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居民分类意识仍然偏低
生活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来信综述) 本报记者 金正波 制图:沈亦伶 ●分类回收设施的便利性是影响居民垃圾处理行为的重要因素,建议按照因地制宜、大类粗分的原则制定分类标准 ●要实现可回收物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有害垃圾分类收集与危险废物处理衔接,易腐垃圾或厨余垃圾分类收集与生物质资源化利用衔接 ●鼓励社会资本、专业化企业参与到垃圾处理的具体环节中 近期,《读者来信》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讨论,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实际上,我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已有10多年时间。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拉开了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序幕。这些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垃圾分类意识有所增强,分类垃圾桶、垃圾处理设备等硬件设施得到提高。但从整体效果来看,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分类推广仍然未能真正深入百姓生活。 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分类刻不容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据住建部数据,2015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是1.91亿吨,2016年是2亿吨。 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人居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垃圾分类刻不容缓。“优良的人居环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安徽合肥读者程华表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破解城乡垃圾难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是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和减小环境污染的关键。”清华大学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举例说,废塑料填埋难降解,不仅污染地下水,还会永久性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垃圾混在一起焚烧,可能释放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给公众带来健康风险。 不仅如此,生活垃圾分类还可以提高后续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处理难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比如,将热值较高的可燃成分进行燃烧发电,提高热效率;将易降解的有机物质分选出来进行堆肥处理,提高堆肥效率和质量等等。 “垃圾分类收集既能够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又有利于保护好生活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宣威市读者周均虎说。 生活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本是一件有利于民生的工程,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并不尽如人意。 “超市里买回来带外包装的蔬果、生鲜,要把果皮和塑料袋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坏掉的玩具,塑料部分、废旧电池、电子线路板都要分门别类。” 河北省黄骅市读者李文婷坦言,最麻烦的是,经常会把类型分错,把A扔到B的位置,把C放在D的位置。 居民参与意愿不高,影响后端分类处理效率 生活垃圾分类执行了这么多年,但在不少地区执行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读者来信的情况分析,居民分类意识仍然偏低。我国居民垃圾分类知晓度高达90%,但能够参与并比较准确完成分类的人群只占总数的20%左右,能长时间坚持的人更少。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投放准确率都较低,导致收集到的“分类垃圾”还是混合垃圾,制约了分类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