往什么地方走。”重庆人高远,就住在金哈达斜对面,当看到黄林在疏散游客后,他也跟着加入其中。“游客和当地人没太慌乱,都跟着附近居民的指引往村里的平地走。”
安全被疏散以后,回过神的住店旅客向黄林道谢,“当时游客们很害怕。我真没想那么多,就想着让他们能够安全。”
如今,黄林在等待,等因腿骨折不方便行动的最后一位客人转院后,他就要回到村子里,收拾自己的家。
等着转移的群众,还有震中漳扎村自己做饭的村民烟火守在受损的家外
一家子搭起灶台吃了顿热面条
快80岁的藏族老大爷节过坐在帐篷里,端着碗面条吃得哧溜哧溜。背后十米,就是他家。在帐篷里睡了两天后,10日上午,老人的几个孩子跑回屋里,搬出锅碗瓢盆、消毒柜、食物、调料,就地搭了个简易灶台,忙碌到下午三点,一家人终于吃到了地震以来的第一顿家常饭菜,“走到哪儿都要吃饭,没条件就创造条件嘛。”麻利收拾着灶台,节过的大女儿爽朗笑道。
这是漳扎镇的漳扎村,一个靠近九寨千古情景区的小村子,有群山怀抱,小河沿村,经幡和转经筒随处可见,客栈和清吧在此聚集。地震发生时,这里也是游客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如今,游客全部被转移了,本地的居民们留了下来,就在村里的空地上搭起帐篷,守着被不同程度损毁的家。
“为什么要离开,这里是家,离开了我能去哪里。”袁渊就住在村口,十多年了,他一点一滴把自家的房子装点成了格桑花绕,飞檐花雕的客栈,如今,家里有一面墙都垮了,这个藏族汉子准备先在安置点定下来,等确认安全后,就开始重建家园,“花花草草都要重新种。”
守护着九寨的不止是本地人,重庆人胡书玉20多年前来到九寨沟创业,一步步看着这一方土地被抹去蒙尘,惊艳世人。10日下午,他重新打开自家超市的大门,和同伴忙着将满地的货物收拾整齐,从11日开始,他将要开厨做饭,免费提供食物。
“挺过这一关,九寨依然会是人间天堂。”边张罗着蔬菜,胡书玉边念叨。
漳扎村里,守着家园的村民
短信妻女失联5小时
他边运送伤员边等待亲人回家
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砸到地上,就跟爆炸了一样。
穿梭在这样的“爆炸声”中,九寨沟县疾控中心的驾驶员王永兵,一趟趟往返于县城和震中,运送转移伤员。他的妻子和两岁半的女儿,地震当晚就在九寨天堂,之后失联了近5个小时。
“我和孩子安全,不要担心。”9日凌晨,妻子借别人的手机发来了平安短信后,这个高大黝黑的汉子,一直咬着牙在一线运动伤员的驾驶员,突然觉得心被揪着痛了一下。
其实,他们的家,就在九寨沟县城里,只是家里已经好几天没有人了。

昨天在景区内等待撤离的游客
9日,王永兵的妻子和女儿被困在红岩林场,下午6点左右,被转移到松潘县川主寺,因为没有带电话,直到10日,妻子才又向王永兵报一次平安。
或许,很多时候,他们一家人相隔地并不遥远,最近时,王永兵开着救护车到了四上镇,相距几十公里,只是朝着妻子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他又调头继续自己的工作。
“等到路通了,我们一家人就团聚了。”10日下午,王永兵参与到了九寨景区内部的消毒驱蚊、提取水样的工作中,片刻之后,他要在第一时间将样品送到县上。
家就在身边,他等着和妻子女儿一起回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