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长的春运任务:40天里休息4天
2月1日起,历时40天的2018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 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发自广州 1月31日上午11时许,Z4190次临客列车停靠在广州火车站的1号站台旁。这是一列拥有15节编组的列车,与以往不同的是,每一个车厢前,都站着一名挂着春运志愿者标识的铁路工作人员。 随着检票通知的广播响起,背着书包、拉着行李箱、带着小孩的旅客从检票口鱼贯而出。志愿者们在一旁维持秩序、帮扶困难旅客上车。 列车长常鹏像往常一样,在站台上来回走动,巡视旅客的乘降情况。这是常鹏的第13个春运,13年来,除了广播员,车上的其他工作岗位他基本都做过。 由于是新编车底,常鹏和同事提前一天就上了车做准备工作。他们在车上贴好了安全标志,检查了车上的设备设施是否正常。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雨雪天气等突发情况,还准备了比平时多一倍的餐料。 除了准备工作,开车后,列车长常鹏还要在长约400米的列车内,来回巡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旅客行李是否摆正、是否有需要帮助的旅客…… 这些工作琐碎,但常鹏早已了然于心,做得一丝不苟。这一趟,全程21个小时,途经11个站,2月1日早上8时46分,Z4190次临客列车正点到达,停靠在终点站郑州站。 2月1日起,历时40天的2018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珠三角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每年春运的返乡尤为引人关注。根据广铁集团的预测,2018年春运期间,将发送旅客5420万人,同比增加424.4万人,增长8.5%。这相当于运送了1000多万深圳常住人口的5倍多。其中节前15天,每天客流预计达到百万,在2月10日预计达到峰值168万。 餐车上看春晚 1月31日11时27分,距离开车约有5分钟,车站已经响了两次铃,作出警示。列车各个车厢的车门已经关上。此刻,仍有几名拖着行李的旅客匆忙跑向站台。工作人员紧急开门,把最后一名乘客送上车后,列车缓缓驶出。 “春运客流大,但旅客乘降的时间并没有增加,相反,因为列车数量增多,占用了站内的轨道,时间会相对缩减一点。”常鹏解释称,在站台上做好疏导,是为了帮助旅客更快捷地上车。 这趟满载1000多名乘客的Z4190次列车,是广铁今年春运提前开行的首趟临客列车。为了提高运客量,列车采用了以卧代座的措施—即用卧铺车厢改造成硬座车,将下铺当成硬座座位,中上铺放行李。 根据安排,常鹏今年的春运任务颇重,长达40天的春运里,他前后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一共4天。 2月4日凌晨四点,完成工作后,常鹏回到了广州家中,这天下午,他抽空陪儿子看了一场电影。常鹏平时跑的都是“正班车”,Z4190次临客带有加班性质,一天休息后,他又继续回到春运岗位上。 常鹏所在的广铁集团广州客运段京广车队,从1957年10月开始,就服务于北京西到三亚之间的列车。他口中的正班车,指的是Z35/36次列车。在这趟往返于2294公里的路途中,40余名乘务员承担起了列车21个多小时的旅客安全和服务工作。 经历的春运多了,“在火车上过年”已经成为常鹏及许多铁路职工的常态。不过,今年的大年三十,常鹏正好完成“跑车”任务,同为铁路职工的妻子也在休息,一家人可以在家吃团圆饭。不过,常鹏已经记不起上一次在家过年是什么时候。 常鹏印象最深的一次大约是在2009年,春节那天,当时的铁道部文工团和广铁集团的乘务员一起,在列车的餐车上组织了一场春晚,吸引了很多旅客,气氛十分热烈。不少旅客还收到了饺子、小礼物等。 除了承担京广之间的旅客服务,常鹏还负责Z201/202次,即往返于北京到三亚之间的列车。这趟车共有19辆列车编组,其中有11辆都是硬卧车。常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每年10月份开始,北方的旅客就开始乘坐这趟列车前往三亚避寒,其中又以上了年纪的老人为主。 “老人家行动力不方便,都想要下铺,但车上只有一层是下铺。他们上车后经常会抱怨买不到下铺票。”这种情况下,对于特别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常鹏会多花些时间帮助,或是跟年轻的旅客进行调换,或是把空出来的乘务员休息铺位让给老年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趟跨海列车,列车会在专用码头进行重新编组,然后被牵引轮船渡海。列车解编和重新编组,加起来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这项工作并非客运人员负责,但大部分乘客对此充满好奇,常鹏需要反复解释,提醒旅客不要随意下车走动,以保证安全。 多年的列车生活还改变了常鹏的性格。“以前我比较内向,但做了列车长之后,每天都要面对不计其数的旅客,处理很多事情,在待人接物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说道道。 春运十年技术巨变 13年间,在一趟趟春运列车上,常鹏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车辆设备、设施的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以前绿皮车时代,坐火车要是有空调就感觉挺好的。后来又有了硬卧、软卧。我们这趟车还有高级软卧,有厕所、茶几、沙发,两个人一间房,整体硬件环境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说道。 而今年春运,对常鹏来说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他所在的车队,率先在列车上开通了微信支付和点餐功能。“Pos机流行这么多年,列车上都没有尝试。现在手机普及率高,对旅客来说很方便。”他说道。 2008年以前,电话订票仍不算主流、互联网购票还没出现,广州站采取开设俗称“大卖场”的临时集中售票处的办法,将售票人流从广州站分流出来。十年后的今天,互联网购票、自助取票早已习以为常,科技手段对分散人流行之有效。根据中铁总的公布数据,2017年互联网售票比例已达70%。 “春运期间,车站东西两头四个售票厅增加自动售(取)票机,使总数达150台,大大疏散了购票客流。”广州南站党委副书记刘慧介绍道。 相比于以往的绿皮车、普速列车,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乘坐高铁、动车回家,人们的出行要求从“走得了”变为“走得好”。广州南站,在2010年1月开站之初,旅客发送量不到1万人,而今年春运期间,日均发送量近30万人,8年增长了20倍。同时,今年春运期间,广州南站动车组的日均停靠量将达到800趟,排名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站之一。 广铁集团的数据也显示,高铁今年继续唱主角,动车组列车占节前运输主力的72.2%,同比增加121对,主要集中京广、沪昆、广深港、杭深线以及贵南、成渝、湘鄂方向。 另一方面,手工查验实名制的方式慢慢被淘汰,“刷脸进站”成为近一年来春运的新亮点。时代周报记者在广州站、广州南站走访时发现,车站配置很多人脸识别自助验证设备,旅客持二代身份证可自助验证通过,单人单次通过最快只需2秒。据悉,这套新科技设备始于2017年春运,优化升级后,验证通过速度由原来的5秒压缩到2-3秒。 广州火车站客运科科长潘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雨雪冰冻天气等突发情况,车站在站前广场搭建了6400平方米的临时候车棚,将琶洲会展中心、广州体育馆等四个地点作为应急疏散点。同时,铁路还和地方政府联手,成立了五级响应的联动机制。 (时代周报记者潘展虹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