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
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5122
魅 力 值:122
龙    币:7908
积    分:8482.2
注册日期:2010-05-11
 
  查看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个人资料   给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发悄悄话   将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加入好友   搜索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云趣园业主监督委员会发送电子邮件      

我为什么从来不唱空北京?

【1】

  这个月开始的时候,智谷趋势出了一篇重磅文章《北京在喊穷,上海在膨胀,广深在拆墙,中国超级城市的新变局》,流传甚广。

  文章延续了旺角黄局长一贯的看法,北京正在“减量”,上海正在膨胀,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观点,北京对标华盛顿,上海对标东京,广深对标大旧金山。

  有人问我怎么看这篇文章的观点,我表示并不认同。

  

  【2】

  北京当然是中国的首都,它也的确在“疏散非首都功能”。然而,北京绝无可能成为华盛顿式的“政治首都”。这是中国的政经格局决定的,即算北京常住人口从现在的近2200万控制到2000万人以下,北京仍然是和沪、穗、深体量相当的超级都会,并将继续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2018年,北京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高达2.4万亿,较上海高出整整两千亿。时至今日,北京仍然是中国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的绝对中心。北京当然要疏散“非首都功能”,但时至今日,北京最重要的那些产业——金融、大型中央企业、互联网科技、信息资讯、文化娱乐,没有一个被界定为“非首都功能”。而这些产业,让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高收入工作机会,也让这座城市依然承载着最多年轻人命运改变的梦想。

  先来看金融业,虽然近年来北京的金融业增加值已被上海略微反超,但拥有的金融机构总部数量仍然远超上海。在中国的政经体制下,中国的金融决策中枢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首都的格局不可能出现松动,这让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无可撼动。2018年,北京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71万亿,较上海的12.11万亿高出30%。在2018年当年,北京市的存款余额增量达到1.34万亿,较上海市同期的0.87万亿更高出近55%。存款余额数据不是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公布存款余额的金融主管部门也是不受地方政府影响的垂直管理部门,因而这一数据具有极强的客观性。资金“用脚投票”选择的结果清晰呈现一个事实——北京仍然是中国资金吸引力最强的城市,上海和北京还远不在一个水平。

  从长城饭店远眺北京CBD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背后,是北京市庞大的金融资产规模和高度活跃的投融资活动。清科、投中等第三方机构评选的中国顶级的PE/VC机构,无论其背景是中资还是外资,总部多数都位于北京。相较而言,上海的二级市场私募基金比较活跃,在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上和北京也不在一个量级。

  谈到创投,就不能不谈到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近年来,上海虽然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上努力追赶,但在整体上仍不能和北京相较。百度、头条、滴滴、美团等一众互联网公司扎堆北京,上海的携程、拼多多、趣头条等,和北京的这些公司相较,差距十分明显。而总部并不位于北京的阿里、腾讯和网易,也都把北京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早在2015年,阿里就宣布了杭州北京的“双总部”战略,至今还在加强在北京的扩张,时至今日,阿里在北京的雇员规模早已突破万人,仅次于杭州,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上面说的是互联网巨头,而在创业领域,北京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恒大研究院3月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显示,在161家独角兽企业中北京有74家,占比将近一半,超过上海(34家)、杭州(16家)、深圳(14家)三个城市的总和。北京独角兽的总估值达到2979.4亿美元,是上海(1325.1亿美元)的两倍以上。

  如果我们跳出金融、互联网和创投这样的明星领域,我们能看到国有资源对城市经济结构的深刻影响。时至今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仍然是北京、上海等城市极为重要的产业支柱和高端就业来源——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上,总部位于北京的有53家,超过东京高居世界第一,而上海的世界500强总部只有7个,不到北京的七分之一。而根据DT财经日前的数据,2018年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总部位于北京的有94家,也是总部位于上海(34家)的接近三倍。

  如果考虑到北京还是中国文化传媒、影视娱乐等产业的单一中心,拥有全国最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北京的综合影响力之大,更非沪、深、穗可比。

  

