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啸西风
啸西风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4118
魅 力 值:2516
龙    币:162392
积    分:55622.8
注册日期:2004-06-02
 
  查看啸西风个人资料   给啸西风发悄悄话   将啸西风加入好友   搜索啸西风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啸西风发送电子邮件      

对东北人的点滴认识
想来想去,这个跟帖还是单发出来吧,为大家对东北人的人士提供点参考

在回龙观,我见到了很多的东北人:菜市场、三轮车,好像东北人是主力呀
我既感到亲切,心里也酸酸的

刚才的跟帖题目也有点问题,改成现在的样子或更合适些

1、东北资源丰富,建国以来一直是国家一次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区:钢铁、煤炭、木材、粮食等等,相对过剩的资源使得东北人不必为生存所累,养成了不太勤快的习性;

2、资源丰富,无偿支援内地,也养成了乐善好施的习性;

3、一次资源的获得一般都需要艰苦的野蛮的生产方式,这就养成了东北人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

4、艰苦野蛮的生产方式,危机四伏,生命常常垂于一线,东北人就变得不拘小节,豪爽大气,慷慨悲歌;

5、与大自然争斗,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不论伐木头,开荒,还是淘金,开矿,生产组织就是人们的生活组织,团结协作抱团成了东北人的作风;

6、资源是公共资源,公共资源一般情况下表现为没有所有权,所谓地里的东西谁捡到是谁的。东北人在“占有”的方式上便有些随心所欲;这可能就是东北人“黑”的一个主要成因;

7、原始的生存方式(形成东北历史的生产方式,非指现代的生产方式)条件环境变化多端,没有一定之规,危害常常是天遣,所以东北人敬山敬神敬土地,崇尚风俗,却不敬畏法律;

8、东北人大部分是关内移民。而这些移民常常是生活无计才闯的关东。衣锦回乡是他们一到关东就开始做的梦。在关东,他们不必有家产,不必有妻房,但要有锦衣裘袍,好有朝一日返乡光宗耀祖;关东人便注重了衣着;而东北女人会打扮,主要是受异族的影响。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东北是外族的主要侨居之地,以犹太、俄罗斯、东北欧人为主;

9、他们出来时都是贫困潦倒,关东的艰苦也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财富,回到老家就要编排一些在关东如何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满地跑黄金的谎言,以安抚家里不要惦记,以广告乡党我发达了。这就产生了关东山的神话,关东人的大话;

10、关于8、9点还有一个不想说却不得不说的成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天灾肆虐,战乱频仍。尤其是黄泛区的民众生活无着,开始闯东北。此一去山高水长,一路艰难,妻离子散,流落四方。东北人主要是这个时期开始大量聚集的。为生存计重组家庭是寻常事。单身汉或无缘无力重组家庭,或老家有妻小,不便组家庭。那时的东北便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临时家庭多,窑妓多,甚至出现了“拉帮套的”婚姻形式:就是一个生活无着的男人养不起一家老小,就为老婆在找一个男人,以帮助养家。这些生存方式滋长了上述两种习气。男人在大山里劳作一年了,腰里也有了大洋,便衣着光鲜,吹着大话,到处找女人犒劳自己。而女人也刻意打扮以取悦男人,取悦男人的钱包。东北人的男女情爱也就不那么严肃了。tx门特别是东北的tx们不必举起砖头。我这里说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成因,并不是说东北人都是如此。生活环境常常决定生存方式的。而生活方式常常是具有引导者的。而这种引导者常常是那些生活“安逸“的人,尽管这些人是少数。


11、对于8、9、10点,难道我们现在没有在遍布全国的众多打工者人群里看出一些端倪吗?世事不同源,世事却同理。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啸西风》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ulingxigu电话:15801467879
2004-08-10 13:28:0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3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