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平民一
平民一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8588
魅 力 值:178
龙    币:18491
积    分:17071.5
注册日期:2010-07-12
 
  查看平民一个人资料   给平民一发悄悄话   将平民一加入好友   搜索平民一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平民一发送电子邮件      

转一些冰点上的评论和留言:

    该网址不再展示

 

      为什么特别的想哭

 1254 

看完很感动,有人在直播上挥金如土打赏那些卖弄风姿的网红;有人在直播上寻找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贫困与富有,底层与中产,如果在知识上能够做到无阶层流动,便是科技带来的最大的恩赐了。

  850

听过一种说法,最大的不平等其实是信息的不对称.直播教学最起码在这个方面做出了改变:落后地区的孩子们至少看到了可能性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为了这个可能性而努力,从而放大这种可能......看的既感动又心酸,希望在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下教育公平可以早日实现吧!

  498

偏个题,在高中教育里,我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告诉孩子真正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该怎么去适应,挑战。

  466

写的真好。记者居然才24岁吗,太厉害了!

  450

我就是“远端”7.2万人之一!我没有放弃!

  345

强烈建议改编成电影。片名我都想好了:《一网情深》

  311

看得泪流满面。 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

  290

很多情况下升学率不高不是老师学生的问题,而是政策的差异

  280

看的好想哭,我就是从一个零一本的甘肃农村中学出来的,一步步走到北大硕士,博士,然后做律师,其中的艰辛更与谁人说

  246

在县城初中和类似的超级中学都呆过,对就是这种类似的一本率可以接近90%超级中学,切身体会过差异。有些隔阂不是简单的搞定“教育公平”指标就能消弭的

  226

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技术已经成熟,希望尽快在全国推广

  169

我们以前的学校也有成都七中的网课班,可惜我们班不是!但是坦诚地说,我们看了很多网课,其间我们看到了彼此之间的差距,让我们更加努力。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触良多,很能理解他们的感受!

  115

这是篇有温度的新闻。转起来,让更多人看到! 当然,换个标题可能阅读量更好, 比如有位转载的标题是“屏幕改变的命运:两百多所中学直播名校课程88人考上清华北大”

  146

作者

那是我们头条号的标题哈。

  142

成都七中跟禄劝一中差距不是一点点大,不过庆幸的是在开展直播课后,包括他们在内很多直播课学生明白了差距到底有多大之后,哭过丧过却没有自暴自弃,师生都加倍努力去缩小差距。他们没有优渥的家庭条件和广阔的见识来考虑远大理想,他们只能刻苦学习再学习,通过高考考上好大学。这块屏幕给了他们很大的动力,为以后改变命运做了铺垫。

  110

看哭了!差距确实大,我是农村过来的,深有感受!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尝试推广。

  104

很感动,知识本来就应该和别人分享,而不是用来割韭菜。中国还是穷人多,希望这种手段能普及,把人口转化成人力资源。

  103

共享什么都不如共享知识,有教无类,大德善哉

  96 

比起前两年那一波伪共享经济 这才是共享… 共享什么都不如知识共享…

  80 

我以前在成都某私立中学读书的时候,也是非常高效而且残酷,每次年纪大考的卷子必须在三天内批改分析完毕,第四天开始全方位的讲评试卷,两天的讲评完毕以后。班主任会检查每个人的错题本,一个班30多个学生分给六个老师,每个老师要给自己负责的学生拿出具体分析和下一步学习规划…… 当前教育的差距太大了

  70 

高中的时候我曾把一些复习资料给了在其他学校上学的朋友,之后却立马感觉到自己“背叛”了高中老师。即使科技的力量为更多学生打开了这块屏幕,但在高考激烈的竞争面前,共享知识依然十分遥远。一所学校除非自身有着绝对的优势,比如成都七中的地利人和,否则只有搞寡头甚至垄断才能继续保持自己的位置……

  60 

看到热泪盈眶。

  55 

这就是教育的理想:有教无类!

  54 

这似乎指向了互联网乌托邦承诺的局部实现:自由、公正和未来社会的平等。但要看到这一局部实现,依然受制于社会系统和功能化的结构。如果要说命运的改变,并非是有多少人受惠于该技术而考上某某名校,而是要追问:从此有多少少年看到了生命的可能性,多少少年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多少少年开始去追求自由、平等与公正的未来……另外,对于七中而言,事情还需要反过来看的:网络教育这事儿是七中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量级跃迁;并且这事儿涉及的是现实性原则、责任伦理和技术的展开——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进程及其潜力释放,与崇高无涉,与奉献无关。

  50 

不得不说,如今基层教育的薄弱令人难以想象。这所县中学一年能考一百多个一本还算是相当不错了。你见过一年一个一本都考不上,学生抽烟成风的情况吗?