  【2】

  我早就分析过,简单地把不同城市的GDP作对比,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中国的城市管辖面积差别巨大,城乡结构和城镇化率差异甚广,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总量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更何况,不同城市的经济总量含金量也大相径庭。我时常举的例子是,杭州曾经长年是中国省会城市GDP第二,但近年来杭州经济总量被成都、武汉超越,杭州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和外来资源的辐射力却远胜以往,这不是GDP总量的效应,而是杭州民营经济尤其是新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北京、上海乃至深圳、广州,就更能理解一个事实——不能简单地比较这几个城市的经济总量,也不能用简单的海外城市案例去硬套这几个城市。

  上海陆家嘴

  黄局长说,上海要走东京的路线,或许从空间结构上来看是这样,上海大都市圈要走东京大都市圈扩张的路。但上海的城市功能更像东京,还是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像东京呢?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金融中心,世界五百强总部数量高居日本第一世界第二,固然东京有证券交易所和港口(这两者上海有而北京没有),但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最大的城市是北京,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最庞大且作为金融决策中枢的城市是北京,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新型高科技企业最多的城市还是北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岂不是更像东京?

  当然,上海的城市风貌更像东京,这座城市干净、整洁、充满秩序感,24小时营业的连锁便利店遍布全城,生活极为舒适。这和北京的芜杂、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要说是上海还是北京更接近东京,不能光是看看卫星地图和市容市貌,还要看资源的集聚,看大企业总部的分布,看服务业的发达程度(这里的服务业是指广义的第三产业,不是狭义上的餐饮、酒店、百货等服务业)。从这些维度观察,中国最像东京的城市,无疑是北京而不是上海。

  

  【3】

  再来说广深。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世界工厂”的最好代表,是中国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拥有许多冠绝中国乃至享誉世界的制造业品牌,譬如华为、格力和美的。但要说珠三角就是中国版的“旧金山大湾区”,那未免对“大湾区”这个地理名词太望文生义了些。

  相较于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尤其是广深地区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相对高度的对外开放,和更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论服务业,广深和京沪还远不在一个量级,2018年广州第三产业规模1.6万亿,深圳第三产业规模仅1.4万亿,都不过北京的五六成。而在顶级的高端服务业领域,广东除了外资进入较早的快消,以及房地产、贸易等个别行业,整体上和京、沪还有很大的差距。

  许多论者常说,相较京沪两个直辖市,广东民营经济更为发达,是一大优势。然而如果把广东和江浙两个省相较,民营经济的优势就减弱很多。广东半数上市公司分布在深圳一市,深圳之外的广东其他地区之所以亦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很大程度上仰赖的是外商投资,广州的快消和汽车,东莞等地的台商投资等,都是如此,只有以佛山为代表的珠江西岸地区,才算本土民营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参见《为什么说广东是中国经济的缩影》)

  这里有一个数字:广东省不含深圳市的GDP总量是7.3万亿,相当于江苏省GDP的79%,浙江省GDP的1.3倍。但广东省不含深圳市的A股上市公司家数只有304家,只相当于江苏省的74%和浙江省的69%。由这一个指标可见,广东(不含深圳)单位GDP对应的上市公司家数是少于江苏和浙江的,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广东对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的依赖程度高于江浙,而本土民营经济相对江浙并无优势,尤其是比不上浙江的。珠三角地区的最大优势,还是毗邻港澳带来的率先开放的政策效应。

  反观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它之所以成为“湾区”,最关键的因素是良好的科技创新气氛,强劲的高科技产业集聚,以及斯坦福大学等高等院校资源。平心而论,就这几点而言,广深地区在中国的优势并不突出。

  深圳湾夜色

  有朋友在我之前写深圳的一篇文章下面留言,深圳有华为、腾讯、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并不等于深圳就接近“湾区”,反而是和拥有微软、亚马逊和星巴克的西雅图更接近。也有不少数字可以作为佐证——2018年深圳的独角兽企业只有14家,少于杭州,而广州的独角兽更是只有4家,换句话说,深圳、广州两地的独角兽企业相加也不过上海的一半,北京的四分之一。“独角兽”的数量固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反映一地的创新创业活力,但仍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些问题。

