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村民返乡创业 走上增收致富路
“初五中午11点半到是吧?没问题!”这个春节假期,十三陵镇小宫门村“杨家八大碗”民俗餐厅负责人王晓刚的手机响个不停。餐厅虽开业仅3个月,但每天都有食客上门,初一至初五,平均每天接待20余位食客。 去年年底,经过半年的筹备,年过五旬的王晓刚回到自己的家乡小宫门村开办了这家餐厅,主打具有满族特色的八大碗。“四蒸碗,蒸米粉肉、蒸扣肉、蒸豆腐肉、蒸松肉;四炖菜,炖牛腩、炖吊子、炖柴鸡、炖丸子,还有八大盘……”说起餐厅的主打菜,王晓刚滔滔不绝。王晓刚的母亲是满族人,他自小就喜欢吃母亲做的满族菜,对满族饮食文化也十分感兴趣。从南口玻璃厂下岗后,王晓刚做过一些小生意,但内心对传承满族饮食文化却一直念念不忘。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晓刚将自己想在村里开一家民俗餐厅的想法告诉了村“两委”干部,小宫门村虽然地理位置并不偏远,但全村却没有一家民俗宴,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 帮忙寻找场地,帮助招募大厨、服务员,协调办理餐饮证照、沟通周边邻里关系……就这样,小宫门村有了第一家民俗宴。目前,王晓刚的餐厅已为本村及周边村庄解决了12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于餐厅今后的发展,他有着自己的打算:“我还想发展民宿,让游客来到我们村不光有的吃,还有的住。希望餐厅能好好发展,为小宫门村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这个春节假期,生意红红火火的还有位于阳坊镇西贯市村的清宴居。店主李伟是“80后”,2013年,他回到家乡西贯市村自主创业,开了当时昌平第一家以干锅鸭头为主打菜的饭店。如今,李伟做的干锅鸭头声名远播,时常有海淀、顺义等其他区的食客专程赶来,只为吃上一口清宴居的干锅鸭头。 李伟说,清宴居能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阳坊镇社保所对他的帮助很大。 “社保所为我快速审批了小额担保贷款,解决了扩建时的燃眉之急,目前,清宴居的每日流水已经从最初的300元/天翻涨到15000元/天。”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随着近年来农村地区餐饮业的发展,农家院、特色民俗宴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外出休闲聚餐的选择,农村已经成为自主创业的热土,农民创业成为增收的新路径。“按照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我区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实施涉农专项贷款担保贴息政策等措施,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真正实现增收致富。”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去年,围绕山区镇生态农业、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生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我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培训人数共计8252人;结合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和“互联网+”发展需求,突出“一村一品”特点,扶持95家绿色就业经济实体发展,促进983人实现就近就地绿岗就业;全年共发放涉农贷款26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