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七绝圣手——诗人王昌龄
所谓正史《二十四史》中对王昌龄的描写仅有《新唐诗。王昌龄》区区五十一个字,鲁迅说想名留青史,不攀附权贵是做不到的。一些真正彪炳千秋的人物,在正史中只有寥寥几笔的记载。王昌龄的七绝写的极好,却没能多几个字留在青史之中,颇为遗憾。
王昌龄,字少伯,生卒年不详。他与当时许多诗人都有交往,应该比诗人李白稍微年长一些。王昌龄开元十五年高中进士,开元二十二年又参加考试登第,授予氾水县尉的官职。王昌龄一生做的官都很小,究其原因,史书中只含混说了四个字“不护细行”,至于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有待大家去考证。他在《芙蓉楼送辛渐》中说,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状况,告诉他们我的品德没有改变,不像别人传说的那样糟糕——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在世时就享有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江宁县丞是他的官职,把他比喻为诗中的孔子,也是很高的评价了。当时王昌龄与很多诗家都有交往,酒过三巡,经常提笔写诗,共叙情谊。他和孟浩然是好朋友,曾经“二人数年同笔砚”。他跟王之涣、高适等人也是好朋友。开元二十七年,王昌龄因事被贬至岭南,孟浩然以诗相送《送王昌龄之岭南》。次年,他由岭南返回长安,被任命为江宁县丞,不久又被人诽谤,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听说之后,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最好的朋友是孟浩然,然而因此,孟浩然差点把命都搭上了。为了陪朋友喝酒,他不顾医生的嘱咐,结果引得背上生的疮再次发作。王昌龄的生年不详,卒年也不详。安史之乱以后,王昌龄离开了龙标。在安徽境内,刺史闾丘晓杀害了他。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被杀,甚至连“不护细行”这样的说辞,刺史闾丘晓也无心去做了。后来闾丘晓也被赐死,原因是违反军纪,没有及时增兵与叛军作战。他向宰相张镐求情,说自己家里有老人需要奉养,张镐只说了一句话“那王昌龄的家人该由谁奉养呢?”。
“绝”的意思是断绝。“四句一绝”是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意思,古人称为“立一意”。五言的绝句称为“五绝”,七言的绝句称为“七绝”。绝句是从唐代流行起来的,却不是产生于唐代,大概是流传于汉代诗歌。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写不完的是边塞的生活,长安城的繁华和大漠边塞的征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昌龄此诗立意高远,开阔雄浑,月与边关一起,构成了边塞诗歌凄凉的景象。没有名将出征,士兵多是白白送命,少能回来与家人团圆。王昌龄想,只要朝廷不派名将出征,这样的悲剧就还会上演。由此也可见王昌龄对唐朝统治者的矢志不渝。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为什么要送丈夫去边塞建功立业?自己是不是也有点小小的私心?有那么一点“夫贵妻荣”的小虚荣。落花时节,没有丈夫的陪伴,甚至不知道丈夫的性命如何,还要为他担心,无心孤芳自赏这春色盎然。从来不知愁的自己,也有伤离别的情思了。怎一个“悔”字了得。
(此文由一枚盛夏的果实在2019-01-23 22:40:2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