  当然,广深地区尤其是深圳集聚了一批类似华为这样的大企业,这大大拉高了这一区域的R&D投入,也推高了专利数量,还在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孵化出一批同样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生态伙伴。这是许多唱多粤港澳大湾区论者最津津乐道的数字,然而广深真的就是中国版的“旧金山湾区”吗?还有太多数字不支持这个结论——至少在高校科研院所集聚、本土民营经济发展、创业企业成长水平、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这些方面,广深和北京、长三角相较的短板还非常明显。

  

  【4】

  我完全同意一些论者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法。要观察中国城市格局的此消彼长,不关心政治显然是不行的。

  然而,政治并不等于政策。北京是中国这个中央集权国家的首都,这是北京最大的政治,是讨论一切问题的大前提。作为首都,北京要疏散“非首都功能”,这是政策层面的新选项。政治上的结构性因素,远远大于某个具体政策的影响。

  正因为中国政治的根本结构安排,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归根结底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在可见的未来,我们看不到集中在北京的核心中央企业的外迁,我们也看不到金融决策中枢和相关产业的整体性外移,我们更看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仍然赫然写在北京的城市规划里,从西二旗到望京,这个城市的新经济版图非但没有萎缩,还在日益壮大。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北京。她就算要淡化经济功能,她也绝不仅仅是华盛顿,她还是波士顿(北大、清华、中科院)和旧金山湾区(西二旗、后厂村和望京),甚至还包括洛杉矶(北京是中国影视产业的绝对中心)。

  北京强调“减量发展”已经很久了,这座城市的户口指标愈益收紧,但她仍然为那么多人趋之若鹜。有观察者注意到北京的常住人口规模开始下降,然而,其实这种常住人口规模的下降更多来源于动物园市场迁移等一般服务业的转移,以及近年来多重原因导致的农民工流动人口的外移。对于许多的白领和金领而言,北京仍然是他们那个离不开的异乡。

  

  【5】

  一线城市,其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每一座城市有每一座城市的性格,也有独属这座城市的离合悲欢。

  这些年来,大家都在抱怨北京。这座城市有户籍的高墙,她的规划不够前卫,她的交通不够友好,她的生活不够便利……甚至就连决策层都说了,这座城市要“做减法”。

  然而,她仍然还是首都,还是一个拥有14亿人的巨国的巨都。只要读过中国的历史,就知道在这个国家,权力、财富和文化中心,是很难长久分离的。因为她是巨都,她不仅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金融资本,她也集聚了这个国家任何其他城市都没有的超大规模的顶尖人才。

  我无意对此做任何价值上的判断,然而这就是当今中国的现实。

  天安门,华灯初上时分

  我在北京前前后后呆过七年半,对于像我这样的人而言,北京这座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青春的代名词。我后来还是经常回北京出差,耳畔时常萦绕汪峰的歌词:“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北京没有上海的便利,没有深圳的青春,没有广州的闲适,但北京这座城市实在是太适合年轻人去追逐梦想了。或许,有一天户籍或房价的壁垒,会让你对这座城市望而却步,不过没关系,在这样一个城市奋斗过的经历,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财富。

  十多年前,易中天在《读城记》里写道:上了点年纪的人到了北京,都会有回家的感觉,不像在上海那样感到陌生,在广州那样感到怪异,在深圳那样感到不属于自己。这种感觉会使你忍受甚至宽容北京各窗口行业明显劣于上海、广州、深圳的服务态度(也许这也是这些行业屡教不改的原因之一)。同样,那些在北京学习工作过的人,尽管总在抱怨北京风沙大,气候干燥,服务态度恶劣……但他们一旦离开北京,就会想念北京,有时那思念竟会超过乡愁。

  我对于这段话,有着极强的共鸣。再没有一个像北京这样神奇的中国城市了。无论你是打工仔,还是创业者,即使在上海、深圳和广州,也不可能像北京一样,有这么多眼花缭乱的机会,遇见那么多有趣的人,接触那么多有趣的事。那句知名的话“爱他,就送他去纽约;恨他,就送他去纽约”,放在中国的城市里,最合适的,无疑还是北京。

  纵使北京有千般不是,她还是那个最适合年轻人闯荡的地方。



--
该用户签名已经被关闭
2019-04-29 11:22:2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7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