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or“回龙罐儿”?一个曾经的回龙观人如是说…
回龙观曾经承载我的梦想, 现在, 我要离开了!
1、你是这样的回龙观
回龙观,北五环赫赫有名的睡城,梦想与现实交汇之地。 34平方公里,目前大概住着50万左右的人口。什么感觉呢? △回龙观
一个中小等城市的人口,一个镇的面积。就像西游记里的玉净宝瓶一样,一个瓶瓶罐罐把人统统都塞进去。 它只是北京的一个罐儿,还有很多,比如天通苑罐儿、天宫院罐儿、方庄罐儿等等。 这里有便宜的房租、便利的位置、众多的人口以及巨大的社区体量,让这个地方鱼龙混杂,充斥着各路三教九流牛鬼蛇神,外地人比本地人多。 这里有月入过万,后厂村写代码的、有拖家带口做小生意的、有不辞辛苦亲自收房租的包租公包租婆、有送快递的、送快餐的、跑黑车的、卖苦力的、收废品的等等……
老乡,回龙观特产了解一下,IT男,身高170,去毛净重65KG,低消耗高产出,无毒无公害,居家旅行必备。
2、观里的三种人
第一种是已经买过房子的。 回龙观不只是生活节奏慢,房价涨的也慢。 一部分早早来到罐儿里的码农和做小生意的,早早的买到房子,安然自得的生活着,这里物价低,没什么生活压力。
在这个舒适的小世界,吃喝拉撒具足,很开心很满足。 时间久了,慢慢就习惯了。 第二种是拖家带口租房谋生活的。 他/她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北京,为了责任,为了家人。 可能他/她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可能是放心不下孩子,年迈的父母,所以选择拖家带口一起来到北京,面对其他地方的高房租,他们选择了房租更便宜的罐儿里。 这里压力小,生存成本低,去市区上班也不远,可以每天回家。 时间久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第三种是单身的。 他们有很多是农村出来的,想要赚钱,想要来大城市赚钱,还有一些藏在心里出人头地的想法,还有很多原因,来到了这个离繁华区不远的罐儿里。 这些人中,有些只是为了活着,有些是为了离开家时候吹下的牛。 时间久了,也慢慢习惯了。 这个罐儿里是一个拥有50万人的独立世界,这样巨大体量的人群,经过20多年岁月的积淀,形成了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它来者不拒,走也不留。新来到这的人,住的久了,就把你同化了。
3、观里的生活 巨大无比的社区,提供了一切生活所需,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习惯于在社区内解决所有问题。 每当休息的时候,有家人的带着家人围着龙XX社区好好的散散步,去回龙园带着孩子花2块钱玩玩滑梯,再钓个小金鱼什么的。
△回龙观唯一的公园——回龙园
没对象的单身的,可以好好的在回龙罐儿里睡个回笼觉。 社区公约:睡回笼觉,吃小笼包,爱回龙观。
罐儿之大,能放的下全国的知名连锁餐饮企业。比如沙县料理,成都料理,兰州料理,杭州料理、山西料理等。 没有外来人口来这里散步,这里的人,也不习惯没事出去。 你问我为什么不愿意出去?挤过回龙观和西二旗的地铁吗?没有去挤挤,挤过你就懂了。 开车?如果是二选一的题,那还是挤地铁吧。
对了,以后可以骑自行车。回龙观要建一条“自行车高速公路”。不开玩笑,讲真,北京规划里有。 所以,出去还不如呆在这里舒服,何必呢,何苦呢。
△大量的龙XX小区之一
这里是安全区。
没有咆哮的领导,没有难缠的客户,没有勾心斗角的同行,没有明刀暗枪的危险,回到这里,就像回到家一样。熟悉的龙XX小区,熟悉的街坊,熟悉的路边小店,熟悉的路人。 这里的生活很美好,大隐于市。浓浓的生活气息,可以便宜又方便的满足生活的一切需要,很安逸。
这里不就是缩小版的桃源吗?回龙的罐儿。 一切都在这个巨大的罐儿里,妻子,孩子,父母,生活,工作也是设定好的地点,重复往返每一天。
