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知:1和2,大体是对的。佛法讲无我,是说我们每个众生的五阴(色受想行识,大约对应的是:身体、感受、思想、言行、了知识别)都是一种假有状态
也或者说是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皆是虚妄。
五阴、十八界,都不是真我。都只是在本我(如来藏)根据各自的业因和遇到的缘所显现的一种现象。然而,一般人执着自己的身体和感受、认知等等,包括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以五阴十八界为真实有,这就叫我见;坚决执着地认定这个想法不放,就是执着于自我,叫我执,有句话叫我执难破,我执破了,就可以成为阿罗汉入涅槃了,不再轮回生死受苦。
佛法讲六道轮回,众生的如来藏,根据每个众生自己的善恶业种,生出三恶道(地狱、恶鬼、畜生)或者三善道(人、阿修罗、天)的五阴身,于是众生无量世以来在这六道中一直轮转,无法逃离,虚妄受报。而且,一般来说是造恶远远多与行善,所以处在地狱、恶鬼等恶道的时间非常长久,无量劫的受罪后大恶业受完才能偶尔生在人道一小段时间;又会因为无明和贪欲再造恶业,再次轮堕。一劫大约十三亿年。
佛陀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终于彻底觉悟了生命真相,把如来藏里的所有污染的恶业种子清除干净永远不再染污,成为究竟清净、彻底觉悟、彻底解脱的圣人。佛成道后,会依着成佛之前所发的誓愿,永远努力救度众生,使得众生也能懂得生命的真相,不再造作恶业,从而可以解脱,不再生死轮回,不再自己受苦也给他人造成无量的苦难烦恼。
佛法里讲贪嗔痴三毒,就是贪欲、嗔恚(生气发怒)、无明,正是因为这些根本烦恼,使得众生难以脱离轮回。另有慢、疑、恶见等烦恼。 众生跟随佛陀和菩萨们学佛修行,必须要慢慢断除这些贪嗔痴。 所以说,你的1、2两条,意思基本是对的。只是,众生信佛,也是有很多的层次的和区别的。 成佛之路,五十二个阶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菩萨、妙觉菩萨。信是道源功德母,信佛很重要,具足十信位,需要一劫到一万大劫的时间,所以,人们信佛会有很多的差异,包括去拜佛求佛,确实是有很多不如法的情况,也就是如你所说有很多贪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众生信佛还有迷信、仰信、解信、证信等区别,很多人对佛教是迷信的,求佛拜佛也是大多停留在迷信的表象上,离真正的修善去恶、众善奉行的信佛阶段还有一段路要走。
关于3:隔阴之迷 众生共有八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识末那识(也叫意根,是心法,不是物质法),第八识(本我,阿赖耶识,如来藏,本际,入胎识,非心心,,,等等很多别名,就是永不生灭的真我)。
识,就是识别、了别的意思。 这一世死后,没了意识,然后就会忘掉这一世的一切。死后生起中阴身,中阴也叫中有,就是在两次生命的中间状态的一种存有。在中阴身的那些天,意识存在,跟活着的世间有关联。等到缘熟,遇到有缘的父母和合于是起颠倒想从而入胎,就是重新投胎。投胎后,意识彻底断灭,前世的一切都不再记得。如果是入胎为人,大约在胎儿5、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有了微弱的意识,是新的一生的意识了。这个现象叫做,隔阴之迷。一般众生都是这样,不知道以往无量世自己的一切;三地满心的菩萨,可以正知入胎、正知住胎、正知出胎,于是不再有隔阴之迷,一直都知道自己前世。 佛法讲因果,有句话“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以及“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虽然我们众生轮回生死,这一期的生命的色身乃至意识与下一期生命的色身乃至意识,完全不同,但是,本我从来没改变,也就是说,昨天造的业,今天受报的其实还是你,此生造的业,来世受报的其实也还是你,没有人能跑掉。所以佛法会劝众生修善去恶,以为来世,乃至解脱轮回之苦。根本上,所有的努力行善向上,还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他人。 未来,如果修行到达三地菩萨满心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过去和现在的关系了。一般那时候是有神通的,宿命通可以知道过去世,天眼通可以了知未来世,神足通可以去十方世界礼佛听法。
关于4。佛在世的时候以及其后500年,是正法时代,法义基本正确;此后的一千年,是像法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众生所学佛法有很多错误了;此后一万年,是末法时代,这个事情,邪师邪法为主,正法非常微茫,《楞严经》里说末法时代邪师邪法如恒河沙。偶尔短时间的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会有大菩萨乘愿再来在人间弘传正法,然而众生很难信受正法,很可能因为诽谤正法、诽谤菩萨而造下地狱恶业。 在末法时代,人间的粮食会欠收,瓜果的好味道会改变消失,人心越来越邪恶。 末法时代结束后,人类心性太过恶劣,菩萨们无法继续在人间弘传正法,众生根本不信受正法,只会破坏正法,以及诽谤正法、诽谤菩萨,于是佛法在人间灭尽,人类进入长久的黑暗时代(没有佛法明灯引路,不能解脱苦难)。世间五谷欠收,瓜果失去原有的味道。到后来,各种灾劫相继到来。
关于5。我个人以前想到的是:所谓的放下,是从未拾起。就好像开车斗气,如果根本不受到他人的影响,那么根本就没什么需要放下的,根本不可能感受到侮辱和情绪变化而去争斗。而这,需要真正地信入佛法,努力修行,证得无我,当真正地知道自己本身就是虚妄的,世间的一切事也是虚妄的,那也就不会再无事生非、无中生有地每天不断地拿起一切烦恼而无辜地让自己痛苦不堪、自作自受了。
大约这些,删除旧的,修改了一些。想到其他,另外再补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平实菩萨摩诃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