  47 

我们县城的最好的高中打的是时间战,明牌,让你多复读一年,算两次上线率,优秀的老师全在复读班。高中时深深地无力感,难以自我消解的愤怒,在时间里慢慢流逝,优秀的师资可望不可即,明明白白自己在浪费时间,在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中被杀掉,少年的无力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种绝望。愿赌服输,至少这块屏幕给了深井下面的人一个光口,可惜我当时没有。后来,我没有复读,直接读了大学,二本

  45 

看到迎风流泪…原来大学的时候学习,不同阶层的孩子同看芝麻街,差距会更大。一种令人绝望的理论,现在看来总归是有点希望,虽然只是高考、分数,但也是个开始…

  43 

在主流价值观跑偏,普世浮躁的大环境荡涤下,还能有这样坚持初心的媒体,真的很好。加油。

  39 

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看过很多研究成都七中和禄劝一中直播课的论文,但不知道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真的感人

  38 

用克制的文字讲述在贫瘠的教育之地也可能开出鲜花的现实,有时候,就是那种突然看到了希望的感觉和不再是一眼就可望到尽头的可能性让人热泪盈眶。

  37 

偶然看到程盟超的文章 关注了冰点 喜欢这种风格 有温度

  36 

我觉得挺好,教育就该是很有温度,很有力量的。

  33 

投资教育,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最好的办法

  33 

想哭。 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可能性

  32 

看到一群努力追赶的孩子,和一群利用技术补平教育资源差距的人,我看哭了

  31 

直播课睡了三年

 

看到这个评论「读书的时候,也是非常高效而且残酷,每次年纪大考的卷子必须在三天内批改分析完毕,第四天开始全方位的讲评试卷,两天的讲评完毕以后……」。作为边远省份的地区性超级中学的既得利益者,我们的老师开始全方位讲评是第二天。 这是我痛恨高考移民和他们的父母的缘由:在那个年龄和时间段,你可能除了拼命挤进去超级中学不能做别的积极的事情。但你利用这个鸿沟挤占掉的机会并不是我的:没有北大我可以考人大考复旦考南开,你挤占掉的是那些这辈子还有机会摆脱放羊的人的希望。大二的时候有一个女性命运征文,我直接写了一个因为高考移民+末位淘汰选择跳楼的姑娘的故事。 中国人民之所以那么拼不是为了钱,是因为还有一个「盼头」。有一天你把这个盼头关掉了,来自底层的愤怒像九年前一样反噬上街,死的是你,也是我。

  

不知道为什么 就流泪了

  28 

十分“冰点”的一篇文章。 开篇看的很心酸,甚至对投屏直播教育抱有一丝顾忌与疑虑,但是看到后面却发现,这样的“痛”是可以带来温情与改变的。“有教无类”,“信息对称”,确实是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的现状下,为了避免贫困代际相传,跳出贫困循环,而做出的积极尝试。 城乡二元化,二元的是资源的不均衡,但学生们求学与改变命运的心,是别无二致的。

  28 

上层互助,底层互害,需求的阶梯被这些先驱铺好,先富带后富喊了几十年,有果儿了。

  28 

特别感动!!!

  26 

“听直播课时,成都那边的老师有时会突然关掉麦克风,嘴里却飞快念叨。他开始以为是在藏掖知识点,后来才知道,那是在用四川话骂人,骂学生调皮、不扎实、不做作业。”老师太可爱了

  25 

从云南小县城走到北京念书……我看完真的哭了……。外部人无法想象的普遍的近乎荒诞的闭塞……清楚看见下层人、中层人、上层人的生活状态……教育是最关键最刺痛的一面……全是眼泪……。

  25 

果然又是这位小哥写的!!每次看他的文章就很舒服!!

  25 

表白作者~ 虽然作为同行知道写作者也是用一种遥远但坚定的善意支撑自己写稿的 但还是为它们感动和高兴 谢谢你哟~ 可二次元可gangster的间歇性中二病患者

  24 

为成七点赞。同时,诸如学而思的双师模式等正在加速推动这样教育资源公平化的到来。

  23 

为成都七中和教育局开放的教育理念,为促进全社会教育公平,资源共享,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带来了希望的直播课打call!

