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回龙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我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北京生,北京长,前20年生活在海淀的单位大院儿里,这20年来,就没听说过有回龙观这个地方。
自打23岁那年,奋不顾身的嫁给了北漂的老公,就结束了他在北京租房的日子,也开始了我们的甜蜜小生活。
那会儿真是年轻,对未来新家充满了期待,四处看房,因为我在北边上班,肯定在北边找,于是就看上了回龙观。那是2000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兜里没钱,这里房价便宜。
当年2600元每平米,随便买,也不限购。而且贷款可以只首付一成。我们买的是风雅园,我是比较看重房子的观景,挑了一个楼前特别开阔的三层。当时新建好的文化居住区,小区里到处都是崭新的。这里特别宽敞,安静,晚上入睡都伴随着蛐蛐的叫声,这是城里绝对没有的一份宁静。记得当时小区外边的马路还是土路,出了小区就有乡下的感觉。还没有餐馆,超市,城铁,也没几趟公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八高辅路上的小巴,喊人上车都这么喊:去北京,去北京,北京的走不走?
恋爱中的人从来不会觉得外在条件艰苦,有这么个小家,觉得简直幸福的不得了。当时我在万泉河那边上班,每天下班坐307回回龙观,一踏进观里,立刻觉得特别幸福,尤其是冬天回家走进小区时,看见家里温暖明亮的灯光,就会不由的加快脚步。
我跟老公虽然结婚早,但要孩子晚。前几年就玩儿了,我们每年都去旅游,每次旅游回北京,不管是飞机上还是火车上,我都会哼唱一首歌,就是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每次哼到这里,我想到的都是风雅园我们的小家。
转眼在回龙观生活了17年,我们的孩子也上三年级了,我在回龙观生活的时间马上就要超过我在海淀生活的时间了。
如果不是孩子上学,我可能觉得没什么事儿就不用出观了。
孩子上学那年,我这是一万个纠结,是回城里上还是在观里上。身边不知多少家庭,都是孩子上学了,卖了回龙观的房,进城去了。不管是卖是出租,太多人因为这个原因离开了回龙观。
我们如果在观里上,划片儿就是昌平实验一小。从小区到学校10分钟路程。但是几经考虑,我最终还是舍近求远,跟其他人一样,选择了进城去海淀上学。我想,如果昌平的师资和教育资源能和海淀一样,哪怕是差距不大,也不会造就这么多的迁徙大部队。真心希望回龙观的教育投入上可以加大再加大,硬件上目前都没什么问题,软件能和城里看齐,真的会安定造福一方百姓。
生活在回龙观快18年了,除了我对自己小家的一份热爱,更有一份看不见,摸不到,但可以深深感受到的大爱凝聚在这片土地。
从2000年刚入住回龙观起,这里的公益活动就不曾间断。
记得那一年为张北的小学募捐慰问,网友们一呼百应,在云趣园三区的献血活动,为烧伤的患儿募集善款,热闹的残疾人画展和拍卖,为松堂临终关怀医院的弃婴筹集奶粉衣物玩具,为兔唇宝宝建立爱心墙,送他完成了手术,网友们纷纷解囊,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汶川地震,整个回龙观的居民走上街头,为灾民义卖,募捐,为白血病的孩子在回龙园义演,筹款,为青海地区的雪灾灾民募捐过冬衣物,为走失母亲的网友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妈妈,在体育公园募集衣物,学习用品的西部温暖计划已经成了传统,还有,回龙观有不少居民常年在天使之家当义工照顾孤残儿童,每年的圣诞老人到我家活动,都有义工扮成圣诞老人,到医院慰问患病的孩子,给孤儿院的孩子送去礼物。逢春节,端午等节日,回龙观的义工们会去慰问敬老院,帮助回龙观的白血病孩子义卖奶粉,帮助鑫地市场摆地摊的那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太多太多的故事了,我这里只写下了部分的点滴,这么多年,这些人,这些事,一直温暖着感动着这个社区,老义工大山叔都七十多岁了,还常年出现在一线,慰问白血病孩子,打包整理募捐衣物,定期探望小区里的孤寡老人...
在回龙观发生的所有这些一幕幕,是我在海淀生活的前20年从未遇到过的。真不是因为征文,去迎合堆砌出这些文字。我这里敲字可能就短短几行,可每一件事的发生到结束,都有那么多的曲折和故事。不得不说,感谢观网这个平台把这份真爱凝聚在一起。我自己也组织过一些募捐活动,感触特别深,很多网友平时很忙只是潜水,但一到出现爱心活动,都纷纷跳出来支持,每次公布长长的募捐对账明细时,我都有一份特别的感动,这不是一串串的数字,是回龙观人一颗颗跳动的滚烫的心。这是一种回龙观人独有的爱,这种爱让你感觉,她始终在你身边,淡淡的,包围着你,但是却那么深情的守护着这一方热土。
对回龙观的爱和牵挂,谁能说只是眼前的柴米油盐,住久了的人一定有一份让人放不下的深情。
明亮 写于2017年9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