休息时间也在这,在这有限的范围内自由的活动。 你也知道世界很大,但还是习惯在这个小世界里,每天见到熟悉的人,去做熟悉的事,然后回到熟悉的社区,熟悉的小店,熟悉的朋友,熟悉的陌生人。 只是这里没有摄像头,大家都是观众,也都是演员,都在扮演自己。
就像最近流行起的真人秀和直播,很真实,也知道其实不真实。
能够吃的饱,穿的暖,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一份离着罐儿不远的工作。
用父母一生的积蓄和自己未来30年的青春,换一套罐儿里的5万一平,80平米的两居室,买一辆20万的车,一台55寸的大彩电。 每天抓住所有的碎片时间紧锣密鼓的看明星真人秀、直播,拿着一台5000元的苹果手机刷抖音快手微博,和已经消失的内涵段子,抽时间还得吃个鸡,打个王者荣耀。
这样就很好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放弃深度思考,放弃成长的痛苦,放弃所谓原来不切实际的想法,然后安慰自己这叫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
4、罐儿里的生活也有变化
这个罐儿,经历过四次大的晃动。 第一次晃,1998年,老北京拿着低收入证明,和早期的北漂,分配到这里。 有些老居民还记得“北郊农场”这个名字。现在是回龙观最好的三甲医院——回龙观医院,也是回龙观的第一个建筑。 1998年的第一晃,商品房的正式推出,这个罐儿是第一批经济适用房,在2000年迎来了第一批观民。 第二次晃,2006年,它的人口达到22万。 2006年4年前的2002年,只有2.7万人。4年的时间,人口翻了N倍。罐儿里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拥挤,越来越晃。 当初设计的是30万人,而今,早已超出它能承受之重,它像个大钟摆一样,日复一日的摆动着来往的人群。 第三次晃,是2016年,这一年的房价,终于也涨起来了。 房价从2万多,翻了一倍,平均4万以上。 这一次,晃得很难受。
房租跟着大潮涨起来,一些拖家带口的,这里的成本终于到了他/她们无法承受的程度。这些还没有买房的人,不得不开始考虑未来。 他们这里面有些人,有想法,不甘心人生这么被动,想要做出一些改变,他们尝试跳出去。 有的人跳了很多次,终于跳出去了,再也没回来。
有的尝试了几次,看到外面并不美好,又退回去了,他跟别人说了下面一段话。
还有一些人,他们根本就没想跳。 第四次晃,2017年,西红门失火事件。 群租房之殇。地下室不能住了,隔断间不能住了,平房不能住了,公寓不能住了,租个一居室要三四千。 这把火很热,也很冷。热的是房子,冷的是身体。 一把火烧红了西红门,也烧红了北京的各个角落,罐儿里也不例外,终于到了买不起也快要租不起的地步。 回不去的小县城,留不下的回龙观。离开了故乡,却留不下远方。 5、回龙观已经不再年轻
地铁13号线开通已经有15年了 体育公园落成已经有12年了 北店时代广场开业10年了 华联商厦也开业10年了 麦当劳已开业9年了 永旺也开业9年了 罐里二小8年了 8号线6年了 …… 你呢?是否年轻依旧?
它再也不是最好的桃源之地,房价涨到买不起了,房租涨到快租不起了,物价涨到快买不起了。 或者说,它从来也不是桃源。就像楚门的世界那句经典的话: 我们不应该反问自己,到底是不是在楚门的世界当中。而是应该反问,如果自己站在那样的交界处,我们会不会有那份勇气直面自己,走向未知,追求自己的意志。 这句话送给回龙罐儿,还有其他的XX罐儿:从来都不会有稳定的人生。
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都要走出那个舒适区,或早或晚。虽然舒适区很安逸,但让你付出的代价,是失去探索更大世界的好奇心。
最后,送给曾经、正在和将来在回龙观生活的人们一句话:愿你们终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来源:米宅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