  23 

泪目。有这样的记者、有这样的媒体、有这样的实践者,一切会好起来。

  23 

在最后还是忍不住泪目,感谢这样的善意

  21 

为母校 这似乎指向了互联网乌托邦承诺的局部实现:自由、公正和未来社会的平等。但要看到这一局部实现,依然受制于社会系统和功能化的结构。如果要说命运的改变,并非是有多少人受惠于该技术而考上某某名校,而是要追问:从此有多少少年看到了生命的可能性,多少少年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多少少年开始去追求自由、平等与公正的未来……另外,对于七中而言,事情还需要反过来看的:网络教育这事儿是七中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量级跃迁。

  21 

谢谢这个平台机制,谢谢所有为这件事情努力的老师,也真的特别感谢那些在“井下”还努力往上爬的学生。想到小时候的自己,真的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幸运。所以我也会努力,这辈子一定要为社会做一些回馈,去帮助更多的人。

  21 

初三的时候,学校从市里五大名校买回来模拟卷子让我们刷。当时就觉得我们特别悲哀。小县城难道就出不了优秀的学生吗? 高中的时候,学校请以前某位五大名校的校长给我们讲座。整个言语间都在透漏着我们很差劲,比不上。 市区和郊区的差距甚至体验在,很多市区那边的人都在觉得我们是农村人,发展落后。小县城就只有1条街道,没啥值得去的。 说实在的,这种远程虽然好。但是学生的素质能力很难吃的消。我们高中也用过这个,后来学校就放弃了。跟不上,我们学的很累。而且我们也相信自己的老师也不差。他虽然不会给我们讲新闻热点,不会给我们看英文节目。但是,我们中的少数人也获得自己的成功。考上大学。 有人同学不愿意考大学,过早的用这种方法逼他是不是太过于狠心。

  20 

感谢你们的记录。这个县的做法非常明智,所谓扶贫,应该将更多的资源用在保障教育公平这样的公共服务上,而公共服务的功能也应止步于保障公平的机会,而非越俎代庖式试图消除贫困;比起贫穷,没有出路的绝望更加可怕,希望这样的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制度探索可以更大规模推广。

  20 

愿他们今日流下的汗水与泪水,能够化作未来的笑容和甜蜜。加油!

  19 

教育公平,远程教育,在线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听到的却是基层生源流失率越来越高的消息。看了这篇文章感慨很深,有时我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点用心和善意。

  17 

唱个反调,这是要彻底毁掉中国县域乡村文化的节奏。 其实大家热捧的芬兰教育恰恰是我们乡村教育的写照。那个被惊呼的简单的芬兰小学课表一直都在我们的乡村学校里贴着。 我们的乡村教育有缺陷和不足,但其改变路径绝不是向焦虑的城市看齐,更不是要刻录无数个黄庄。

  17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17 

看到这个哭得稀里哗啦的,回想起十年前在老家北方的小县城租住屋求学的经历。依稀记得当时的租住屋在一栋楼的楼顶,里面只容得下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下雪整个世界都冷得瑟瑟发抖,当时还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感恩我的老师们,感谢你们,同时要珍惜今天的生活,继续努力、继续奋斗!加油!

  17 

一年以来最鼓舞人心的报道。没有别的感觉,只想说教育能做的也许不是全部,但是是绝大部分。

  17 

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认为是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现在看来两者好像更像鸡和蛋的关系,互相促进

  16 

26岁的我自愧不如啊。

  16 

本来觉得没有啥味儿的文章,读着读着有些感动了

  14 

我也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理解那种在迷雾中前行的痛苦。 看到这篇文章,实在忍不住赞叹:“功德无量!”

  14 

打破重建,不知道我的那所高中什么时候能够迎来这天

  13 

非常感动。这是一个极好的电影题材啊!

  13 

真的热泪盈眶

  12 

想到了放牛班的春天

  12 

我跟家长说,我们这一代是走出大山,来到城关,下一代是必须走出英山,不要让下下一代再远远落后在别人的后边,这就是我一个教师对农村教育的感慨。

  12 

谢谢冰点的文章

  12 

很接地气的报道!

