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地区东小口镇交通秩序大为改善
春节刚过,上班族陆续回归工作岗位,随着返程大潮一起回来的还有昌平区东小口镇12名基层协管队员。这支协管队把守在“回天”地区5个关键路口,疏导交通维持秩序,让地区交通环境秩序大为改善,硬是把曾经困扰当地多年的交通投诉削减为零。
这几个“老大难”路口是天通苑居民上下班通勤的必经路口,但恰恰是这些重要的交通交叉口,由于当初建设时是“乡道”,设施老旧通行能力有限,赶上早晚高峰更是排成长龙,长期以来居民的意见很大。
交通压力突出,管理力量却又薄弱分散。东小口镇常务副镇长鞠国栋告诉记者,辖区内的路口并非没有人管,像昌平沙河交通大队的民警和协管员、文明引导员和交通志愿者都在执勤,但问题在于这些管理力量不是人手短缺,就是各管一摊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交通拥堵问题还是迟迟得不到解决。
2017年,东小口镇决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自己组建一支协管队维护交通秩序。“一开始我们也没有经验,不知道哪里执勤效果最好,所以就让协管队员挨个路口做尝试,经过反复摸索实践,我们发现在5个路口执勤对改善区域交通秩序的效果最明显,于是就把这些地方作为协管员的常驻路口。” 东小口镇安全科科长郭震介绍。
前些天晚高峰时,记者来到郭震所说的5个关键路口之一,立水桥西路和中东路交叉口实地探访,身着黄绿反光服的协管队员冯奇正站在路口中央指挥交通。尽管过往车辆不断,但是四向车辆在协管员的指挥下显得秩序井然,通行有序。
冯奇告诉记者,在他执勤的路口北侧有两所幼儿园、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车多人多,路口又没有交通信号灯,过去车辆在这里堵上一小时都是常事。“我的职责就是疏导交通,东西和南北交替放行,同时督促车辆不抢行加塞,现在高峰时车辆通过路口只需要5到10分钟。”冯奇说。
协管队员在执勤过程中,遇到交通事故、违法行为没有行政执法权,也一度成为困扰队员们的难题。为此,东小口镇通过与昌平沙河交通大队协调,让下沉的驻镇民警负责协管员队伍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遇到突发情况,协管员可第一时间通知民警前往处理。
此外,为了赋予协管员交通执勤的权威性,东小口镇还特意按照区交通协警的标准,为协管员量身定做了全身的制服,配备黄色安全马甲,胸前佩戴记录仪和闪光棒。如今,在协管队的疏导维护下,曾经最困扰东小口镇的交通投诉问题从过去每月数起降为零。
组建基层协管员队伍让东小口镇尝到了甜头,而刚刚召开的全市街道工作会提出推动市区协管员队伍下沉街道,让东小口镇又看到了未来工作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希望在已组建的交通协管员队伍基础上,继续将已有的城管协管员、安全引导员等整合在一起,统一成城市协管员,共同为辖区的各项社会治理工作贡献力量。” 鞠国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