  12 

看完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教育失衡的现状感到难过为致力于教育均等化的工作者点赞

  12 

儿子是留守儿童,马上小学毕业,对儿子以后的上学之路充满担忧,但又无能为力。

  12 

拉近教育资源的差距,这是有益的尝试,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容易获得,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进步,会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加油。

  11 

看完好想哭啊 想哭的原因是 教育水平的差距真实摆在眼前但却无法改变的那种无力感 和 科技发达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这两种感觉交杂在一起 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 自己的家庭环境 但是通过网络却可以看到外面更宽广的世界  想起来大一去甘肃支教 支教的过程虽然很短暂 结束之后想起来甚至怀疑是不是无用功 但我仍然记得那些学生听完我们的讲述之后更加迫切的想要上大学 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的那种喜悦 有的人可能一出生就在黑暗里 我们虽然暂时无法驱除黑暗 但我们至少能做到让他们看到光 看到光 就会有前行的动力

  11 

看得我浑身热血沸腾。

  11 

关键在组织。以学生为本。不过独木桥。

  10 

我就是扶贫地区考到大城市的,看这个文章特别有感触,幸运的是我的孩子已经可以在一线城市接受教育了,然而我家的长辈依然不解,觉得回老家读书成本低为什么要执意留在大城市

  10 

想起了高考结束后去某211大学参加自招,那是我第一次如此强烈地体会到从井底看天空的感觉——有向往,但那时更多的是落寞与无助(我至今仍不愿意用自卑这个词来形容)。 我不想表达悲伤,也不想传递失落,只是希望曾经或者仍然待在井底的「我们」去广阔的天空下看一看。也许外面的世界并不美好,但我们至少应该拥有眺望的权利。

  10 

高中时不喜欢在班级午睡,最喜欢在图书馆看《中国青年报》,最爱的是冰点板块,因为格局与深度。多年后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水平还是那样的高,而且记者居然只有24岁。真的太好了。真的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10 

作者很帅啊~并不指容貌。观点很犀利。作为一名教师,看着也很心痛

  10 

感动,能带来进步的科技才是好科技。

  10 

教育应该是平等的,但是也是不平等!这样的网课太让人感动了,谢谢七中那些老师,增加了工作量,但是给贫困山区的孩子点亮了学业的灯光!

  10 

强忍着没哭出来

  10 

看完了,热泪盈眶又感到心酸

  9 

这是我国教育现状,一张屏幕,两个中国。从巨大落差的教育环境所导致的教育问题,因为贫穷,没有条件的努力都是无用功。即使我们贫困农村地区有极少数优秀的学生,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改变命运,但是大多数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条件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早早在初中就辍学,家长没有教育理念,孩子没有学习动力,都觉得读书不如去打工挣钱,归根到底,是经济导致。十余年的读书,十余年的教育投入,对于很多贫困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费用。很多孩子,从小到大,直到十四五岁,没有出过县城、市辖范围一次,在他们的世界里,眼前只有无边无际好大阻塞的大山。

  9 

看的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 孩子们因为生活经验的限制,无法让自己去接触更广阔的境界, 作为一个教育者, 更应该有这样宽广的眼界, 技术是实现的手段, 真心希望更多的地区有这样的机会。

  9 

非常感恩有这样的可能性,让更多人有了相较之前的资源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曾经在做教育的公益基金会做过志愿,同样的生活在一片蓝天,有的人的生活是波士顿哈佛,有的人是爬山上学放羊,生活很多时候剥夺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未来的发展贡献给祖国的花朵。

  9 

愿华夏大地每一个被抛弃的教育贫困地区都有那样一块会发光的黑板,现在是高中,希望未来是初中,大学,其实大学这样也不错,视频教课,教师科研

  9 

看到热泪盈眶,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给人更多的可能性,也有更多的人为之努力

  9 

还可以关注一下与远程直播一母同胞的平板教学。

  9 

感动,想哭。催化剂这个词儿用的特别好,网课竟然这么大作用,提升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了希望。

  9 

看哭了。为中国的教育点赞!为拼命努力的老师和学生点赞!这就是中国的希望!

  8 

哭了,感动。感动于这样新的教育方式的推行与实施,感动于这样优秀的成都七中,感动于这样努力去改变的山区学校。

  8 

我想起了我的高中,三楼跟五楼的差距比教学楼外面的松树还高……虽然很残酷,但是感受到来自更高水平同龄人的peer preasure,不只是看到光环还能还能知道人家具体是怎么做的,比只在泥地里保持不沉下去好太多了。

  8 

看完已然泪目

  8 

至少,让贫困地区的学生看到希望,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7 

在这个娱乐时代还能看到这么棒的一篇文章,实属难得。冰点不愧是最值得尊敬的栏目之一。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

  6 

很感对教育的重视和实际投入操作,都颇为不易,加油吧 学子们


2018-12-13 13:22:0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4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